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强化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农村信用社经营的重要目标是使其资产既安全又盈利,又具有相当的流动性。然而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三者之间存在着矛盾,如何在利润最大化目标下,将信用社的资产与负债加以合理搭配,以使其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与收益性三者达到和谐统一,是信用社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内容。
农村信用社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就是根据其资产业务与负债业务之间的关系,通过负债、资产在总量、结构上的均衡,从而实现中央银行对农村信用社的有效监督,农村信用社资金自求平衡、自我约束的一种经营管理方法。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要处理好信用社资产与负债总量的平衡关系;二是要处理好信用社资产与负债的结构对称关系。根据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的要求,在保证资金安全性的前提下,使短期、中长期资产与短期、中长期负债在数量上保持对应的比例关系,从而达到既能取得最佳收益,又能保持资金流动性的目的。
中央银行规定的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指标体系,包括有资本充足率、存贷款比例等指标,农村信用社有部分没有达到规定的标准。根据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实际情况,本课题组认为信用社在从事资产负债管理方面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继续盘活资产存量,优化贷款增量。对存量资产进行认真全面的清理,按照贷款分类标准对现有贷款逐笔评估,对资产占有形态进行实事求是的核定,以落实债权、保全信贷资产,对不良资产加大清收和消化。其次是加强对资产增量的核算。贷款的发放要体现安全与效益并重的原则,不仅要认真落实“审贷分离”制度,严格贷款投向、投量、审批程序,而且应根据资金成本、可能发生贷款损失的概率等因素做好每笔贷款的匡算,择优发放贷款,防止风险贷款前清后增,使企业经营效益得到根本转变。
二是科学确定业务发展规模。规模是效益的基础,在一定的规模下,效益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有的信用社不顾自身实力,片面追求规模大而全,形成机构众多、网点遍布、从业人员庞大的局面,不但加大了业务费、管理费支出,而且也增加了管理难度,降低了营运效益。因此,信用社发展业务规模应体现规模与效益并重的原则,根据当地客户多少、资金总量和自身管理水平来决定规模的大小。最佳规模应当是在考虑效益、风险、管理水平、区域资金总量等基础上的最大规模,在效益不佳、经营风险大、管理水平不适应的情况下,就应当根据每个机构的经营情况,加强核算,适当缩小或保持现有规模。
三是实现资产负债多元化组合。在负债方面:积极调整负债结构,重点是优化存款结构。一是加大对公存款工作力度,提高对公存款在一般性存款所占比重,有效降低资金成本;二是积极开拓客户市场,以产业政策为导向,抓住新的经济增长点,选择一些机制新。效益好和有发展前景的绩优中小企业客户作为服务吸存对象;三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吸收股金,提高资本充足率,壮大资金实力。在资产方面:积极改变资产结构,实现资产多元化。信用社的资金运用要体现“不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原则,其资产不仅包括短、中长期贷款和信托贷款,还可以办理拆借、租赁、购买企业债券和国库券等。同时,还要合理确定各种资产的比例,提高收益资产的比重,压缩低收益和无收益资产,逐步降低信贷资产比重,以降低风险,提高资产的安全性与收益性。
3.拓展业务
农村信用社拓展其业务范围,就是要从单纯的金融中介业务向大力发展综合业务、中间业务转化。首先,要增加贷款种类和创新贷款方式。在贷款的种类上,信用社可根据农民和中小企业的不同需要,既要发放工、农业生产贷款、商业贷款,又要发放住房贷款、教育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等。对城郊小城镇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及生态林建设,在财政担保的情况下可以发放不超过投资总额30%的中长期贷款。在贷款方式上,对股东的贷款只要不超过股东缴纳的股金和存款的一定倍数,可采用信用放款和信用证放款的方式。为支持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扶持龙头企业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基地建设,信用社还可对受益农民组成借贷小组,集中使用资金,分别签订借款合同;并以链条式的担保形式发放贷款。其次,对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发展较好的农村信用社,则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新业务。例如,通过开办代收代付、代保管和信息咨询、保险、外汇等业务,提高整体收益水平;通过开办通存通兑、电子联行、电脑清算及通讯等,扩大组织资金的新业务的范围,提高整体服务水平和竞争实力;通过提供包括农业技术、咨询、信息等一揽子服务,并通过业务活动不断扩大到保险、证券、信托等领域。
4.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人作为提供服务的主体,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服务质量的优劣,影响着企业良好形象的树立。与国有商业银行职工相比,信用社职工队伍从总体上缺乏专业理论知识,素质较低将影响其业务发展。因此,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就必须有一支业务素质高、思想过得硬的职工队伍,这是信用社业务发展的基础。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以“德才兼备”为标准招考、选调、聘用人员,严把进人关。注重从人才市场上选用人才,特别是高级管理人才,并逐步调整信用社的文化结构,提高大中专以上学历比重。二是信用社主要领导的任免,应改变由主管部门任命制为聘任制,竞争上岗,强化约束机制;三是加强目前信用社在职人员的培训。首先要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文化知识补习,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其次要采取在职培训、脱产学习等多种形式,加强业务学习和技术练兵,努力造就一批既懂宏观调控,又懂微观经济分析,既懂经济管理,又懂金融立法的现代化金融人才,为信用社业务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5.改革服务手段
金融电子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信用社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电子化建设步伐,提高电子化服务手段。同时,由于电子化建设投入大,且设备更新快,信用社应根据自身经济实力,量力而行,做到经济合理性、技术先进性和现实可行性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