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古代诗歌(部分江西籍作家作品)鉴赏提示

古代诗歌(部分江西籍作家作品)鉴赏提示

    03-19 01:33:44    浏览次数: 655次    栏目:语文辅导大全

标签:语文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古代诗歌(部分江西籍作家作品)鉴赏提示,

廖小文


说明:所选作品,尽量回避了以下两点:一是高考题中出现过的;二是课本中的名篇。



唐·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析]夏云形状奇特,变幻不常,“夏云多奇峰”,是历来传诵的名句。但这首诗的作者似乎对悠闲作态的片云颇为憎厌,这是因为作者的心境本来就不悠闲,用意又另有所属的缘故。

首句撇开夏云的各种具体形象,用“千形万象”四字一笔带过,紧接着用了“竟还空”这几个感情分量很重的词语,这三个字,既含有事与愿违的深深失望,也含有感情被捉弄后的一腔怨愤。次句写“竟还空”后出现的情形,进一步写出了云的容与悠闲之状,怡然自得之情,写出了它的故作姿态。第三句似应放在首句,诗人将它放在这里,一方面是使这首篇幅很狭的小诗也有悬念,有波澜;另一更重要的方面是让它在感情发展的关节点上出现,以便与第四句形成鲜明尖锐的对照,一边是大片旱苗行将枯死,亟盼甘霖,一边却是高高在上,悠闲容与,化作奇峰花自我欣赏。跌宕有致的对比描写中,把憎厌夏云的感情推向高潮。诗中“云”的人格化使我们联想到现实生活中那些看来可以“解民倒悬”,实际上“不问苍生”的权势者。

除夜宿石头驿

唐·戴叔伦----非江西籍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蓬春。

【析】长期漂泊,客中寂寞,又值除夕之夜,还独自滞迹在他乡逆旅。此情此景,更何以堪。这首诗就真切的抒写了诗人无穷的感慨和凄凉之情。此诗作于诗人晚年,起句突兀,却在情理之中,以设问语气突出旅人凄苦不平之情。“寒灯”,点出岁暮天寒,更衬出诗人思家的孤苦冷落的心情。颔联出句明点题中“除夜”,对句则吐露与家人有万里相隔之感(“万里”并非实际路程,而是就心理上的距离而言),这一联摒弃谓语,只用两个名词,连同前面的定语“一年将尽”“万里未归”,构成对仗,具有深沉的形象感染力。颈联写出了沉思追忆和忆后重又回到现实时的自我嘲笑。“支离”此处指流离多病。诗人一生行事,抱有济世之志,而现在不但没有实现,反落得病骨支离,漂泊江湖,这怎能不感到可笑呢?这“笑”,含蕴着多少对不合理现实的愤慨不平,是含着辛酸眼泪的无可奈何的苦笑。尾联表现万象更新,但诗人的愁苦却未改变。一个“又”字,写出诗人年年待岁,迎来的只能是越来越可怜的老境,一年不如一年的凄惨命运。这个结尾,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和不尽的凄苦况味。

别 滁

宋·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析】此诗和《醉翁亭记》同样用了一个“醉”字,但并不过多的渲染那些离情别绪。后者是写游宴之乐、山水之美,此诗所表现的父老亲故送别饯宴的情景,当别是一番情味。首句写景,点明别滁的时间是在光景融和的春天,不仅写出了别滁的节候特征,也为全诗定下了舒坦开朗的基调。次句叙事,写当地吏民特意为作者饯行,气氛热烈浓重,既写出了官民同乐,又表现了滁州民众对这位贤知州离任的一片深情。后两句是抒情,诗人把自己矛盾激动的心情以坦然自若的语言含蓄的表达出来。一个“且”字用得极好,写出了诗人与众宾一起开怀畅饮的神情意态和他的内心活动。结句用的是反衬手法,音乐越是悦耳,内心就越感难受。

此诗与一般叙写离愁别绪之作所渲染的凄恻之情有明显不同,它落笔轻快自然,平易流畅,读来非常感人。

秋 怀

宋·欧阳修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析】抒了发作者热爱生活和感叹国事的复杂感情。首联用反问句式,点明自己热爱自然而又心绪黯然的矛盾。颔联不直接作答,却承首句描绘“节物”,十字咏尽秋日佳趣。为何心绪黯然?颈联承第二句对此作了回答。尾联是愤然思归,诗人以“贤者避世”之想,表现了对与世浮沉的苟且生活的憎恶,既有儒家忧世之慨,也有道家超然物外之想。

颔联:以纯白描手法,不仅写出了典型的季节风物,也写出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喜爱之情。既有自然美景,也有市井侧景,可谓高度凝练,清新自然。

探 春

宋·黄庶

雪里犹能醉落梅,好营杯具待春来。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析】这是早春的季节,大雪纷飞,宛如严冬。起首两句描绘出一幅早春图景和由此表达出对春天的向往之情。诗的三、四句两句展开丰富的想象,描绘了一副生机勃勃的春意图。这两句构思的独到之处:一是表现在“便”字上,便,习也,有熟练自如之意。说明“东风”(即春风)年年运用“刀尺”来裁剪大好春色,身手不凡。二是表现在“新”字上,突出了新春伊始,唯其是“新”的刀尺,方能剪裁出新的气象。最后一句是点睛之笔。“万叶千花”语意双关,既是眼前所见的“珠蕊琼花”的奇特景色,更是想象之中的百花斗妍的春天的气象。而“一手裁”则充满了春之神造化之功的赞赏。

这首即兴写景小诗,它只是表达了诗人一种闲情逸致,诗中洋溢着一股欢畅惊喜的情绪。

怪 石

宋·黄庶

山阿有人着霹荔,廷下缚虎眠莓苔。手磨心语知许事,曾见汉唐池馆来。

【析】头二句便突出地描写其怪,写怪石的形状,蒙上了一层神秘、怪异的色彩。后两句写怪石阅世之多,说人们在怪石上手磨袖拂,依稀听到怪石的心声。前两句是实写,一写其形状之怪,二写其年代之久远。后两句实是虚写,写其经历长,阅世多,见识广,很像一位历史的见证人,经历过千百年时代的盛衰,见识过前朝后代池馆的兴废。这一点,尤其发人深省,耐人咀嚼。

此诗遣词造句避熟避俗,力求生新,为其子黄庭坚所效法,下开了江西派诗风。

微雨登城二首(其一)

宋·刘敞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析】这是一首登楼野望之作。首句写秋日“微雨”,一个“映”字,十分贴切地抓住了自然景物的特征。次句写登城。“重楼闲上”即“闲上重楼”,这个“闲”,既表明诗人并非第一次登临此处,那样一定心情迫切,不会用一“闲”字;又暗示他亦非劳人迁客,那样一定失意无聊,岂能“闲上”?而主要的是点出诗人时有余暇,心有安闲,尽可慢慢欣赏这秋雨中的秋山景色。总之,无论属于哪一种情况,反正诗人流连忘返,最后豁然开郎:眼前这“浅深山色高低树”,不正像“一片江南水墨图”吗?这不仅是一个精致贴切的比喻,还饱含着极度愉悦之情。

三、四句之间的比喻关系也值得玩味:上句是实景,为了用水墨画比拟,诗人有意避开色彩,仅用“浅深”二字加以形容;下句则是细致的虚拟意象,“水墨图”前着以“江南”二字,“山色”的清逸潇洒之致,就成了可以想象之物。这样由实入虚,虚实相生,更能显示景物的绰约多姿,引发了读者悠远的联想。

西 楼

宋·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析】曾巩的七绝风格清隽淳朴,但也有遒劲壮丽一类的。《西楼》就是具阳刚壮美之佳作。首句写西楼前面的景色,呈现出一种动与力的壮美。第二句从听觉的角度描写雷雨迫在眉睫的情态。第三句在全诗的结构上起衬垫作用。有了这一句,全诗避免了一气直下,显得跌宕有致,此句写“朱楼”既是点题,更是从楼前海景通向楼后山景的桥梁,也是由写景向抒情的过渡。末句写出了内心的豪情。作者要看“急雨”冲刷这重峦叠嶂的壮美画卷,要享受“急雨”打破雨前沉闷局面而呈现的新鲜境界,以开阔心胸。这种美学境界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力求上进,欲有所作为的思想境界。诗中一个“卧”字,把诗人那种雍容气度生动地表现出来,动中寓静,以静衬动,跌宕有致之妙于此可见。

城 南

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析】此诗和《西楼》风格迥异。本诗亦写雨,但它清隽淳朴,富有阴柔之美。《西楼》主要写雨前景,此诗则写雨中景和雨后景,各尽其妙。

三、四句雨后两幅小景是:昔日绚丽似锦的桃李经受不住暴雨袭击的考验,已经零落殆尽,结束了一年一度的短暂青春;而惟有一片青草,不仅未被摧毁,反而翠绿欲滴,并且长得齐齐整整,毫无零乱倒伏之状。这暗示一条哲理:桃李虽艳丽,生命力却弱;青草虽朴素,生命力却甚强。本诗以暴雨并通过与“桃李花开尽”对比,烘托出青草的难以摧毁的精神。

此诗能注意选取日常习见但又有典型意义的景物作为描写对象,含理趣而又不失诗意,因此既深刻又自然,耐人玩味。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