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齐之以政、齐之以礼”章
原创作者鈄东星版权所有 谢绝转载
本
德政与刑政为孔儒所最关注者,有大量对比式经典教言在,至今未减其光辉。“古有礼然后刑(出于礼,入于刑),是以刑省。今无礼以教,而齐之以刑,是以刑繁。”“民之所以生者,衣食也。上不教民,民匮其生,饥寒切于身而不为非者,寡矣。……是以刑张而不省。”“以礼义治者积礼义,以刑法治者积刑罚。刑罚积而民怨背,礼义积而民和亲。”这些民主性精华,不但浩劫批儒奉法中全瞒下,至今教材仍一字不提。在不知孔义为何物的情况下问学生:“你认为政和德、礼和刑(省“的”?)主要区别在哪里?”(德可施政,政未必德,此题不成立)给教师当指挥棒的教参,抽去二者惠民残民的实质,德民被虚化为“精神上鼓励”,刑民美化为“法治思想”,表明了编者继承扬法抑儒的衣钵。“扩展阅读”不扩充孔孟之言,专扩反儒最毒的《韩非子》去“正确理解”《论语》,亦师浩劫故智,只是读书比当年的黑秀才却差远了。如韩文第一句:治国不能依靠臣民“为吾善”,只能靠权术治得他们无法对君为非。“为吾善”即忠于我,“国法”即“君术”,这是略翻《韩非子》、一闻气味即知的常识。却妄注:“为吾善,自觉做好事,自我完善。”这是从何说起!真法家是商鞅:“以善治奸必不治,以奸治善则必治。”“为政先弱民,民强国弱,民弱国强。”这套“力生强,强生威,威生霸”的政策条律谓之法,专治民。荀子高徒韩非于法少所补充,说是国法公开,君与臣民共守,则君不足以独断而威,反易受制于法。故比法更宝贵的是驭臣之术(手腕),教说人君必须明白:所有臣下及妻与子都时刻在伺机谋篡位弑君,君独视独听独断独卧(防梦中泄密)躲在暗处观人过失,喜怒不常,臣不可测,让人人自危,互相告密,吓得不敢有异心,不得不死心塌地惟命是从。管仲批评把亲子蒸熟献给桓公尝鲜者是奸臣,韩非辩称这才是“死力忠臣”。其说大多类此,对鲁迅颇有影响。编者将力主“法有术乃贵”之韩国破落户公子当成法家,大概连法与术的原义也少所知识,全国审定委员大人疑亦只知“为政专设法治民”之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