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一同步辅导读《毛泽东诗词集》杂想之三

读《毛泽东诗词集》杂想之三

    11-14 22:52:30    浏览次数: 463次    栏目:高一同步辅导

标签:高一同步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读《毛泽东诗词集》杂想之三,

基本上历代王朝勃兴,都给自己造些民谣、谶语,伪装成天意,“预言”自己当兴。不过,王朝朝三暮四的惯技,夺天下时讲造反有理,守天下时讲造反有罪,所以一坐龙庭,便禁谶纬之说,唯他老人家自己合天意、是正统。“造反有理”好比一张网,要打鱼时撒下去,鱼一打到手,立即收回来。历史里正常的统治时间毕竟占多,争天下的次数到底有限,所以强大的舆论空气始终是造反有罪——也许在外国以至将来,这个舆论空气都会老占胜著,不论民主意识怎么样发达;因为人类得维持社会才能生存,社会也需要稳定,才允许人生存——这个空气也影响到神话。《淮南子》不给共工正统地位,便表示对他的否定。不周山神话别的文本毛自己也引到,它们都持同样立场,有的直说共工只是个诸侯,因为颛顼德衰,便来争帝。所有文本都因此不讲他好话,什么“害天下,皇天弗福,庶民弗助”,什么“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古人那些治天下的理论认为要不得的毛病,全往他身上堆。连《尚书》不提到争帝,只记一个大臣名“共工”,也忍不住向他泼瓢脏水:“象恭滔天”,表面上恭敬,实际想造反。简直连“共工”这个名字都给那位造反派玷污了——我疑心两位共工实际是一个人的历史和神话两样讲法,不过,神话学者似乎不大同意——《淮南子·天文训》里,共工造成的后果是“天柱折、地维绝”,把整个宇宙正常、正确的秩序破坏无遗,这更是拿艺术手法指斥共工叛逆无道。《淮南子·览冥训》作了个补充,请出中国最伟大的女性、母亲——女娲来补天,消弥他带来的灾难,这办法骂得愈不客气了。

由于共工在神话里的这个形象,毛简直没有可能不对他发生好感,不把自己、自己领导的革命跟他挂钩,因为毛便是当时的叛逆、反抗者,跟共工正是同道;毛们的争天下,用古话来说,便是“争为帝”。毛非要突兀地用“不周山”一个典故,并且搬出考据家的派头来辩明共工是胜利的英雄,也就可以理解——毛讨厌卫道士们造反有罪、造反必败的论调;这种势力强大的舆论气候也迫使他必须更激烈地加以反驳。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毛的这个抗辩,实际也是曲折地替自己、自己的事业争正统。

专就考据论,这个长注不很圆通。毛立论以《淮南子》为据,讲共工是“胜利的英雄”,可是《淮南子》借非正统已经把共工打入另册了。《淮南子》固然没有讲共工“死了没有”,可也决不颂他为“英雄”,从情感上,《淮南子》不会支持毛的论断。甚至淮南子虽不说共工死掉,已经宣布他失败。《淮南子》说共工“怒而触不周之山”;别的文本把话讲得更直、更细:“不胜而怒”。我们确也想象不出,假使共工胜利了,他为什么会发“怒”,下死劲拿脑袋去撞山,这只能是失败后的悲愤举动。我们也难以把“怒”字理解为战争中的勇猛之气,像毛词所谓“天兵怒气冲霄汉”那个“怒”;因为共工的敌手不是不周山,而是颛顼,他犯不着指桑骂槐地打别人。只有失败者不能或不敢战了,才滥杀无辜,发泄情绪。不过,我自觉猜得出毛为什么犯这个理解错误,把共工之“怒”看偏了。毛读神话时,带着极重的心理背景,他把自己和革命者与共工挂钩;他反抗的目的是旧制度的坍塌,在他心里,这个坍塌也正是借天地崩陷为意象来表达的。共工一触不周山,果然便天折地绝,因而毛不假思索便把不周山误当作共工的敌手,“怒”字顺理成章地成为发猛气的怒,并非发输气的怒。一旦天折地绝,共工自然也便胜利了——因为毛意象里的旧秩序崩溃了。毛认共工为英雄,也使得他不会细辩《淮南子》里暗含的正统问题,注意不到它春秋笔法似的褒贬。毛的这个考据错误,出于别有怀抱,不必深究,何况他并不以考据名家。我只是想更多地了解他的思想、心理状况。

 

关于共工

 

共工是古代神话里的大名士——虽说他出的尽是恶名——到处露面。他后来还曾跟禹捣蛋。据说,他是水神,《山海经》里记有“禹攻共工国之山”;又讲“共工之臣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禹湮洪水,杀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为池,群帝因是以为台”;《荀子·成相》说“禹辟除民害逐共工”;三者讲的当是同一回事。毛推测不周山那一仗共工没死,看来共工有点应得上俗语所谓“恶人万万年”。共工又是炎帝后裔。炎黄之战是古代神话的一个材料源泉,好些神话都从它生发,或与它勾连。这战以炎帝失败而告终,后来炎帝一系的人不服气,排着队来复仇,著名的硬汉子像蚩尤、夸父、刑天都揭竿而起来闹事,共工也是其中之一。颛顼世系属黄帝,因此共工与颛顼之战,也便可算作炎黄之战的继续。袁珂先生的《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词典》是极费苦心的成就卓著之作。这本书里,他就把共工与颛顼争帝归入炎黄战争那一大族神话。治水是另一大族神话。主人公禹出身也在黄帝那一系,倘用从前“成份论”的办法推理,禹逐共工杀相繇,也可归入炎黄之战了。《词典》“共工”那一条便是这么做的。可是,《词典》“禹”那一条,又把杀相繇归为“禹治水”。这便有点儿矛盾。“禹逐共工杀相繇”里,共工是水神,禹杀他的臣子相繇也用的水攻,相繇死后,其地多水,不长谷,只得把那里当成池子;据这些情况,显然这次战争是禹治水时打的。“禹逐共工杀相繇”这回事,就故事本身论,主要意义应该在于治水;不过,神话集体创作,又历时演化,在创作背景上、人物设置上,不妨留有炎黄战争的辗转遗传。袁氏《词典》里的那个矛盾只能作这种程度的辩护。由于背景不能与意义等同看待,所以不能把这个故事判为炎黄之争的余绪,而得列入治水中。正像政治里的“成份论”荒唐可笑一样,神话里的“成份论”也不宜滥用的。

《词典》把保存在古书里零珠断玉的神话全收集在一处,免掉神话爱好者的翻检之劳。袁先生另外写了一本《中国古代神话》,更等于把零珠断玉串缀、粘接起来,既照顾神话所讲的天地开辟、世界演进的时序,又注意神话群落,经我们勾勒出一个神话体系的全貌。它用白话来讲故事,文笔也通达。《神话》讲不周山那一仗,采取司马贞《补三皇本纪》里的说法,共工不是跟颛顼打,而跟祝融打。祝融是火神,他的世系,一说属炎帝;一说属黄帝,而且就是共工的父亲。祝融来历不明,倘要把不周山一战归入炎黄之争,看来还是叫共工跟颛顼打比较方便;叫他跟祝融打,保不定会成阿Q所谓“儿子打老子”。不过,《神话》解释不周山一仗为“水火之争”、“光明与黑



www.deyou8.com
暗之争”,那当然只好派共工跟祝融作主角,因为颛顼不是火神,共工跟祝融才一水一火——顺便提一句,五行学说里火色赤而水色黑,袁所以才有凭借把水火之争联系到光明与黑暗之争——《神话》也提到共工作为水神跟治水的禹捣蛋,可是,袁在治水那节里不讲禹杀相繇,反而把相繇放到不周山水火之争里介绍。我想不明白这是什么道理。《山海经》不是明白详细地叙述过禹杀共工之臣相繇么?共工固然既有关于水火之争,又有关于治水;禹、相繇两人跟水火之争可是水火不容,至少水米无干的,禹所杀的相繇怎么能移到水火之争中去呢?也许因为共工在一个地方打水火之仗,在另一个地方又带着相繇抵抗禹,所以,因为共工的关系,相繇也给夹带进水火之争里去,而跟禹脱钩了。那么,这个裙带关系也扯得太远了,反而把血亲丢到一边。

另外,袁只注意到共工作为水神,反抗禹来制服自己,而忽略了共工与治水的另一重渊源。毛的长注所引《国语·周语》那一节说:“昔共工……欲壅防百川,堕高堙庳,以害天下……有崇伯鮌……称遂共工之过……其后伯禹念之非度,厘改量制……疏川导滞……”看来共工还是治水的拓荒者,禹的老前辈。《尧典》里,共工是尧的水官,“共工方鸠孨[左有“亻”旁]功”那一句便讲他治河的方法是“方鸠”——防救,而且已经有了功效,共工是堙塞治水法的创始人。当然水来土掩的普通生活经验,不必等到尧时才懂得,更不必要某个专人来发明,不过,古人爱编造传说,把这类经验都当为发明,注册在个别的圣人身上,咱们也无妨信而好古一回。禹的父亲鲧也用堙塞治水,那不过继承共工的旧法罢了。到禹起来才改为疏导。《竹书纪年》讲治水,并不从鲧讲起,而确从共工开头:“帝尧十九年命共工治河,六十一年命崇伯鲧治河,帝尧七下五年命司空禹治河。”如果共工是堙塞法的创始人,禹与共工之战便发生新的意义:暗含治水方针的敌对,隐喻治水方针的转移。

共工治水这个身份非常重要。治水那一大族神话,记录了治水事件的各个侧面。跟自然力量的较量是其一:降水怪无支祁,化熊通山等等。动员、协调队伍是其二:杀防风氏,神龙玄龟相助等等。禹个人的艰苦卓绝的品格是其三:过家门而不入,涂山化石,病偏枯成禹步等等。但是,关于治水方针,神话只讲了一回事:“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以定九州。”这则神话表明鲧所用法子为“堙”,而后来禹所用为“导”。另一些说法,把“息壤填洪水”也归在禹名下,那么,禹自己也曾用过堙法。我们看得到堙法换为导法,但是这个转变过程,我们讲不出来。揆之情理,这两条治水路线一定会互不服气,互相争斗,但是神话没有报道。“帝杀鲧”不能算为路线斗争,因为帝恼火的是鲧“不待帝命”便“窃”走了息壤,这只是帝王的那个老毛病——权力病——的一次发作,与治水方针了不相干,帝没有干涉治水的具体战术。鲁迅对神话深有研究,还拿神话来做小说。《故事新编·理水》一篇里,他便以小说家对世事的敏锐了解,补充一段有关治水方钍的争论——那里提到“导”是蚩尤的法子,《词典》像没收罗这个资料,不知鲁迅是别有根据,还是他在《序言》里自承的“信口开河”——假使不拈出治水先辈共工与后进禹的那一仗,那么,神话便有些不得要领,漏讲了理水里最关紧要的问题。有了共工反对疏导,以至于打起来,这个断环便补上了,使我们了解两方闹的激烈程度,而治水这个事件便更凸现,禹的形象也愈丰满。有趣的是,《山海经》记禹杀相繇,正是“湮”杀的,真可谓以其道还治其人了。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