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情:
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有的地基柱甚至已经下沉,只有上半截还露在地面上。有些四合院落门外头还保存已失原形的拴马桩、上马石,记录着失去的荣华。有打不上水来的井眼、磨圆了棱角的石头棋盘供人凭吊。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看着这些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但是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也许像西安的虾蟆陵,南京的乌衣巷,还全保留一两个名目,使人怅望低徊。
再见吧,胡同。
故 乡 的 胡 同
史铁生
正 文 赏 析 40年前,一个男孩艰难地越过一道大门槛,惊讶着四下张望,对我来说,髯就在那一刻诞生。很长很长的一条土路,两侧一座座院门排向东西,红而且安静的太阳悬挂西端。男孩看太阳,直看得眼前发黑,闭一会眼,然后顽固地再看太阳。因为我问过奶奶:“妈妈是不是就从那太阳回来?”奶奶带我走出那条胡同,可能是在另一年,奶奶带我去看病,走过一条又一条胡同,天是地上都是风、被风吹淡的阳光被风吹得断续的鸽哨声。那家医院就是我的出生地。打完针,嚎啕之际,奶奶买一串糖葫芦慰劳我,指着医院的一座西洋小楼说,她就是从那儿听见我来了,我来的那天下着罕见的大雪。
是我不断长大所以胡同不断地漫展呢,还是胡同不断地漫展所以我不断地长大?可能是一回事。
有一天母亲领我拐进一条更长更窄的胡同,把我送进一个大门,一眨眼母亲就不见了,我正要往外跑时被一个老太太拉住,她很和蔼但是我哭着使劲挣脱她,屋里跑来一群孩子,笑闹声把我的哭喊淹没。我头一加离家在外,那一天很长,墙外磨刀人的喇叭声尤其漫漫。这幼儿园就是那老太太办的,都说她信教。
几乎每一条胡同都有庙。僧人在胡同里静静地走,回到庙去沉沉地唱,那诵经声总让我看见夏夜的星光。睡梦中我还常常被一种清朗的钟声唤醒,以为是午后阳光落地的震响,多年以后我才找到它的来源。现在俄国使馆的位置,曾是一座东正教堂,我把那钟声和它联系起来时,它已被推倒。那时,寺庙多也消失或改作它用。
我的第一个校园就是往日的寺庙,庙院里松柏森森。那儿有个可怕的孩子,他有一种至今令我惊诧不解的能力,同学们都怕他,他说他第一个跟谁好谁就会受宠若惊,说他最后跟谁好谁就会忧心忡忡,说他不跟谁好了谁就像被判离群的鸟儿。因为他,我学会了谄媚和防备,看见了孤独。成年以后,我仍然处处见出他的影子。
18岁去插队,离开故乡三年。回来双腿残废了,找不到工作,我常独自摇了轮椅一条条再去走那些胡同。它们几乎没变,只是往日都到哪儿去了很费猜解。在一条胡同里我碰见一群老太太,她们用油漆涂抹着美丽的图画,我说我能参加吗?我便在那儿拿到了生平第一份工资,我闪整日涂抹谈笑,对未来抱着过分的希望。
母亲对未来的祈祷,可能比我对未来 的希望还要多。她在我们住的院子里种了一棵合欢树。那里我开始写作,开始恋爱,爱情使我的心魂从轮椅里站起来。可是合欢树长大了,母亲却永远离开了我,几年前那个爱过我的姑娘也远去他乡,但那时她们已经把我培育得可以让人放心了。然后我的妻子来了,我把珍贵的以往说给她听,她说因此她也爱恋着我的这块故土。
我单不知,像鸟儿那样飞在不高的空中俯看那片密如罗网的胡同,会是怎样的景象?飞在空中而且不惊动下面的人类,看一条条胡同的延伸、连接、树枝叉叉地漫展以及曲曲弯弯地隐没,是否就可以看见了命运的构造?
每个人心里都珍藏着一个故乡,故乡就在我们度过童年的地方。在那儿我们第一次发现了世界,第一次体验生命中那最原始、最深刻的情感,从而第一次发现自己,那些刻骨铭心的故乡记忆就是我们童年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有独特的情景,它在我们心灵的剧场不时上演,而我们总是感动。
史铁生故事的幕景是故乡的胡同。胡同里,那个小小的男孩固执地等待他的母亲的归来,苦苦地等待使那一刻成了孩子永久的记忆。奶奶领着他穿过胡同去看病,打针的疼痛与奶奶关于他出生的回忆重叠在一起,预示了生命与痛苦的相连。幼儿园在窄长的胡同里,他在那经历了不能理解的分离,日子变得漫长。松柏森森的校园在胡同里,那儿有个可怕的孩子使他的心里刻下了永久的创伤。胡同里也有梦想,有太阳,僧人那沉沉的诵经声总让他“看见夏夜里的星光”;在人生的冬季里,胡同里的老太太“用油漆涂抹着美丽的图画”,让他也一起涂抹对未来的憧憬。胡同里有母亲和爱人与他一起种植希望。
散文以故乡的胡同为线索,将幼年、少年和成年的一些生活场景串在一起,尤其突出了幼年和少年的片断。作者叙述的那些童年其实也是我们大多数人都经历过的一些寻常事:幼年对外出母亲的期待,生病打针的恐惧,初入幼儿园时的失落以及学生时代的那些烦忧困扰。但作者在追述这些往事时,用一种极细腻的笔调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哀伤,而在叙述成年后所遭遇的不幸生活时,用笔反面简约,调子也变得明朗起来。这就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对照,孩子眼中的忧伤是经历了人生风雨后的作者用苍凉感的投射,那一个个关于童年的回望片断连在一起,就形成了人生的泥泞的脚印。作者沧桑的人生感悟透过无邪孩子的眼光更显得沉重。但痛苦也使心灵得到磨砺和净化,生活里的希望支撑着“心魂从轮椅中站起来”,而灵魂一站起来,人生也就有了一方晴朗的天空。作者以一种诗意的追求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这种诗意就业是对生命之重的体验的承担。
作者设想自己若是一只飞鸟,从空中俯看那曲曲弯弯延伸漫展的胡同,是否可以看见命运的构造。是的,那收藏着我们童年往事的故乡,就是我们生命的印痕。作者关于故乡的追忆,像一首感伤的诗牵着我们的心走回生命的历史。不管后来的人生境遇如何,人们都曾经是那个孩子,人们沿着作家的追忆,看见人怎样走过由爱、忧伤、恐惧和希望交织的生命,让自己的灵魂长成一棵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