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一同步辅导读《伊索寓言》——缘起

读《伊索寓言》——缘起

    11-14 22:56:46    浏览次数: 956次    栏目:高一同步辅导

标签:高一同步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读《伊索寓言》——缘起,

      钱锺书先生被学界关注评论的历史,已经有六十多年了。六十多年来,许多中外著名人士,都对钱锺书作了极高评价。这可以说是贯穿在“钱锺书评论小史”中的一条主线。那么,这些有头有脸的中外人士,何以对钱锺书如此青睐呢?是他们胡乱捧场,还是一律看走了眼?这是很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之所以这样说,是由于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全世界都在总结省思二十世纪的学术历程,瞻望下世纪的学术向路,然而对钱锺书在本世纪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却未见论及。偶有文章涉及如何评论钱锺书的议题,亦歧见旁出,多有不确。一些人认为,钱锺书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不应该给他过高的评价。
   
      例如,一九九六年六月十九日《中华读书报》某文,批评钱氏之学不值钱;六月号《街道》杂志钟某文,即排行榜上时髦书《心香泪酒祭吴宓》的所谓“代序”,认为钱氏为人不足取;当年第六期《当代文坛报》刊载几位文科博士生的观点,断言钱锺书有知识无思想,以钱为中国文化代表,乃无能表现。后来,其中一位博士生发表《我看钱锺书》一文,声称:“在钱锺书身上体现着中国现当代学人的根本欠缺:缺乏体系性建构的能力。”表示要给钱锺书“上课”;一九九七年一月三日《羊城晚报·新闻周刊》刊文,批评钱锺书不行,钱学有病。此外,还有一些学者表达了对钱锺书的不同看法,很锐利,很值得注意,但都属于零星随感,这里就不一一指明了!
   
      应该指出,上举诸文的作者,对钱锺书及其著作,对所谓“钱学”,都不甚了了。抛却他们观点的正误不谈,专就事实而论,是颇有错讹的。例如,《钱锺书研究》只出版过三辑,而《中华读书报》的文章却说:“这个研究集据我所知出了四集之后便不见下文了。”
   
      特别值得提起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蒋寅研究员的一篇文章。这篇很有代表性的《请还钱锺书以本来面目》,最早登在《南方都市报》,后被某报转摘,并且设定在一个栏目里,叫做“刮垢篇”。
   
      文章有几层相连接的意思:一、“钱锺书的本来面目”已经“模糊”、“不清楚”了;二、造成此结果的原因是由于“钱学”家们“种种廉价的赞美和庸俗化研究”;三、要恢复钱氏本来面目,就需要“解构钱锺书的神话”;四、钱锺书不是“大师”;五、钱锺书只是“优秀学者”、“博学家”、“真正的读书人”,“乾嘉之学的尾声”。
   
      五层意思代表了许多人的看法,而实际上又包含了两个针对:一、对着钱锺书,二、对着“钱学家”。 对着“钱学家”的,第一顶帽子是“廉价赞美”和“庸俗化研究”。可是,全世界的“钱学家”,满打满算,也不过二十位,都能一一叫出名姓。我不了解,到底哪一位的哪一篇文章哪一本书属于“廉价赞美”和“庸俗化研究”?写文章,讲究个论点、论据、论证俱全,总不能只有论点,没有论据、不加论证吧?
   
      这实际是把“钱学家”作了全盘的一笔抹杀。可是,蒋寅又对“钱学家”作了空前绝后的过誉,因为他说:“时下的钱学,眼界与钱锺书齐的,红白当前,目不暇接,自无意去留意钱锺书如何看。”但是,哪位“钱学家”的“眼界”与钱锺书“齐”?
   
      第二顶帽子,是只读钱锺书的书,不读钱锺书读过的书。进而整个“学术界”,之所以“缺乏有力度的思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只读眼前的大师,更多的是谈大师”。这实际把整个钱锺书研究,不,是把大部分人文学科,给取消了。读大师的书,特别是当代大师的书,也就成为再容易不过的事情了。
   
      可以这样说,现下学界的各位“反钱学家”(恕我用这个字眼),只是谈他们的感觉,而非发表研究的成果。这种零星观感性的学术评论,以打擦边球为特长,以似是而非为特点,以议论代替实证,以联想代替分析,以混乱冒充高深,以自鸣高蹈掩盖浅薄媚俗,以思想火花充当系统思考,以矫揉造作的骄傲充当学识高深的证明。总之,是以魔以幻,去“魔”人“幻”人。所以,我将它称作魔幻现实主义的学术评论。然而,这种魔幻性的学术评论,最难批驳。试想,需要什么样的穿透力才能化解魔幻现实主义的魔幻呢?当然,我不反对随感(那太头巾气了),我也不认为随感就毫无价值,我只想说:批评应当以深入认识批评的对象为前提。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所谓还某某以本来面目的命题才能成立。

 ◇李洪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