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八年级语文下册简案(1-15课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八年级语文下册简案(1-15课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11-14 22:57:17    浏览次数: 510次    栏目:语文辅导大全

标签:语文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八年级语文下册简案(1-15课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学重点 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2、把握五柳先生的高风亮节、精神实质。
         3、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鉴赏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意。
         2、引导学生探究《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为他人作传,还是以史传的形式写自传。
教学方法 文献法  朗读法  讨论点拨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大家,诗歌一篇别具风格,散文造诣也很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著名的文学传记作品——《五柳先生传》。
二、明确学习目标
1、背诵课文。
2、体会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3、学习本文语言平淡而蕴藉、多用否定句的特点。
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好语调。
2、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查阅工具书,疏通词句,自行翻译课文,并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小组交流)
四、合作研讨,理清思路,指导背诵。
1、教师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理清思路,理解文意。
(1)课文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这些语句刻画了怎样一个形象?从哪些方面刻画这一形象?突出反映了先生怎样的精神品质?
(2)如何看待五柳先生的“不慕荣利”?你喜欢五柳先生吗?请说明理由。
(3)课文第二段中的“赞”如何理解?这一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赞”语和前文有什么联系?
学生思考、交流,然后小组内讨论。已达成共识。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形成板书。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        适意
五             性嗜酒……        陶情     不坚
柳     传      环堵萧然……      乐道     随守 
先             常著文……        娱乐     流节
生                                        俗操

传     赞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学生根据板书提示,复述课文,背诵课文。
五、深层探究,突破难点
1、《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为他人所传,还是借史传的形式写自传,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2、质疑:(1)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2)“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又怎么能“晏如”?
六、品味赏析,美点寻踪
1、学生齐读课文。
2、教师为鉴赏定向:赏析本文语言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的特点;学习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1)本文语言简约凝练,试举例谈谈。
(2)本文多用否定句,试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3)体会课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口头作文。
七、课堂小结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写出文中一个成语,并解释它的意思,然后用它造句。
板书设计(同上)
23 马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实词、虚词,重点掌握“食、见、策、尽”的词义和“其、以”的用法。
         2、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3、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充分领悟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4、背诵并默写这篇文章。
能力目标 1、加强朗读训练,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督促学生疏通词句,翻译课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德育目标 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导学生认识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与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
         2、体会本文简练、含蓄的语言特点。
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  讨论点拨法  延伸拓展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我们古代名士文人特别喜爱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因此所借之物就有了丰富的内涵。上一学期我们学习了《爱莲说》《陋室铭》,今天我们学习韩愈的传世名作《马说》。
二、作者及文体简介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1)教师朗读,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
教师抽查预习情况,督促学生积累生字、通假字。
(2)提醒学生朗读节奏。
(3)齐读课文
2、翻译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翻译课文。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解决词句方面的疑难问题。教师巡视,参与学生讨论,适时给予指导点拨。
四、合作探讨,深层探究
1、齐读课文。
2、学生研讨问题。
(1)提问:伯乐和千里马各指什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世上到底是先有马还是先有伯乐?
(2)品读文章三个自然段最后一句的“也”字,看看它们所表达的语气是否相同?
(3)作者借伯乐和千里马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体验与反思
1、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简练,含蓄的特点。
2、组织学生讨论: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运用以物喻人或托物寓意的手法,写一个片断。
板书设计
       伯乐不常有——不以千里称也    (痛惜)
   &nbs



www.deyou8.com
p;                                             托
马说   食马者不知——安求其能千里也  (愤怒)    物
                                                 寓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嘲讽)    意
2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词语,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3、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明确作者通过现身说法,以自己年轻时代的求学经历启发马生,以达到劝学的目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