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巩固新生政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熟悉新中国为巩固政权而采取的重要举措,理解1954年宪法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分析与课本有关的历史材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1954年宪法,培养学生的现代公民意识,增强民主法制观念。 预习思考: 1.抗美援朝的原因有哪些?有何意义? 2.中共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了新生的政权?有何作用? 主体知识: 一、巩固新生政权: 1.抗美援朝: ①背景 A. 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 B.美国操纵 通过决议,组成“ ”进行干涉,并将战火烧到中国东北边境,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C.美国命令 开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解放 ,粗暴干涉中国内政。 ②经过 A.1950年10月, ,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抗美援朝战争开始。 B.从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志愿军将美军从 打回到 附近。 C.1953年7月,美国被迫与朝中方面签订了 ,战争结束。 ③意义:抗美援朝的胜利,保卫了我国的安全,为国内各项事业的发展赢得了 外部环境。 2.镇压反革命运动 ①目的:给 提供一个稳定的后方。 ②经过 A.1950、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先后发布了《 》《 》。 B.运动采取“ , , ”的政策,重点采取打击土匪、恶霸、特务 和反动党团骨干分子。 C. 年 10月,运动胜利结束。 ③意义:基本上肃清了国民党遗留在大陆上的 残余势力,大致平息了匪患,纯洁了 ,使我国出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局面。 3.“三反”“五反”运动 ①背景:在抗美援朝期间,出现了某些国家干部贪污腐化以及一些 ,进行 的现。 ②目的:规范 秩序,保持干部队伍的纯洁。 ③概况 A.1951年12月至1952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在全国开展了 、反浪费、 的“三反”运动。前中共天津地委书记 、原天津地区专员 被开除党籍,依法判处死刑。 B.1952年初至10月底,中央人民政府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了 、反偷税漏税、 、反偷工减料、 的“五反”运动 ④意义:巩固了新生的 ,为 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制订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目的:保证在政治上从 向社会主义的顺利过度。 2.内容 ①《宪法》共有106条,分为总纲、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旗 、和首都等四章。 ②《宪法》确立了我国的 和政府组织原则,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制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针政策,并将 写入。 3.意义 ①1954年宪法是中国第一部 类型的宪法。 ②它的颁布加强了 ,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成果,反映了国家在 时期的根本要求,反映了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愿望。 ③它的颁布极大地提高了人民 的积极性,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 建设奠定了基础。 重难诠释:关于过度时期的社会性质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一个过度时期,即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新民主主义时期并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属于过度的阶段。 在这一社会中,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经济上是五种经济成分即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同时并存。其中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占有很大的比重。社会主义革命在经济领域里的任务,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成分,改造非社会主义成分,把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变成社会主义经济。所以说,建国后的新民主主义时期并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属于过度的阶段。 就其整体而言,不完全是社会主义的,但它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因此,不能把新民主主义同社会主义截然分开。我们承认这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同我们把新中国成立以后称为社会主义国家并不矛盾。说过度时期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就其实质和发展方向而言;说过度时期是新民主主义国家,是就其政权的某些特点和五种经济成分并存而言。这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不同的侧面加以强调的结果,没有根本的区别。 知识运用: 1.1951年开始的“三反”和“五反”运动 A.分别在国家机关、国营企业和私营企业中进行 B.分别在国家机关和国营企业中进行 C.目的均在于惩治私营企业中的不法行为 D.都是为了惩治干部队伍,抵制资产阶级的腐蚀 2.下列不属于“三反”运动内容的是 A.“反贪污” B.“反行贿” C.“反浪费” D.“反官僚主义” 3.1954年《宪法》与1949年〈〈共同纲领〉〉在内容上的根本不同在于 A.规定的国家政体不同 B.《宪法》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饿义务 C.规定的社会形态和体现出的原则不同 D.规定的权力机关不同 4.建国初期,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相对和平的外部环境的重大举措是 A.镇压反革命 B.抗美援朝战争 C.土地改革 D.“三反”“五反”运动 5.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①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②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 ③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④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