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八年级语文下册简案(1-15课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八年级语文下册简案(1-15课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11-14 22:57:17    浏览次数: 510次    栏目:语文辅导大全

标签:语文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八年级语文下册简案(1-15课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传情的信使”
                  (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
第五单元
21 与朱元思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感受文中所描写的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主旨。
         3、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
德育目标 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教学方法 朗读法  合作探究法  美点寻踪法  延伸拓展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为我们留下了独具特色的富春江景,让我们细心体味、尽情观赏 。
二、作者简介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感受作品的声韵美。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初步感知文意。
教师提示读音:
缥碧(piǎo) 急湍(tuān) 轩邈(xuānmiǎo) 泠泠(líng)
戾天(lì)   鸢飞(yuān) 经纶(lún)      横柯(kē)
2、指名学生读课文。
四、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语句。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3、各小组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解决,可以指定某位同学回答,也可请老师回答。
4、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五、理清背诵思路
根据文章想象富春江美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巧妙。
学生分六小组交流,每组在统观全篇的基础上重点负责一个语段,然后各组选一位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六、学生根据板书所显示的词语提纲,尝试背诵课文。
            千丈见底           水之清
异水
      急湍猛浪           水之急    天
从          高山寒树           树之奇    下
流          负势轩邈           山之势    独
飘    奇山  泉鸟蝉猿           山之音    绝
荡          息心忘反           山之力
            横柯疏条           林之密
七、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与朱元思书》。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根据课文内容,想象富春江雄奇秀丽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课文对照,感受作品的意境美。
1、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富春江美景,其余同学点评。
2、提问:本文为我们呈现了怎样一种意境?  
   学生思考,交流。
三、悉心体味,感受作品的志趣美。
提问: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诗文都很讲究情景相生,水乳jiao融,请反复品味课文,看看作者描写景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四、揣摩语言,赏析文章的语言美。
1、教师以记者采访的形式与学生交流,请学生谈谈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
2、师生共同品味文章写景文字的形象生动。
(多媒体显示)(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3)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6)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7)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学生自由选句品味写景的妙处,只要学生能说出一点,教师即应给予褒扬。
3、学生齐诵这几句话,感受其语言美的特质。
五、探究拓展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改造自然、美化自然,使之成为适于人类生存的美好环境;另一方面,美的自然环境也可以美化人,使之受到教育和陶冶而变得更完美,更高尚。”结合这段话,谈谈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千丈见底           水之清
异水
      急湍猛浪           水之急    天
从          高山寒树           树之奇    下
流          负势轩邈           山之势    独
飘    奇山  泉鸟蝉猿           山之音    绝
荡          息心忘反           山之力
            横柯疏条           林之密
22 五柳先生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重点掌握“晏如、萧然、会意、汲汲、戚戚”的词义,理解“之、其”的用法,辨析一词多义、古今异议。
         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熟读、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重视诵读,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提高朗读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2、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的有关资料,学生自主分析资料,主动探究,养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3、体会文章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把握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的语言特点。
德育目标 学习作者守志安贫、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