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高一必修)
11-14 22:57:17 浏览次数:
950次 栏目:
语文辅导大全
标签:语文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胡同文化(高一必修),
课前准备
1、读课文,勾画文中关键句。
2、搜集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传说及特点。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总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用简要的语言从不同方面加以概括。
2、体味本文语言特色。
3、品读北京胡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获取一些有关文化的初步印象,并能广泛关注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能力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
2、培养学生一种全新思维方式,即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并引导学生运用拿来主义的观点来对待它。
教学重难点
1、品读北京胡同文化内涵
2、从《胡同文化》入手深入探讨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
二、课时安排:两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过程
导入
引导学生以北京为中心展开联想:一提到北京,我们都会想到什么?”(天安门、故宫、长城、颐和园、烤鸭、果脯、冰糖葫芦、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也许很多同学想不到北京的胡同,更想不到胡同文化,今天我们走进汪曾祺老人的小品文去了解北京的胡同的特点和胡同文化的特点。
1.检查预习作业情况
(1) 画文中关键句(请2-3名学生起来回答)。
(2) 全班集体画出本文的层次,明确胡同和胡同文化的段落。
2.在原文勾画的基础上,用两字或四字短语进行归纳概括。(全班分为两大组,每组派5-6名代表到黑板前板书)
胡同文化
胡同特点 文化特点
1. 方正 1. 封闭
2. 取名 2. 易于满足
3. 宽窄 3. 冷漠
4. 网络 4. 安分守纪 逆来顺受
3. 胡同文化指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这里的文化就是指北京的市民文化(板书)即北京人的生活习惯,北京人的
思想方法。
4.“胡同”是如何同“文化”连在一起的?(用原文回答)
板书:(建筑) 思路 (文化)
总结:胡同的总特点是“方正”,这种方正影响了北京市民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市民的思想,并形成了封闭的胡同文化。正如重庆的山岭地形和潮湿气候,影响了重庆市民的生活(吃火锅),也影响了重庆人的性格,并形成了重庆人特有的文化。总之,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文化。
5. 请找出作者为胡同和胡同文化作了一个怎样的预言?(用笔把它划下来)原因是什么?
预言:“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
原因:他也意识到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封闭的胡同文化走向没落是必然的。
6.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作者怀有怎样的情感?
留恋、怀旧和感伤。
总结: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京居住建筑--胡同的“方正”蕴育了独具特色的北京市民文化即北京的胡同文化。那么,我们“山城”重庆又有什么独具特色的文化呢?(火锅文化、棒棒文化、 红岩文化 、建筑文化——吊脚楼等等)
能和文化挂钩的东西很多。明确文化概念(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
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今天,让我们走出北京胡同文化和重庆的地方文化更深更广泛地来探讨一下中国传统文化,希望大家通过这堂课能获取一些有关文化的初步印象并能广泛关注并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7.拓展 研究性学习 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板书)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网络或书籍收集中国传统节日的有关资料(此种节日的由来、传说、特点及习俗等),以提纲的形式在全班自由交流发言。
教师作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观,即对传统文化应批判继承,而不能一味崇洋媚外。
附:传统节日的有关资料的整理和补充:
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七夕节、清明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等等。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 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习俗:赛龙舟(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端午食粽 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象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
由来:北宋太宗年间,始定为中秋节。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庆丰收、贺团圆,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
习俗: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
总结:中国传统节日中端午的赛龙舟、有七夕节的浪漫、有中秋的赏月,但在外来文化(洋节)的冲击许多年轻人更喜欢过“心动”的情人节,愉悦的愚人节,狂欢的圣诞节。却对自己的传统节日缺乏兴趣。长此以往,中国传统节日会像北京胡同文化走向没落吗?怎样来拯救中国的传统节日?请以“拿什么来拯救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节日”(板书)为题各抒己见。
(1)、变“吃”为主的单一模式为不同形式。春节守夜,十五观灯,重阳登高,中秋赏月端午等。
(2)、多设几过中国传统节日的法定假日。
(3)、鼓励让不同地方搞出不同的活动形式,丰富节日气氛。
(4)、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对传统节日习俗和文化根本的了解。
总结:中国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财富。它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因素。所以我们应学会在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扬传统文化。(板书),希望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更广泛关注并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而不是一味崇洋媚外。
7.布置作业
设问:你知道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打上了哪些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烙印吗?这对我们哪些启示?
会徽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思想:诚信;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印章、篆刻与书法;中国的传统习俗:用红色表达着强烈的生命感和旺盛的生命力,代表着喜庆、热烈与祥和。
启发: 传统文化体现在会徽上,这说明了会徽从传统思想、文学艺术和习俗的角度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今天,各民族保持自己的民族文化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传统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附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
附板书设计: 胡同文化
胡同特点 文化特点(北京市民文化)
1. 方正 1. 封闭
2. 取名 2. 易于满足
3. 宽窄 3. 冷漠
4. 网络 4. 安分守纪 逆来顺受
研究性学习 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题目:“拿什么来拯救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节日”
结论:在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扬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