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一同步辅导广东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教参

广东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教参

    11-14 22:56:46    浏览次数: 801次    栏目:高一同步辅导

标签:高一同步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广东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教参,
中国古代有两个重要的思想流派,儒家和道家。儒家倡导积极入世,道家提倡消极避世。朱光潜先生十分赞赏儒家的思想,本文中引用了《论语》长沮桀溺章,见出了孔子关于变革社会的入世思想与行为。长沮、桀溺这两位隐士,在朱光潜先生的眼中是不值得称道的,他们的行为是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而照儒家看来,即使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也要独善其身,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孔子生活的时代虽然社会动乱、天下无道,但他与自己的弟子们不辞辛苦地四处呼吁,为社会改革而努力奋斗,在他身上有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入世精神。朱光潜先生很欣赏孔子的人格,认为孔子是伟大的人,他是靠自己的意志力和责任心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是具有“最高生命的特征”的人!

朱光潜先生认为缺乏意志力,缺乏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的勇气和毅力,假如是人,便会走向堕落;假如是社会,便会走向腐败。他说:

我曾穷究目前中国社会腐败的根源,以为一切都由于懒。懒,所以苟且因循敷衍,做事不认真;懒,所以贪小便宜,以不正当的方法解决个人的生计;懒,所以随俗浮沉,一味圆滑,不敢为正义公道奋斗;懒,所以遇引诱即堕落,个人生活无纪律,社会生活无秩序。知识阶级懒,所以文化学术无进展;官吏懒,所以政治不上轨道;一般人都懒,所以整个社会都“吊儿郎当”暮气沉沉。懒是百恶之源,也就是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如果要改造中国社会,第一件心理的破坏工作是除懒,第一件心理的建设工作是提倡奋斗精神。

朱先生这段极沉痛而极分明的话,针对的是20世纪3、40年代的现实。其包涵的哲理至今仍然有启发意义。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如果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就会孳生种种的“懒”。朱光潜先生从个人与社会两个层面指出了“懒”的恶果,提出如果要改造中国的社会,首先要除懒,要有奋斗的精神。

朱光潜先生的一生都是在奋斗中前进的,都是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的。他非常重视自我反省,敢于自我否定,善于自我坚持。例如,在20世纪5、60年代的美学大批判中,他既勇于解剖自己,批判了自己原有的唯心主义美学思想,又对自己认为正确的一些思想进行了学理上的辩护。作为一位成就斐然的名教授,他的这一行为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在这以后,他仍不断地批判自己,不断提出新的观点和新的问题,为我国当代美学研究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堪称学者的楷模。朱光潜先生还信奉一条著名的“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他说“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

2.习题解说

⑴第一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整体把握文意,理解课文最基本的内容是本思考题设计的主要目的。

题目的问题均沿作者的思路展开,三个问题对应文章的三个基本点:作者从自己学作诗填词的失败中体会到人应该“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在文中的寓意是敢于面对一切困难,以坚强的意志力,去战胜困难(以坚强的意志力,去克服自身的惰性)。为什么人应该“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这是因为人在面临困难的时候,总免不了有惰性,只有“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⑵第二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www.deyou8.com
本题主要是为提倡学生独立阅读、个性化阅读而设计的一道探索题。在答题和讨论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有理有据的思维习惯。

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完全可以采取与作者不同的思路,关键是要言之有理,言之有度。而就本题涉及的问题来看,文中的答案无疑对人生更有意义。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社会发展中,如果人不能超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就会丧失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和能力,个体的生命和整个社会就会进入退化不进的状态。

3. 相关资料

1.《论语》长沮、桀溺章

长沮、桀溺(1)耦而耕(2)。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3)焉。长沮曰:“夫执舆(4)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5)?且而与其从辟(6)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7)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8)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注释】

(1) 长沮、桀溺:两位隐士,真实姓名和身世不详。

(2) 耦而耕:两个人合力耕作。

(3) 问津:津,渡口。寻问渡口。

(4) 执舆:即执辔。

(5) 之:与。

(6) 辟:同“避”。

(7) 耰:音yōu,用土覆盖种子。

(8) 怃然:怅然,失意。

【译文】

长沮、桀溺在一起耕种,孔子路过,让子路去寻问渡口在哪里。长沮问子路:“那个拿着缰绳的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长沮说:“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子路再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门徒吗?”子路说:“是的。”桀溺说:“像洪水一般的坏东西到处都是,你们同谁去改变它呢?而且你与其跟着躲避人的人,为什么不跟着我们这些躲避社会的人呢?”说完,仍旧不停地做田里的农活。子路回来后把情况报告给孔子。孔子很失望地说:“人是不能与飞禽走兽合群共处的,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还与谁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从事改革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