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一同步辅导读《伊索寓言》——上世纪文坛最高公案吴宓为什么要骂钱钟书?

读《伊索寓言》——上世纪文坛最高公案吴宓为什么要骂钱钟书?

    11-14 22:56:46    浏览次数: 874次    栏目:高一同步辅导

标签:高一同步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读《伊索寓言》——上世纪文坛最高公案吴宓为什么要骂钱钟书?,

Sunc-03.JPG (12053 bytes) 吴宓与钱钟书

1998年5月14日,北京《人民日报》和上海《文汇报》同时刊出著名作家、学者钱钟书夫人
杨绛的文章《吴宓先生与钱钟书》,后来该文又先后在5月26日天津《今晚报》、6月号北
京《读书》月刊、7月号长沙《书 屋》双月刊发表,并被许多报刊所转载转摘。

然而,杨文刊发不久,国际互联网络上便出现反驳文章,作者是被人称作“铁杆儿钱迷”
的范旭仑和李洪岩。他们提出:在史实上,杨文净是想象揣摩之词;在态度上,杨文充满
偏见和歪曲。6月17 日,《中华读书报》将他们的文章删改并标题为《杨绛〈吴宓先生与
钱钟书〉一文指疑》,作为重头文章予以刊登。由于杨绛素来人气甚浓,以“纪实”大家
名世,人们不敢不愿相信这样一位望重名高的大小说家也作伪,一时舆论大哗。

1998年7月3日南京《服务导报》开出醒目的双行大题目“一起级别最高的文坛公案:学者
指称杨绛《吴宓先生与钱钟书》堪疑”。接着,7月15日《羊城晚报》、7月16日《文学
报》、8月4日《重庆晚报》、8月5日《作家文摘》、8月号《香港作家》等纷纷转载。争鸣
交锋,很是热闹。

那么,事件的起因到底何在?钱吴的历史交往到底怎样?下文依据历史资料,作了详尽描述。

《吴宓日记》大骂钱钟书

吴宓与钱钟书都是现代文化名人,八九十年代以来,均受到读书界广泛关注,两人的历史交往与
情感交流也引起读者极大的兴趣。但是,由于受史料限制,对两人关系的认识,只能通过《吴宓
诗集》等公开出版物进行,而这些史料,主要表明了二人关系“好”的 一面。

这种情况到1998年3月发生改变。以往的认识遭遇极大挑战。这时人们才知道,吴宓并非对钱钟
书仅仅有夸奖,而且曾经有过非常严厉的谩骂。

原来,1998年3月,北京三联书店陆续出版《吴宓日记》。日记对钱钟书的记载并不很多,但有
三段,却进行了极不客气的嘲毁。

1937年3月30日:下午,接钱钟书君自牛津来三函,又其所撰文一篇,题曰Mr. Wu Mi &His
Poetry,系为温源宁所编辑之英文《天下》月刊而作。乃先寄宓一阅,以免宓责怒,故来函
要挟宓以速将全文寄温刊登,勿改一字。如不愿该文公布,则当寄还钱君,留藏百年后质诸
世人云云。至该文内容,对宓备致讥诋,极尖酸刻薄之致,而又引经据典,自诩渊博。其前
半略同温源宁昔年China Critic一文,谓宓生性浪漫,而中白璧德师人文道德学说之毒,致
束缚拘牵,左右不知所可云云。按此言宓最恨……至该文后部,则讥诋宓爱彦之往事,指彦
为super-annuated Copuette,而宓为中年无行之文士,以著其可鄙可笑之情形。……又 按
钱钟书君,功成名就,得意欢乐,而如此对宓,犹复谬托恭敬,自称赞扬宓之优点,使宓尤
深痛愤。乃即以原件悉寄温刊登,又复钱君短函(来函云候复),告以稿已照寄。……四至
五时,贺麟来上课,宓告以钱所撰文。麟谓钱未为知宓,但亦言之有理云云。宓滋不怿。

1937年4月11日:昨接温源宁寄回宓三月三十日所寄去之钱钟书撰《论吴宓之诗》一文。附
函谓,本月前钱君曾致温君一函,中论宓诗,命刊登《天下》,业已登入。今此文更详,碍
难重登,应识,由钱君负其责也云云。宓即又以原稿并温函,寄回牛津钱君收,以了此公案云。

1937年6月28日:文学院院长冯友兰来信,拟将来聘钱钟书为外国语文系主任云云。宓窃思
王文显退陈福田升,对宓个人尚无大害,惟钱之来,则不啻为胡适派即新月派在清华占取外
国语文系,结果宓必遭排斥!此则可痛可忧之甚者。

这是《吴宓日记》中对钱钟书相互关联的三段记载,最详尽,最惊心动魄,也是杨绛文章的重
点。由于对这三段记载的理解解释不同,争议遂不能不起。而欲对这三节日记作出正解,则不仅
须对吴宓和钱钟书,而且还须对另两个人,即温源宁和林语堂,在三十年代的基本情况有个大致
了解。

温源宁·林语堂·吴宓·钱钟书

温源宁(1899-1984),知名人文学者,曾任北京大学外国语文系主任、清华大学外文系讲师。他
是钱钟书“最敬爱的老师”之一,是三十年代钱钟书交往最为密切的学者。他曾经给钱钟书一班
人开英语课,对这个学生格外欣赏,给过“超”的最高分。在钱钟书刚刚读大学三年级时,温就
主动介绍他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语文学院去教中国语文。钱钟书将这个消息用航空快信告诉父
亲,钱基博于1931年10月31日给儿子回信,告诫他要谦虚,“勿太自喜”,因为“立身正大,待
人忠恕”比“声名大、地位高”更加重要。后来钱基博聘请温源宁为光华大学教授。钱钟书的旧
诗中,有一首题为“与源宁师夜饮归来,不寐,听雨申旦”,足见二人交情之深。

林语堂,著名作家,温源宁曾经在他面前夸奖钱钟书的才学,他读过钱的英语文章,也很佩服,
并在英语文章里称道钱钟书。当时林语堂主编着一个中文半月刊,名叫《人间世》,钱钟书曾经
在上面发表过文章。

温源宁、林语堂、吴宓、钱钟书,四人中以钱的辈分最低,而学问最好。他们之间最大的共同
点,即英文水平都很高,都擅长用英文写作,富有中西方的学养——吴宓学识相形见绌。同时,
他们又都是文人化的学者,相互间都认互有交往。吴宓和三人都是朋友,但性格迥异,不够知
己,在日记里 常常于三人“嘲毁无顾藉”。

第一场笔墨官司

1928年5月,英文杂志《中国评论周报》(The China Critic)在上海创办,编委中有林语堂。
1933年6月,钱钟书从清华毕业,来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温源宁也南迁来沪。不久,两人成为
《中国评论周报》编委。林语堂是该刊《小评论》专栏编辑,钱钟书在该栏目发表过一篇讽剌上
海人的小评论。钱钟书还发表了两篇学术论文,另有几篇英语书评刊登在潘光旦主持的《书
评》专栏里。温源宁则在自己主持的《亲切写真》栏里写了二十多篇富有“春秋笔法”的“当
代”中国名人小传。这些小品文气坏了好多人,同时也有人捧腹绝倒。温先生从中挑出十七篇,
辑成一本小书,于1935年初在上海别发洋行出版。钱钟书将其翻译作《不够知己》,也有译作
《一知半解》的。

温源宁的小册子出版后,钱钟书用中文写了一篇书评,刊登在林语堂主编的《人间世》第29期
(1935年6月5日出版)。钱写这篇书评的缘由,据他本人在《吴宓日记序言》中讲,是应林语堂之
约,林欣赏钱钟书把书名“Imperfect understanding”翻译成“不够知己”的“雅切”。在这
篇中文书评 中,钱钟书赞美了温氏“那支生龙活虎之笔”,说它“包含好多顶犀利的文学批评”。

对温的小册子,对钱的书评,本来都没有什么好说的。温出版了一本小书,钱写了一篇更小的书
评,如是而已。但是,由于书中十七篇小品里偏偏有一篇是讲吴宓的,问题便来了!

这篇吴宓小传,原本登在《中国评论周报》第7卷第4号(1934年1月25日出版),后由林语堂译成
中文,刊登于《人间世》第2期《今人志》专栏。此文很有名,流传颇广,许多讲吴宓的文章都提
到它。文章采用开玩笑的语气,若嘲若讽,在嬉笑中维持着公正,明贬暗褒,用心本是善的;如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