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教学札记
北京大兴区兴华中学 王艳
一
生命,是在一次次的经历与思考中走向成熟;生活,是在一次次的痛苦与希望中走向辉煌;教学,也是象蝉一样,要经历一次次的挣扎与蜕变才能臻于完美。
每次读《我与地坛》,心灵都会感受到振颤;每次教《我与地坛》,生命都会激动、昂扬。
以前讲《我与地坛》,总是按部就班。第一部分讲“我与地坛”,我在地坛中得到生命的启示;第二部分讲“我与母亲”,感念母爱的伟大与奉献。
这一次,却不一样。
教学总是追求完美,尤其语文;教学也总是在复杂中追求简单与流畅,更尤其是语文。在简单中追求一种快乐、一种感悟,也是我的理想。
二
史铁生用他的一生,我们每个人用自己的一生在追求什么?在探索什么?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意义不是去思考为什么死、怎样死,而是去思考为什么活、怎样活。活着,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人,用一生来思考、实践。史铁生也是。
《我与地坛》中有两句很令人费解,也很让人沉思的话:“这时候想必是我该来了”,“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
在“我”的心中,地坛是什么?他是“我”的亲人,是“我”的朋友。在“我”双腿残疾的时候、在“我”痛苦无助的时候、在我失魂落魄的时候,他,地坛就等候在那里。在这里,我参悟人生,参悟生命。我与地坛是有心灵感应的,是有心理默契的。
地坛为我准备了什么?它为我准备的,不仅是荒芜冷寂的古园,不仅是剥蚀浮夸的琉璃、淡褪了炫耀的朱红、坍圮了的高墙、散落了的玉砌雕栏;地坛,更为我准备了苍幽的古柏、茂盛得野草、园中活跃的各种昆虫、高歌的雨燕、雪地上脚印……
这,就是地坛。荒芜并不衰败,甚至是充满生机与活力。
这就是古园,是为“我”准备的古园。
这时候,“我”该来了。“我”该来这里感受一个古园的荒芜与冷寂,感受一个古园的生机与生命力。“我”该来这里参悟生命、寻找自己的人生,完成自己的“涅槃”。
最终呢,史铁生参透了:我该活着,该富有生机、富有生命力地活着。
地坛给了我第二个生命。
三
就像
这两句话,虽不能说就是这篇文章的文眼,但是,解开它里面蕴藏的深奥,也就读懂了《我与地坛》,也就读懂了史铁生。
简单的教学,其实是要有复杂的解读。
古人云: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这将是我一生的追求。
职称:中学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