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约公元前145~90),中国历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汉代夏阳(今陕西韩城县)人。幼时曾受业经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成年后继其父职任太史令。后因为降将李陵申辩获罪,惨遭宫刑愤而著述,撰成千古不朽的巨著《史记》。
公元前99年,正当司马迁着手著述《史记》的时候,一场大祸从天而降。
当时,汉朝的骑都尉李陵,奉命率领5000步兵,从居延向北进击匈奴,贰师将军李广利带主力后援。交战开始,李陵率兵在峻稽山与匈奴骑兵相遇,杀敌数千人。匈奴单于大惊,急调8万骑兵将李陵部包围。李陵孤军拼死抵抗,激战几昼夜,杀伤敌兵近万。这时,李广利的主力部队始终没有上来。最后,终因箭尽粮绝,寡不敌众,李陵战败被俘,投降匈奴。
消息传到京城,汉武帝非常愤怒,下令杀了李陵全家。朝中一些大臣,也随声指责李陵。恰巧,司马迁在旁侍候,汉武帝便问他对这事的看法。司马迁是个性情耿直、敢于说话的人,当即回禀说:“此番交战敌我兵力悬殊,李陵带少数将士转战千里,且后无援兵,仍然杀伤近万敌军,依臣所见,古代的名将也不过如此!至于他力竭投降,臣以为是不得已而为之,还可能找机会主动报答国家的……”司马迁的话,既有为李陵辩护的意思,也流露了对后援主将李广利的不满,而李是汉武帝爱妃的长兄,无论从哪方面说,都是皇帝不能接受的。果然,没等司马迁说完,汉武帝便勃然大恶,斥责他竟敢为降将开脱,定为死罪,立即投入监牢。
这对司马迁来说,真是飞来之祸。按照汉朝刑法的规定,被判处死刑的人若想不死,有两种减免的办法,或是用50万钱赎罪、或是实行官刑,破坏其生殖器官。司马迁是个微贱的史官,家境贫寒,拿不出那么多的钱赎罪。平日里的朋友见他落到如此地步,一个个都躲得远远的,怕要他们出钱资助。这样,唯一的生路就是接受宫刑了。几个凶恶的兵士把司马迁推进一间不见天日的“蚕室”,残酷地割去了他的睾丸。
司马迁从昏迷中苏醒过来,只觉得下身火辣辣地疼,身旁的地上凝集着大摊的血污。宫刑作为中国古代的五刑之一,虽然不至于危及生命,但却是刑罚中最卑贱的一种,宫身是比死还要可伯的奇耻大辱。此时,司马迁精神上的巨大痛苦,远远超过肉体。屈辱和悲愤深深地折磨着他,他不愿再活下去了。
一想到死,司马迁反倒平静下来,觉得有什么东西在撞击着心灵,使他有难以割舍之感。是什么呢?是他心中的大书《史记》。他曾为这一部书进行了怎样的准备啊!刚刚20岁的时候,司马迁就开始游历名山大川,广泛搜集史料。他先渡过泅水,到淮阴访问了韩信早年的轶事和遗迹,接着,南行到会稽,实地考察“禹穴”;在汩罗江畔,他凭吊过爱国诗人屈原;在山东曲阜和江苏沛县,他还亲自看了孔子讲学的遗址和刘邦起兵的地点……纵横四方的大游历,使他对许多历史事件的发生及其过程有了深刻的了解,而对全国的地理环境也了然在胸,把它们与从古代到秦汉之际的大小数干次战役联系起来,形成一幅立体的全景画面。司马迁感到《史记》已酝酿成熟,正躁动于心中。为了这一部亘古未有的宏伟之作,他不能死!
司马迁又想到了父亲临终前的殷切嘱托。他的父亲司马谈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精通天文,对历史也很有研究。司马谈官至太史令,掌管朝廷天文星历和占卜祭祀事宜,同时兼管文书和记载朝廷大事。老人平生的夙愿,是写出一部叙述古今兴衰成败的史书。公元前110年,老人病倒了。弥留之际,他拉着儿子司马迁的手,颤颤地说道:“我家祖先是周朝的太史,在虞舜和夏禹时,就因职司天官而显名。自春秋战国以来,一度中衰,难道会断绝在我们父子身上吗?身为史官,我没有把汉朝兴起、海内统一,以及不胜枚举的明主、贤君、忠臣、义士—一记下,实在是终生遗憾的事情!我死以后,你如果继续担任太史令的话,一定要实现我的愿望,千万不要忘记啊!”奄奄一息的老人泣不成声,司马迁也泪流满面,他坚定地对父亲表示:“儿子虽然不成材,但一定要完成您老人家的夙愿!”老人去了。3年后,司马迁果然继任太史令之职,开始了写作《史记》的准备工作。现在,正当他埋头著述的时候,却遇到了难以抗御的灾难。怎么办呢?死倒容易,死了也清静,可父亲的嘱托谁来完成了这是万万不能半途而废的事啊!
司马迁从生死的徘徊中渐渐地解脱出来,在他的面前出现了一幅令人壮怀激烈的奋进画面: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在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贤》;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300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从先辈在逆境中不断进取得到了启发和激励,他毅然抛开了自杀的念头,决心“隐忍苟活”,完成已经开始的著书大业。
李陵事件的风波逐渐平息了,汉武帝的怒气也消了下去。司马迁被释放出狱,担任中书令,俸禄也由原来的1000石增加到2000石。中书令接近皇帝,掌管朝廷的诏书、表章等机要事宜,这项任命招来了许多非议,有的公然散布:“现在没有品行的人刚从蚕室出来,疮还没有养好就来待俸皇帝,真是不知道什么叫廉耻了!”轻蔑、讥讽的目光,常常集中在司马迁身上。他能说什么呢?中书今确是一个低残的差事,要不是他身受宫刑,皇帝怎么能放心让他担任这个与嫔妃同列的官职!“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司马迁把无限的愤懑和痛苦贯注到笔端,夜以继日,拼命地写着,写着……
公元前90年,辉煌的巨著《太史公书》即《史记》,终于完成了。这时,司马迁已年近60岁了。他写作《史记》,从公元前108年任太史令算起,前后有18年。如果把他20岁开始的实地采访以及后来的删订、修改时间加在一起,足有40年之久,耗费了他毕生的心血。
《史记》全书130篇,52.65万字,记述了上古到汉初的3000年历史。其中,本纪12篇专述帝王,世家30篇讲说诸侯,表10篇勾画历史发展脉胳,书8篇记载典章制度,另有列传70篇介绍各阶层人物,后人把它称为纪传体史书。司马迁以其杰出的才华,建造了一座巨大的历史画郎。打开《史记》,几十乃至上百形象鲜明的历史人物呼之欲出,何等光彩,何等力量,不愧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与他的《史记》是永存的。这位饱经命运磨难的大师,正从历史深处走来,走出国门,走向未来……
http://member.cosn.net/gzcl/in4/ina/txt/2a.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