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一同步辅导读《毛泽东诗词集》杂想之七

读《毛泽东诗词集》杂想之七

    11-14 22:52:30    浏览次数: 993次    栏目:高一同步辅导

标签:高一同步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读《毛泽东诗词集》杂想之七,
毛自注的下半段说:“一截留中国改为一截还东国,忘记了日本人是不对的。这样英、美、日都涉及了。”据《毛泽东诗词集·出版说明》,这些话写在一九五八年。看来一九三五年初写此词时,毛甚至都没想到日本,无妨把这事拿来做证,说明毛立意不在第一种反帝,而在第二种。写自注时,毛想起了遥远的日本,却忘记了眼皮下的文艺常识。他又跃跃然想做地理教员,指着地图册来一一列举帝国主义国名。诗不必面面俱到地念花名册,像教师上课点名似的;只消举出代表,以偏概全,叫人知道意在一锅端便可。假如条件允许,把日本补上,当然也无妨。可是这里的格律窄狭紧凑,匀不出那个小岛国的席位。毛只好把不着边际的“东国”来包指日本、中国,结果日本那个小岛没浮出海面,中国这片大陆反而淹下水面了。况且,他既然这样善于计数,该注意到加上日本,昆仑只三截便要分赃不匀,麻烦还大,他所预言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怕会在他的词里先打起来。杜牧写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句子。我记得少年时候乡居,有位退休教师——他是我的高辈份的本家尊长——跟我谈诗,拿出他写的一篇辩证文章,大意说,寺有五百零三座,要把杜牧的诗改过来。似乎古人也有类似见解,可见“算博士”一族人丁颇为兴旺。杜牧自己大约不会改那句;尽管把虚写换为实写,对这句诗实际也无损,可是我想想象他会偏不改,好跟算博士别扭一下。毛自己要改这句,可能由于政治家的头脑暂时挤走了诗人的头脑,一时迷混。“东国”一个词似乎不大有人把它入诗,有点儿生硬,不知是不是毛自造的;毛博洽,不比我没读几本书,也可能他从哪里见过。总之,它既掩盖国名,还无谓地给阅读制造麻烦,好比光洁的脸上长个瘤子。袁枚曾说诗常改好,也会改坏;不过,我们得承认,即便生出这个瘤子,毛这首杰出作品也不会受致命伤。

 

疏密·苏词·陈词

 

这首词同《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以至毛所有长调一样,显出一个弱点,便是词意密度太稀。

一首词的句数字数是固定的,即便偶加衬字,只等于兔子长条小尾巴,不改变大局面。在有限的篇幅里,安放多少意义、事象、词藻,每个作家不会尽同。词意的密集度也是构成风格的一个要素,作家们当然有权自主。不过,他们之间的悬殊也不会大得没止境。像世间一切事物,自由总是有限制、限度的,彻底的无政府主义不适合人类社会,也同样不适合别的场合。形式本身对密度有天然的可能性限制,你没法超越;文艺传统和阅读习惯也会培养大致的密度范围,过于轻视它们,作品便自己把自己贬出这个形式之外,等于自动出局、弃权,大家也不把你当正主儿待。作家可能不会清醒地选择什么样的密度,不过,他的写作经过他的阅读浸润、为阅读所栽培,传统下意识地潜蛰在他的艺术感觉里,趁他不知觉间从笔下溜到纸上,两个作家之间密度相隔因而不会太远。尽管如此,词还是提供了相当大的空间,满足作家不同的密度倾向,也让读者可以比较、评判他们。词意太疏或太密,都不见得讨读者的喜欢。要把词写得密挤浓酽,势必把每个字眼一当十用,榨得它精疲力竭,文字省之又省,很可能导致晦涩难解;读者也受到过于沉重的压迫,喘不过气来,读得几句,便生倦怠。词意太疏,又容易显得肤廓、空洞、轻飘,读者觉得太没压力,不过瘾。读者是顶难侍奉的,我们乡里有个俗话,讲小媳妇难当婆婆的意:“冬瓜没刮皮怪没刮得皮,茄子刮了皮又怪刮了皮。”读者就像这么一位刁婆婆——不过,冬瓜本该刮皮,茄子本不该刮皮,这位刁婆婆怪得有理,作者也埋怨不得。毛不爱用词藻来涂脂抹粉,也不爱用众多的物象来刻划一个主要意思,他意义的稀薄因而没有别的手段稍加补救,好比秃子连帽子也不戴一顶的,愈显得突出。古代大家里,苏东坡要算词意稀疏的一位,他有风格“疏快”、“俊快”的一面,便与词意不壅塞直接相关。可是,把他的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跟毛这首《念奴娇·昆仑》比较,前者还显得密集许多——我们得提到,《赤壁怀古》在苏词里决非密集之作,免得占毛的便宜。如果不说《赤壁怀古》偏于疏,至少得讲它持中庸之道,保有苏词的正常密度。这首词人人能诵,我还是不厌其烦抄一遍,便于对照: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毛词的首韵跟苏相当,气概也相类。第二韵苏指出赤壁的位置,讲明是“三国周郎”的赤壁,还特别交待自己是听别人讲的——因为东坡凭吊的地方实际并非周瑜火烧的那个赤壁,不过苏要借题目做文章,少不得张冠李戴、指鹿为马了。苏有三个意思,毛只“玉龙飞起、搅寒了天”两个意思。第三韵又相当。第四韵毛只一意,可缩为“功罪谁与评说”;苏讲“江山如画”,然后想起从前在江山里活动的豪杰,有两个意思。虽然“豪杰”指三国火攻那一战的“人物”,不完全等同于首句概述的“千古”以来给“浪淘尽”的“人物”,我们终觉这两句稍稍重复,把词意冲谈了些。权且认为下片首韵大家扯平。次韵苏写了衣着、谈笑、灭敌三意,还把“灰”和“烟”两个物象来刻划火烧之状。毛的“倚天、抽剑”恐怕只能算一个意思,甚至“拿剑裁山”整个地要算为一意,就算他共写了两意罢——这里有个阅读里不引起注意的细微末节,像“倚天抽剑”这样的烂熟语,我们一滑便过,不会细致地感到它有两个动作。我们对这些熟语的理解早已完成,这时只消从库存里提出大意,小节懒得再加理会。这是语言磨损的一个例子。又如成语常有很曲折的故事、繁杂的结构,但是,我们对成语总是囫囵理解的,从不注意它自身的复杂性。熟语比方熟人,我们只瞥一眼,便了然于心;不比生人,我们自然而然地把他用心打量、估量,揣想他的个性意图,以便决定如何跟他交道。磨损的语言也可以修复。“焦头烂额”常用来形容忙乱,我们见了这词汇只知它意指忙乱,而没心思细辨它所用的事象:“头焦”了、“额烂”了。只消添加一点儿小引子,比如写作:“忙得就像失了火,否则他们不会给烧得那样焦头烂额”;由于失火的比方勾连“焦头、烂额”的模样,这个熟语已经尘封的意义立即拂拭出来,沉睡的事象也惊醒过来,使我们注意到它形容忙乱其实很形象。这也好比一个容貌久已不被注意的熟人,有一天忽的穿件新衣,刺激得我把他的长相重新端详。苏东坡这首词里也有讲火的一个词:“灰飞烟灭”。不知道东坡之前这个词是否也已成为汉语里的熟人,专用来指“消失”;假使它也滥熟了,那么东坡这句也算得修复,他把它来描摹火攻之状,虚用的重作为实用,变虚的意义重又着实,好比老人返老还童,再次风度翩翩,精神可爱了。前边所举李贺的“踏天磨刀割紫云”也包含“倚天抽剑”的修复,换倚为踏,换剑为刀,不但抽而且磨,都惹得我们回过头来细细理解已经钝掉的那个常语。久用而贬值、熟视而无睹的意义重新放光了。毛对“倚天抽剑”的修复不在这一韵里,而在下一韵里,要到他把山做人情送礼时,倚天剑这整个意象才由旧人摇身一变而为新秀;他一直没有修复倚、抽那些具体动作,只把整个意象激活了,他也不须修复具体动作,便可完成他的词意;他倘真盯着近视眼去修补那么小的细节,我们还觉得跟他大气的作派不顶配——我们接着便看毛的下一韵。毛的三次“遗赠”,基本上只是一个意思的举一反三,远远敌不过东坡的“神游、笑我多情、早生华发”。毛的末韵里,“太平世界”可以删去,只是环球的重复;苏的末韵出来两个意思。

毛的《沁园春·雪》与辛弃疾的《沁园春·筑偃湖未成》结构很相似。辛词道: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深雄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濛濛?

毛第一韵里,“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近乎重复,“风光”两字也几乎可以点繁;辛有三意,“万马”虽是比喻,同样提供了形象。第二韵毛极相似地写了长城、大河的



www.deyou8.com
景观;辛湍直下而珠倒溅,桥横截象月初缺,还重叠地把“弓”来形容月,提供了四意五象。接下来,毛照旧写雪景,辛词转到人事,意思也比毛曲折。再下来毛还在概写雪景,有两个意思,辛出来三意。下片开头那韵,毛花一句重复上片结句,辛有词藻极密的两个意思。下边两韵,两家处理得非常相似。毛花四句写重复的一个意思,再三句差不多还是那个意思;辛前四句拿谢家磊落、相如雍容描摹了山给人的两个侧面的感受,再把太史公写山的另一副面目。两人所写同样的象点鬼簿,专抄古人的名字,可是效果迥然不同。倘把辛的《沁园春·将止酒》来比,毛照样吃大亏。也无妨把苏的《沁园春·孤馆灯青》比毛的《雪》、辛的《念奴娇·野棠花落》比《昆仑》,结果没有两样。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