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八年级语文下册简案(1-15课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八年级语文下册简案(1-15课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11-14 22:57:17    浏览次数: 510次    栏目:语文辅导大全

标签:语文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八年级语文下册简案(1-15课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教师明确
6、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深入体会文意。
四、布置作业
&nb



www.deyou8.com
sp; 反复朗读课文,尝试背诵前六语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抽查背诵
二、研读赏析文意
1、小组展开朗诵课文“歌颂风雷电”片断比赛。
2、研讨:
(1)文中的风雷电,洞庭湖、东海、长江,有形、无形的长剑,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等物象象征了什么?运用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2)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明确
3、师生共同评点屈原形象。
4、学生通读全文,结合具体语句品析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三、对比引申,把握抒情方式
思考:与以前我们学过的郭沫若诗歌《天上街市》《静夜》相比,《雷电
颂》的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研讨后回答,教师明确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阅读历史剧《屈原》,全貌性感受作品的思想内容,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板书设计
雷电颂
                                  郭沫若
屈原:光明与正义的化身  爱国爱民  英勇无畏
       歌颂风雷            浪   象                                                   
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 漫   征       怒斥神祇                 
     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主   拟   “东皇太一”等众神:象征人世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   义   人      间昏庸腐朽的当权者和官僚                            
      人民群众             诗   呼      统治集团                 
                           风   告                                  
                                手                                  
                                法                                  
8 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旸、姮、皓、浸”等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贯通理解连篇短文的主题表达。
         3、了解神话传说“夸父追月”“姮娥奔月”在文中的深意。
能力目标 1、强化通读,体会巴金散文作品音韵的美感。
         2、品评关键语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作品直观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德育目标 理解文中表现的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性格。
教学重点 1、加强诵读,培养感受能力、理解能力。
         2、理解两篇短文的精神实质及其时代意义。
教学难点 1、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2、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抽绎出文章的情感脉络。
教学方法 诵读法  讨论点拨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颇能显示巴金艺术风格的优美散文诗《日》和《月》,去感受其中的言志、言情的动人风采。(板书课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1、巴金简介
2、学生回顾、讲述“夸父追月”“姮娥奔月”的神话传说。
三、内容研习
1、学生默读课文,理解、积累生词。
旸(yáng):日出。            浸(jìn)
姮(héng)娥,即嫦娥。       皓(hào)月:明亮的月亮。
2、教师配乐朗读。
3、指名学生感情朗读。教师点评后,学生齐读。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
(1)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
(2) 在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为什么作者忽然笔锋一转,说起了“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3)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4)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
(5)月亮在文中带给作者的突出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
(6)“月亮的光是死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为什么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
(8)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把两文贯通起来,你对作品的主题有什么深意层的理解?
学生小组研讨、交流,教师引导
5、拓展延伸。文中写月的清冷的意境,使你联想到古诗文中的哪些诗句?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短文两篇
                                 巴金
《日》:激情洋溢
       飞蛾扑火       追求光和热
       夸父追月                      寄托人格理想
《月》:细腻清幽
                      改变冰冷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