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试说《胡同文化》的教学(人教版高一必修)

试说《胡同文化》的教学(人教版高一必修)

    11-14 22:57:17    浏览次数: 582次    栏目:语文辅导大全

标签:语文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试说《胡同文化》的教学(人教版高一必修),

玉溪师院附中     普双华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说说我对《胡同文化》所做的讲课设计。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胡同文化》是全日制普通中学教课书(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它是高一上学期的教学内容。
《胡同文化》是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为其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所写的序言。文章也是一篇优美的小品文。轶闻掌故,内涵丰富;结构独特,耳目一新;语言雅俗共赏,读之不累;细细品味,不仅饱含浓郁的文化内涵,而且富有哲理。
首先,此文结构清晰,要点明确,是引导学生训练提取精要,概括要点的好例子。文章按“胡同的建筑特点胡同文化的内涵胡同及胡同文化的发展”组织材料,线索清晰。而且文段中中心句、关键词明显。
第一段的中心句是“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点明了胡同是方正的,人们的方位意识也是方正,规纪的。
第二段的中心句是“胡同的取名有各种来源”。说明胡同的取名俗,生活化,也说明这里的人们生活实在。
第三段的关键词是“宽窄、很小、多少”。写的是胡同的宽窄与数量。胡同的宽窄说明了住在这里的人阶层有别。胡同的数量多说明反映的是广大市民的生活,而不是极少数达官贵人的思想。
第四段的中心句是“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说明这里的居住环境是方便、安静的。
第五段的中心句是“胡同与四合院是一体的”,“胡同与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方方正正的胡同两边串着的是一个个方方正正盒子式的四合院。进一步写出这里生活规矩与安静,并开始转入对胡同所连带的地方文化的思考。
第六段的“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是胡同文化内涵的中心句。这一段的关键句是“住在胡同的居民大都安上重迁,不大愿意搬家”写出人们对老屋的情感,是封闭文化的一种表现。
第七段的中心句是“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也讲究处街坊”胡同人的自我封闭,但又重礼,待人不即不离。
第八段的关键句是“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民以食为天,在衣食住行四者中,食是最重要的,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首要因素。一个人对“食”的要求最能表明他对生活的态度。汪先生正选中此点。北京人“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北京人对“食”的态度最能证明他们易于满足。而大白菜文化的内涵又写出了北京居民惟我独尊与保守。可见作者选材很典型。
第九段的关键句是“北京人爱瞧热闹,但不爱管闲事。”写出了北京人在政治上的封闭,他们生为民主运动的策源地的“民”,却对民主运动漠然视之,其思想本质在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过安逸日”,对现时生活的满足。
第十至十二段对“胡同文化”封闭性质作更深刻的剖析,指出其精义是忍,封闭的胡同文化所期望的是一种低水平低层次的心理满足,当这种期望的水平或层次被人为地不断压低时,满足会来得愈来愈不容易,忍就成了维持这种文化不可或缺的心理基础。在这段中,作者各选取一个典型材料来表现忍,这些材料都是通过北京人在忍无可忍的情境中逆来顺受忍气吞声,以次来暴露正是“忍”支撑着胡同文化。
十三到十五段,写了胡同及胡同文化的发展趋向。随着胡同的衰败、没落,胡同文化也正走向消亡。可以说,有着悠久历史的胡同文化曾长久地体现着北京市民的生态及心态,它的衰落确实带给作者(老北京们)怅惘和忧伤。但是作者也看到它的发展,告别是时代的要求。从中看出作者的理解与洒脱。
所以,此篇文章是学生训练“提取精要,概括要点”能力的好例子。
其次,此文是汪曾祺散文创作主张的体现,汪曾祺认为散文应给读者以“滋润”,“如水滋润和渗透”,给人以美的享受;向读者提供“文化休息”,也就是散文要“带着文化气息的”、“健康的”、“悠闲的”(见《汪曾祺小品》自序)。作者在此文中凭借北京独特的建筑——胡同、四合院把北京市民的平静安祥、宽和礼让、恬淡闲散、知足长乐、诙谐幽默,以及处在帝辇之下,皇都之中人们看锝最多便是“城头变换大王旗”,看得最透便是仕道的险恶,天威难测,官运无常。今儿个新科状元金榜题名,“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明儿个菜市口人头落地,大观园底儿朝天。这不得不使北京人世故了,这种世故是它们历经沧桑的结果,这种久经历史沧桑使他们身居台风眼处而能保有几分超然,使他们在静观中养成了多看两步棋的世故与通达,也使他们学会了忍耐。专制体制毕竟太强大,这种体制下的小市民也毕竟太微不足道。强大的皇权要消灭他们,比碾死只蚂蚁还便当。他们不得不学会忍耐。忍耐,正是老北京式的世故的要害和精义,“穷忍着,富忍着,睡不着,眯着。”之所以穷要忍着,是因为靠忍才可以虽穷仍能面对皇权的威严,才可以虽穷而安然处之,日子也才可以一天一天过。之所以富要忍着,是因为看惯了巨富豪商的朝盛夕衰,所以身处富中才能够不显山不露水,守住那份富。之所以睡不着眯着,是因为睡不着乃心为外界所动,而眯着,则是养成看惯风云变幻的大气,靠着这种“忍”、“耐”“眯”,他们在天子脚下才能维持自尊。文中饱含了胡同人深厚的文化气息,衣食住行,风俗,道德习惯,读之犹如听一个老北京叨嗑,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胡同及胡同文化的赞扬与喜爱,伤感与无奈,理解与超脱的复杂情感。“再见吧,胡同!”“在无可奈何之中,更新的希望在生长。”《日子就这么过来了》。所以激“活”文中的“文化分子”,是对学生进行人类文化的濡染和熏陶的好范例。
第三,这篇文章语言雅俗相间,情感表达含蓄也是训练学生揣摩语言,积累语言的好范例。学生在第一单元已初步掌握揣摩语言的方法,引导学生揣摩语言如第8段,第12段,可深入体会文中作者的情感,也可以学习借鉴作者的语言风格。使学生养成平时多留心观察,积累生活语言,运用到作文中,使作文语言活起来。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高中语文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在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审美情操,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高一年级现代文主要是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能力。这个单元训练重点是了解序言的不同写法,并领悟作序者的思想感情和所阐述的道理。这实质是概括文章的内容,把握作品写作意图。这是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高考中的一个能力考查点。它需要具备相当的分析综合能力,还需要一定的归纳、抽象能力,它涉及到文章的整体,也涉及到局部。概括的是内容,需要理解的延及语言、结构等方面,并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这项能力学生在小学、初中已不同程度的训练过,学生已初步掌握一些步骤方法,而且前边又训练过抓住诗歌意象,揣摩语言,分析意境,体会作者情感;“批文以入情”,分析抒情散文的艺术特色;理清思路,把握演讲者观点,体会情感。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又学了课文《<呐喊>自序》了解了序言知识。加之这篇文章中心句、关键词较明显,学生基本上可以独立概括要点,把握内容。但文章写作意图,作者情感较含蓄一些,需引导学生揣摩语言,体会情感。
根据以上大纲,单元教学重点及教材分析,我从知识、技能、情感三方面制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力求全面、具体,突出实效性,成为师生学习、探究的导向。具体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作者的相关情况,胡同、文化的相关知识。  (认识)
2、 了解序言的一般知识。  (认识)
3、 点拨概括要点的方法。 (掌握、运用)
能力目标:
1、 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胡同的特点和胡同文化的内涵。  (独立)
2、 体会作者文中流露出的对北京胡同文化的复杂情感。 (模仿、独立)
3、 探究人与环境的关系。(模仿、独立)
情感目标:
1、 感悟本文浓郁的文化气息,使学生受到醇和的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
文化品味。(反应)
重点是理解运用知识的关键,也是探索实践操作训练,形成能力的依据。
本课时重点是1、点拨概括要点的方法,并尝试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胡同的特点和胡同文化的内涵。
              2、激“活”文中的“文化分子”,使学生受到人类文化的濡染和熏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人文教化。

[1] [2]  下一页

试说《胡同文化》的教学(人教版高一必修)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