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一同步辅导《荷花淀》—— 破坏与构建——中学语文文学教学审美本质呼唤

《荷花淀》—— 破坏与构建——中学语文文学教学审美本质呼唤

    11-14 22:56:20    浏览次数: 598次    栏目:高一同步辅导

标签:高一同步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荷花淀》—— 破坏与构建——中学语文文学教学审美本质呼唤,
例如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一、第二册,文言文单元共有六个单元,均是历代散文中的精品,我在教学中以审美教学的整体性为原则,放手自主阅读,感受审美情感,学生披文入情,很有兴趣,教学效果极佳。
2、调动想象,诱导学生鉴赏美
学生在审美感受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作品,并作出审美判断。在体味玩赏中弄清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为什么美,为什么丑,哪里最美,哪里最丑,怎么会最美,怎么会最丑,便获得理智上的满足、情感上的愉悦,获得审美的享受。要使学生的鉴赏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和深化,就必须调动联想与想象。
(1)调动想象,丰富美感。
想象在文学鉴赏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一,读者凭借想象力得以感受和理解文学作品中 的形象,因为语言艺术中的形象具有间接性的特征,需要读者通过想象力将文字的描述还原成具体形象。第二,读者的想象力,还能使其在阅读中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作品所提供的形象进行丰富、补充和创造,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认识。第三,读者想象力的发挥和运用,还能从某一方面丰富自身的情感,增强艺术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鉴赏水平。在教学中,想象力是我们必须着力培养和重点保护的能力之一,文学作品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想象力,丰富想象力,以丰富美感。那么,如何调动想象呢?
    首先,鼓励想象。要调动想象,就要为学生张开想象力的翅膀提供足够的空间。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没有理由只允许有“一个”。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关键是一个观念问题。教师不要用自己的理解或别人的理解来限制学生,而是要宽容地让出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自主地去读,去联想和想象,要让学生培养起想象的自信和胆量。《项链》的结尾戛然而止,故事还可能怎样发展?许多老师也会让学生去想象,但最后又老毛病复发,又把自己的“答案”告诉学生。其实,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的,也许他的想象还不那么完美,我们要做的是鼓励,是肯定,是以欣赏的眼光去评价。

    其次,指导想象。要调动想象,光鼓励还不够,还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不仅要敢想,更要会想。想象不是空穴来风,它有源头,这个源头就是生活。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展开想象最重要的就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理想图景,在作品形象的导引下,去进行合情合理的丰富和补充,即对作品的再创造和再评价。《警察和赞美诗》,它的结局可以让学生来想象,在主人公被警察逮捕之后,他可能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根据小说给人提供的背景和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的特点,学生的想象当然会“有迹”,而绝不会“无理”。《项链》的女主人公在得知耗费了她十年的青春和辛劳的那挂项链是假的的消息后,会有什么样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根据那个社会那个时代的情况,根据玛蒂尔德的性格特点和十年给她带来的变化,学生自然会有自己的合乎情理的思考。
  教给学生展开想象的方法和规律,使得发散性的联想与想象得以聚焦,使得感性的情感体验与理性的理解分析得到结合,从而提高审美的层次,丰富了美感。
(2)体味玩赏,鉴赏领悟。
朱熹说:“读书之法,既先识得他外面一个皮壳了,又须识得他里面骨髓方好。”(《朱子语类辑略》卷五)我们要教给学生体会鉴赏的方法和内容,使得发散性的联想与想象得到聚焦,使得感性的情感体验与理性的理解分析得到结合,从而提高审美的层次。在这里,审美与审丑可以同时进行,审美与挑刺也可以同时存在。也就是说,在有了感性的认识之后,我们还必须引领学生进一步去体味玩赏,发幽探微,去领悟言外之意、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去领悟其中的丰富意蕴和美妙意境。
如何去体味玩赏,鉴赏领悟呢?比较思考是一个好方法。比较思考,是为了加深理解,是为了悟出深意。在感知、想象、情感都有了较为充分的准备的基础上,教师的诱导又开始发挥作用了。因为审美毕竟不是一般的情感活动,我们引导学生对审美材料加以比较思考目的是使他们从作品本身抽身出来,更好地品味妙处,从而得到对一般规律的理解,使感性上升为理性,受到启迪,得到陶冶——亦既所谓的“悟道”。 要注意的是,这“道”是由学生自己通过比较思考“悟”得的,而不是教师塞给的。例如,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思考,去体味和领悟其中的雪景描写的妙处,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能够通过自主的阅读鉴赏而悟道,审美就达到了极致,我们的文学教学也就达到了第一个目的。
3、激励创新,激发学生创造美
我们不是为了纯粹的教学而教学,也不仅仅是教会了怎么学就可以到此为止了。我们进行文学教学,并不奢求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文学家,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审美的素质,是学生拥有健康的审美情感,进而使之拥有创新精神,拥有创造美的热情与能力。在教学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要把激励创新放在心中,落实到行动中。对人、事、物、理、景、情有所感悟,进而能把这种感悟表达出来,这就是创造。人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因为人的想象力是无穷的。我们的任务是激励创新,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以宽容和欣赏去对待学生。这也只是一个态度问题。
(1)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在长期不自主的阅读教学的作用之下,许多学生对自主阅读失去了自信。不能自主阅读,教学就失去了意义。自主阅读,包括自主观察,自主意会。我们强调“自主”,因为它是创造的灵魂。从广义上说,自主阅读不仅在课内,同样在课外,不仅阅读“文”,还要阅读“人”,阅读社会,阅读生活。课内鼓励自主阅读,更大的意义上说,它激起的不仅仅是一种参与意识,更是一种主人公意识,而这正是创造所需的沃土。
(2)激励学生主动表达。对审美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老师不要急于把把自己的理解感悟和盘托出,那等于迫使学生全盘接受,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最佳的选择是开展讨论,激励学生主动发表思考与的结果,激励学生展开辩论。养成了主动表达的习惯,也就养成了热爱思考、善于审美、敏于求实、乐于创新的精神。教师对学生的不太完美的甚至是存在不足的表达,抱有宽容的、欣赏的态度,予以积极的评价和指正,很有益处 。创造美,不是不能只停留于“悟”,只停留于意念,还需要敢表达,会表达,进而善于表达。在讨论中,会有新颖角度的发现,会有灵感之光的闪耀,会有成就感的满足,会有自信心的增强。



www.deyou8.com
(3)激活学生大胆创造。我们不是“泛美主义者”,但我们的身边确实存在着丰富多采的美。我们也并不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缺少的是创造美的胆量和激励。学生是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但大多数情况下处在未开发的状态。我们的教学完全应该也完全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去激活它。文学教学课堂内外到处存在着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机会和场所。这也许还牵涉到了我们的作文教学。在文学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了感悟美、鉴赏美,把它延伸到作文,就可以进一步鼓励学生感悟生活,习作“美文”。正因为我们打破了束缚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呆板僵化的教学模式,课堂已成为令学生向往的“欢乐45’”,对他们身边的人、生活中的事、眼前的景、心中的情,我们都鼓励学生尝试着去运用已有的审美经验,调动火热的审美情感,真实、独特、“审美”地来表达,美的创造由此开始,文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即将达到。
——冰雪融化了,变成了什么?
——变成了春天!
                                                                            2001.3.15第一稿
                                                                            2001.4.2  第二稿
                                                                            2001.5.16第三稿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