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一同步辅导广东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教参

广东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教参

    11-14 22:56:46    浏览次数: 801次    栏目:高一同步辅导

标签:高一同步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广东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教参,
习惯是一种力量,海桐有很多好习惯。其实,习惯就是一种素质。好的学习习惯,好的思维习惯,不断调整自己的习惯,经常鼓励自己的习惯,"吾日三省吾身"的习惯……都是一个人成功的必备素质。好的习惯会带来成功,而失败也常常是许多不好的,或不科学的,以至于坏的习惯造成的。习惯是什么?习惯是一种心态,一种心理定势,一种潜意识中的存在。当一个人形成良好的心理定势时,我们就可以说他在心理上成熟了。而心理一旦成熟了,人就成功了。良好的习惯需要教育与培养。为人师者,为人父母者要在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上多下功夫,少问他们的"分数"。有了良好的习惯就会有好的成绩,没有良好习惯,一时的"高分"也是不会持久的。"在小学第一次考试得了99分,因怕父亲责备,就躲在门外小道上哭,不敢回家","在逃风琴课后,我被罚跪在小凳上一整个下午,并被剥夺了晚饭",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个受到伤害的小姑娘可怜的身影,难道我们除此就没有其他方法让他们养成"好习惯"吗?"因为他们极相信我,我才学着相信自己"。海桐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相信自己",而相信自己是因为"他们相信我",这些该给我们多少刻骨铭心的启示啊!(高级教师李磊)

——http://www.sina.com.cn 2002/06/11 17:24新浪教育

 

2.做自己人生的信天翁

肖喆,2002年湖南高考理科状元,清华新生。每年各省都有状元,可是这个状元曾是逃兵,一年前,他还在北京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读二年级。卷起行李,离开美丽的燕园,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勇气。年仅21岁的肖喆 ,看上去不是那种血气方刚、容易冲动的青年。尽管他的特立独行遭来不少非议,可他淡淡的微笑,让你明白:他放弃,他选择,只为了做最真最棒的自己。人生该怎样走,青春该涂抹怎样的色彩,他自有最冷静的规划。

不拿金牌,我也能上北大

肖喆出生于普通的双职工家庭,父亲肖石云是湖南省华容县针织厂的工人,母亲丁小玲是县人民医院的护士。不过,肖喆不普通,学习上很有天分,几乎每次都高居榜首。他的老师曾自豪地说:“学校考试他全校第一,县里考试他全县第一,市里考试他照样全市第一。”

肖喆却不爱听大家说他是天才,才12岁,已经开始懂得拒绝虚名。他以第一名考入省重点华容县一中,又以绝对优势一直遥遥领先,却肯定地宣布:“我的好成绩是勤奋得来的!”贝多芬也说天才是1份天分加99滴汗水呢。的确,肖喆从不缺课,从不迟到早退,笔记做得比谁都仔细、都详尽,默默地扑在书本里。课上老师提出的棘手问题,课下同学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问到肖喆,他似乎不假思索就能提出解决方法,但游刃有余的背后,是无数个奋战到深夜的刻苦,和心无旁骛的热爱。

1996年,享有盛誉的湖南师大附中到全省各地选拔人才,学校推荐了肖喆赴考。强手如云,肖喆硬是杀出血路,考进最优异的实验班。1997年3月,全省高二年级竞赛开始,学校里气氛剑拔弩张。当时校方也选派了优秀的高一学生参考,包括肖喆,仅仅作为练兵,对他们得奖并不抱希望。那次肖喆初露锋芒,拿了湖南省的生物竞赛二等奖。他在学校再次成为“名人”,是源于他16岁那年的惊人之举。肖喆只用一年,就学完了高中的全部课程,学校也安排老师专门给他辅导,目标是第二年的国际生物竞赛。肖喆却不愿意,决定离开师大附中退学,回华容一中!老师百劝不得结果,得知消息的肖石云也连夜从华容赶到长沙。当晚,学校领导、班主任、生物辅导老师以及肖喆爸爸聚在一起,将个子瘦弱神情倔强的肖喆围在中间,苦口婆心好言相劝。大家说累了,肖喆硬邦邦地来一句:“我不喜欢这样的教学和学习方式,为了得竞赛金牌而牺牲一切。”老师急了。肖喆反问:“得金牌有什么用?”

“可以保送北大啊。”“上北大就是得金牌的最终目的?那就没必要浪费时间了,我不拿金牌也可以上北大。”大家面面相觑。第二天,肖喆坐上开往华容的公车,在全校一片哗然中,走得干净利落。就在那年,他在华容一中拿了全省高一生物竞赛的一等奖。



www.deyou8.com
不走,我不是孬种!

1999年8月,肖喆如愿收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拆开来,一贯坚强的肖喆却蒙了,哭了。肖妈妈有些难受,手足无措地安慰着儿子。是她瞒着肖喆去教育局改了他的志愿,事先并没有和他商量。肖喆那年考了659分,可以任意选择大学和专业。肖妈妈听说电子计算机是最有前途的专业,于是把儿子填报的北大生命科学院改成了北大无线电电子学系。

知道原委的肖喆丢了通知书,一脸郑重地说要复读,临近北大开学的前几天,他仍然不改初衷。家里的人都慌了,姑姑、舅舅所有能够发动的亲戚都来做他的工作,肖妈妈甚至哭着央求他。肖喆终于被软化了,准备北上。

那年的北大依然美丽,柳枝轻曳,水波粼粼,未名湖边都是年轻而兴奋的面孔,只有肖喆无心欣赏,只想着一件事情:要转系到生命科学院。肖喆的低调引起了系里老师的注意,老师得知他的心愿,笑着安慰他,北大的电子系全国闻名,你学的专业除了清华大学之外没有学校可比!可我要读最好的!在北大我就要读最出色最有名的生命科学系!

肖喆初中毕业时,曾参加全国青少年生命科学夏令营,还见过北大著名生物学教授潘文石老师,当时潘老师送给他一本自己的书——《秦岭:大熊猫的自然庇护所》,扉页还写有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如果哪一个物种的最后一个个体停止了呼吸,就意味着地球又有一段灿烂而不可再现的历史将悄然逝去。我们的子孙也就失去了这份宝贵的自然遗产。让我们用共同的智慧和努力来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几行字,如同火苗,激发了肖喆对生命科学的兴趣,至今未灭。开学没多久,他就去了生命科学院教务处的办公室,向老师询问转系的程序。对方说,如果你当年的高考分数达到了我院的录取线,就可以参加我院举行的转系考试。这样就可以找回丢失的梦想,心事重重的肖喆第一次轻松地笑了。回到宿舍,他立刻挎上大书包,去书店买所需的生物学教材,准备来年的转系考试。

接下来的日子,肖喆得了空闲就去生命科学院旁听。虽然生性腼腆,他主动与生物学专业的朋友结交,借来他们的课堂笔记,回来后争分抢秒去消化、巩固。他得同时应付两门完全不同的专业课程,何况生物学课程又有大段的空缺,时间非常珍贵,难免顾此失彼。正在他努力赶上生物学的进度时,专业成绩不可遏止地后退,大一的第一学期考试,专业课居然有两门不及格。前所未有的耻辱感,使拿着成绩单的肖喆呆若木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