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他的身上中了十弹。”
《为了忘却的记念》中说:“但忽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另外有的参考资料说,左联五烈士是被活埋的,实际情况究竟怎样?
由于国民党严密封锁消息,烈士们遇难信息是通过各种渠道传出来的,有的说法不尽一致是可以理解的。一九三一年四月十九日《新华月报》上刊登了左联的《为纪念被中国的当政者——国民党屠杀的大批中国革命作家而发出的呼吁书》,文中说:在刑场上,国民党士兵让烈士们挖坑,左联的李伟森和其他一些烈士被活埋,当时同志们群起斗争,国民党士兵十分惊慌,急忙开枪,将烈士们全部杀害。笔者就这一问题曾向上海龙华烈士陵园请教,陵园的同志说:一九五○年挖掘烈士遗骨时,挖出一件羊毛衫,是冯铿的,上面弹洞依稀可见,看来《呼吁书》的说法是可信的。
烈士就义前的场面是十分悲壮的。据当时左联机关刊物《前哨》中介绍:“……据狱中的其他囚犯说,这二十四个人是七日深夜不久之前被提出去的。当士兵们来到的时候,男女同志就一起唱起《国际歌》来。歌声透过了墙壁,不断地传到监狱里面来。过了一会之后,就响起了枪声,歌声也减少了几分,大约还有五六个人的声音在唱着。接着又响起了枪声,于是就只剩下一个人的声音了。这个人似乎受了重伤,因为他的歌声时断时续的,在六发枪的最后一声响过之后,这声音也沉默下去了……”
他的母亲双眼已经失明了
《纪念》第四部分第十自然段中说:“我记得柔石在年底曾回故乡,住了好些时,到上海后很受朋友的责备。他悲愤地对我说,他的母亲双眼已经失明了,要他多住几天,他怎么能够走呢?”
关于柔石母亲的眼睛,据柔石的妹妹赵文雄回忆,其时还未失明。赵文雄说:“小哥(柔石)到上海后,只回家一次,还是一九二九年嫂嫂在上海住了两个月后,送嫂嫂回家,顺便住几天。……这年冬天,母亲做六十大寿,吉期定在十一月初三,小哥还没有回来。母亲望儿心切,连眼睛也看不清了(据鲁迅先生《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记述,我的母亲的眼睛在一九三○年底就瞎了。其实不然,母亲患沙眼,直到临死前几天,眼睛才全瞎了)。终于,十一月初四,他回来了。”
牺 牲
一
关于凯绥·珂勒惠支的木刻《牺牲》
鲁迅为悼念柔石,选取了德国女艺术家凯绥·珂勒惠支的木刻《牺牲》,发表出1931年9月20日“左联”机关刊物《北斗》创刊号上。
《牺牲》是凯绥·珂勒惠支的版画介绍进中国来的第一幅。《北斗》创刊号扉面刊登此画时,附有对凯绥·珂勒惠支的简单介绍和对此幅木刻的说明:
《牺牲》德国珂勒维支木刻《战争》中之一。
珂勒维支(Kathe KollWitz),一八六七年生于东普鲁士之区匿培克( Koenigsberg)在本乡,柏林,明辛学画,后与医生 Kollwitz结婚。其夫住贫民区域,常为贫民治病,故K.Kollwitz的画材,也多为贫病与辛苦。
最有名的是四种连续画。《牺牲》即木刻《战争》七幅中之一,刻一母亲含悲献她的儿子去做无谓的牺牲。这时正值欧洲大战,她的两个幼子都死在战线上。
然而她的画不仅是“悲哀”和“愤怒”,到晚年时,已从悲剧的,英雄的,暗淡的形式化蜕了。
所以,那盖勒(Otto Nagel)评价她说:K.kollwitz之所以于我们这样接近的,是在她那强有力的,无不包罗的母性。这漂泛于她的艺术之上,如一种善的征兆。这使我们希望离开人间。然而这也是对于更新和更好的“将来”的督促和信仰。
据丁景唐先生1957年的考证,这篇关于凯绥·珂勒惠支木刻《牺牲》的说明,系鲁迅所作。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