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
第二讲 中国古代经济史
【专题要点】
一、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一)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的形成
1.原始农业阶段:(1)刀耕火种阶段:生产工具为石斧、石锛;用火焚烧;土地只播种一两年,再更换土地耕种(2)“石器锄耕”阶段:用耒耜松土,提高挖土效率;土地利用率有所提高
2.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但因其比较贵重,农业生产中只是少量使用。
3.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开始有小件农具。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春秋后期牛耕开始出现。战国时期牛耕逐步推广。从此,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1.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的精耕细作技术日臻成熟。
2.隋唐时期:(1)南方水田的精耕细作技术逐步成熟。(2)水稻育秧移栽技术普遍采用。(3)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
3.宋元时期:精耕细作技术全面成熟。(1)北方出现中耕农具耧锄。(2)江南精耕细作技术更为成熟。(3)稲麦复种制推广(4)农作物品种交流广泛。
4.明清时期:精耕细作技术继续发展。(1)黄河流域形成两年三熟制和三年四熟制,长江流域发展一年两熟制。(2)大量新品种培育出来。(3)从国外引进高产农作物。(4)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形成一些专业生产区域。(5)施肥技术发展。(6)套耕出现。
(三)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土地归氏族公社所有。
2.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实行井田制,土地归国家所有,国王把直接控制之外的土地分赐诸侯,受田者只能世代使用,不得转让与买卖
3.封建土地所有制:(1)封建国家所有制。(2)地主土地所有制。(3)小农土地所有制。其中三国时期的屯田制、北魏至隋唐时期实行的均田制,皆为国家土地所有制。
(四)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基本特征: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其性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形成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技术的逐步推广;私有土地的出现
3.历史作用: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它基本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小农经济的弱点: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成为阻碍社会生产的主要因素
二、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1.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
经营形态 生产经营模式 产品及流向 流通方式
官营手工业 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主要生产武器和贵族消费的日用品 少量投放市场
民营手工业 民间私人经营 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投放市场
家庭手工业 农户的一种副业 主要供自己消费和缴纳赋税 剩余产品投放市场
2.主要部门及发展概况
(1)冶铜业:①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小件青铜器。②夏朝:能铸造比较讲究的青铜器。③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繁荣种类、数量增加;作坊规模大;造型庄重雄奇;纹饰细腻优美。④春秋战国秦汉时代:造型灵便轻巧;纹饰简单,广泛采用鎏金、镶嵌等工艺。
(2)冶铁业:①西周晚期:出现铁器②战国时期:铁农具推广;能制造钢剑。③东汉:用水排鼓风冶铁。④魏晋南北朝时期:发明灌钢法
(3)制瓷业:①新时期时代:开始烧制陶瓷。②商代:出现原始瓷器。③东汉:瓷器的生产技术成熟,出现青瓷和白瓷。④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⑤宋代:技艺大放异彩;瓷器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一批明窑。⑥元代: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出现青花瓷器。⑦明清:出现彩瓷;发明了珐琅彩;根据国外客户需要烧制瓷器
(4)丝织业:①距今四五千年:已出现丝织业。②西周:出现平纹织物、斜纹提花织物。③战国时期:丝织品种多、产量大。④明清时期: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民营丝织业兴盛;使用花楼机;产品种类繁多
3.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多种经营形态并存,互为补充;官营手工业规模巨大;(3)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4)手工业技术不断进步;(5)规模越来越大,分工越来越细;(6)手工业生产布局虽经济重心的转移而变化。
三、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古代商业的发展情况
1.商朝:①商朝人善于经营②使用骨贝、海贝、石贝等作为货币。③商业由官府控制。
2.春秋战国:①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②出现许多大商人。③城市繁荣
3.秦朝:秦朝统一后,统一货币、度量衡,修驰道,促进了商业繁荣
4.西汉:①许多大城市发展为著名的商业中心,每个城市都有专供贸易的“市”。②中外贸易发展起来。
5.魏晋南北朝:①物物交换成为主要手段②北方商业发展波动性大,南方小幅发展
6.隋唐:①商品流通范围扩大。②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都出现了繁荣的商业城市。③城市中“市”发达;后期,坊市界限被打破
7.两宋:①城市商业繁荣:交易已无时空限制;出现专业市场;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集市。②商业交还品种增加。③货币发展:出现纸币。④民族政权之间边境贸易发达。⑤海外贸易发展。
8.元朝:①城市商业繁荣。②中外贸易发达。
9.明清:①城镇经济空前繁荣。②出现许多商帮
(二)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其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各个时期发展不平衡。
2.官营和专卖长期存在。
3.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低下,商业发展艰难曲折。
4.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
5.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互相促进。
6.国内贸易、民族政权间的边境贸易、对外贸易全面繁荣。
7.古代金融业与商业互相促进
(三)“重农抑商”和“海禁”
1.重农抑商
(1)含义:中国封建王朝限制、打击工商业、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地租征收,以巩固封建统治的政策
(2)原因:①封建统治的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②是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反映。③商业具有不稳定性,商人流动大,不利于封建统治的稳定。④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3)表现:①战国时,秦国奖励耕织。②明清时期:统治者极力强化本末意识;实行专卖制度;通过征收重税、设置关卡,限制民营商业的发展;在政治上、生活中,歧视工商业者;组建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4)影响:①重视农业,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②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自然经济,不利于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重要原因
2.“海禁”与“闭关政策”
(1)原因:①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它使封建统治者自我满足,味于世界大势,盲目排外。②封建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明朝统治者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统治;清朝统治者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③倭寇骚扰与西方殖民者的扩张。明朝中期以后,日本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日益严重,西方殖民者向东方的殖民扩张日益疯狂,威胁中国沿海安全和清政府的统治,这是清政府实行此政策的客观原因。
(2)表现:①明朝:实行海禁;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②清朝:海禁、迁界;闭关锁国,只留极少口岸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商行统一对外贸易
(3)影响:①曾起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②严重阻碍了国内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交流,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
(四)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1.产生、发展:(1)明朝中后期:产生。①方式:作坊主雇佣机工,变成资本家;商业资本转化为工业资本,商人变成资本家。②特点:产生于江南的个别地区、个别部门。(2)清代:缓慢发展。①手工工场规模进一步扩大。②分工更细密。③部门、地区增多
2.发展缓慢的原因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明清时期的社会生产力虽达到封建社会的最高水平,但还不足以瓦解封建自然经济。
(2)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构。①经济结构方面,自然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沉重,农民贫困并被固定在土地上,使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缺乏劳动力及市场。②政治结构方面,明清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统治者奉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旧的经济观念影响。建立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旧的经济观念,使商人、地主将兼并来的钱用来买田置地,不利于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考纲要求】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古代的土地制度。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