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忘记了在上海怎么来往起来”
柔石在上海是怎么和鲁迅先生来往起来的
《为了忘却的记念》中说:“我也忘记了在上海是怎么来往起来,总之,他那时住在景云里,离我的寓所不过四五家门面,不知怎么一来,就来往起来了。”
一九二八年柔石从家乡到上海不久,就住进景云里二十三号。这儿原是鲁迅居住,许广平在《景云深处是吾家》中说:“于是我们就在一九二七年的十月八日,从共和旅店迁入景云里第二弄的最末一家二十三号居住了(后来让给柔石等人居住)。”鲁迅一九二八年九月九日《日记》说:从景云里二十三号“移居里内十八号屋”,可见柔石搬进景云里的时间,应在九月九日以后。当时柔石非常敬仰鲁迅,一九二三年还在北京大学听过鲁迅先生讲课,但二人并不熟悉。柔石埋头写作,却苦于无处发表,象他这样一个不出名的新作家,没有名人介绍,其作品是很难发表的,于是想到了鲁迅先生。林淡秋在《忆柔石》中曾谈及此事:他问柔石“稿子出路找好了吗”?柔石回答说:“还没有,打算去找鲁迅先生。”于是鼓起勇气去找鲁迅先生帮忙。鲁迅先生热情支持,使他喜出望外,他在一九二八年九月十三日给他哥哥赵平西的信中写道:“福已将小说三册,交鲁迅先生批阅,鲁迅先生乃当今有名之文人,如能称誉,代为序刊印行,则福前途之命运,不愁蹇促矣!……”
根据柔石搬进景云里的时间(九月九日以后)和柔石写家信时间(九月十三),柔石和鲁迅先生在景云里的第一次来往,应在一九二八年九月九日至九月十三日之间,是柔石送小说求鲁迅先生批阅。
方孝孺
一
方孝孺(1357—1402) 明代浙江宁海人,字希直,又字希古,人称正学先生。明惠帝(失允炆)时任侍讲学士,文学博士。1402年,燕王朱棣(dī),即后来的明成祖,兵入京师(今江苏南京)后,他不肯为成祖起草登极诏书,被杀,灭十族(九族及方的学生),死者达870余人。著有《逊志斋集》。
二
方孝孺(1357—1402) 字希直,又字希古,明浙江宁海(今浙江省象山县)人。宋濂弟子。洪武二十五年任汉中府教授。蜀献王聘为世子师,名其室曰正学,人称正学先生。建文时,任翰林侍讲学士。燕王朱棣起兵,当时朝廷诏檄多出其手。燕兵入京师(今南京),称帝(成祖),命孝孺起草即位诏书,不从。成祖顾左右授笔札曰:“诏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掷笔于地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遂被杀,宗族亲友连坐死者凡十族,达八百四十七人。福王时追赠文成。著
叶灵风
叶灵风:当时一个庸俗无聊的文人。有一个时期常为刊物和文艺书籍设计封面或作插图,大都是模仿甚至剽窃蕗谷虹儿的作品。他曾恶意地攻击鲁迅为“阴阳脸的老人”挂着他已往的战迹,躲在酒缸的后面,挥着他‘艺术的武器’,在抵御着纷然而来的外侮。”(见《戈壁》(半月刊)(上海)第二期,1928年5月15日。
她与周毓英之流,曾经伪装革命,混入“左联”。后来,充当国民党反动派“民族主义文学”运动的走卒。
“不过朝花社不久就倒闭了”
一
《为了忘却的记念》中说:“……不过朝花社不久就倒闭了,我也不想说清其中的原因,总之是柔石理想的头,先碰了一个大钉子,……对于我那‘人心惟危’说的怀疑减少了……”
南开大学附中编写的《鲁迅作品教学》中说:“朝花社是由鲁迅、柔石、王方仁、崔真吾集资成立的。柔石的钱由鲁迅垫付,鲁迅又以许广平的名义再入一股,所以朝花社的资本五分之三由鲁迅出。王方仁说自己的哥哥开的教育用品社可以赊纸给朝花社,并答应代售书刊。结果纸很坏,印出的画很不好,卖出的书刊收不回钱,王方仁又为家里盖祠堂奔忙,结果朝花社赔了钱,只好结束。朝花社的倒闭,鲁迅、柔石出钱出力结果赔了钱,王方仁赚了便宜跑到外国留洋去了,对鲁迅的‘人心惟危’说减少了。他在给家属的信中说:‘社会是黑暗的,有时候做坏人的得到便宜,做好人反而吃亏’。”许广平在《鲁迅回忆录·为革命文化事业而奋斗》中也谈及此事,内容和《鲁迅作品教学》所讲是一致的,并提到:“朝花社赔钱停办,但是王方仁家的教育用品社开得更昌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