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古代诗歌(部分江西籍作家作品)鉴赏提示

古代诗歌(部分江西籍作家作品)鉴赏提示

    03-19 01:33:44    浏览次数: 655次    栏目:语文辅导大全

标签:语文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古代诗歌(部分江西籍作家作品)鉴赏提示,

南 柯 子

宋·王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析】这首词咏叹了农民的劳动生活。流露了与之声息相通的质朴而健康的感情,因而值得珍视。上片以景语起:山色昏暗,彤云密布,寒雨将至。在总写环境天气后,收拢词笔,推向近景,数枝疑聚水珠,楚楚堪怜的娇花,映入眼帘。如若顺流而下,当围绕“啼红”写心抒慨,但接下来两句,却奉劝骚人词客,勿以惜花为念,莫作怅惘愁思。下片又复宕开,将笔触伸向田垄阡陌,“朝朝出”“处处通”对举,勾勒不避风雨,终岁劳作的农民生活。遂引出“人间辛苦是三农”的认识。“三农”,指春耕、夏种、秋收。五谷丰登,是农民们一年的希望。在这重阴欲雨的时刻,盼望的是有充足的雨水,得以开犁耕作。至于惜花伤春,他们既无此余暇,也无此闲情。此词将因风雨吹打而飘零的幽艳啼红,和终年劳碌田间而此刻盼雨耕种的农民,由目睹或联想而同时放到了作者感情的天秤上。它不是惜花伤春传统主调上的和弦,而是另辟蹊径的新声。作者的目光未为仄狭的自我所囿,感情天地比较开阔。一扫陈言,立意不俗。

苏轼、辛弃疾等也写过一些农村词,也倾注了热爱农村、关心生产的情感,他们所作,常具有很浓的风俗画色彩。苏轼作于徐州太守任上的一组《浣溪沙》(“麻叶层层 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麦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等五首)是如此,辛弃疾《清平乐·村居》的笔触更为细腻入微。这首词则显示了不同的特色,作者的感情主要不是熔铸在画面中,而是偏重于认知的直接表述,理性成分较重,因而,即使写到农民的生活,如“蓑笠”二句,也采取比较概括的方式,不以描绘的笔墨取胜。

菩 萨 蛮

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非江西籍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析】清江即赣江·章 贡二水抱赣州城而流,至郁孤台下汇为赣江北流,经造口、万安、太和、吉州(治庐陵,今吉安)、隆兴府(即洪州,今南昌市),入鄱阳湖注入长江。宋孝宗淳熙二、三年间,词人提点江西刑狱,驻节赣州,书此词于造口壁。

词人想到江水中流淌着无数逃难行人的泪水,感慨南宋小朝廷经过几近灭亡的颠沛流离,尚不思恢复。遮断人们遥望帝京视线的青山,就像阻拦恢复大业的种种障碍。词人虽然坚信人们向往统一的心愿象江水东流一样无法遮断,但是深山里传来的鹧鸪声,仿佛又在提醒着目前“行不得也哥哥”的艰难处境。

此词抒发对建炎年间国事艰危之沉痛追怀,对靖康以来失去国土之深情萦念,故此一习用已久陶写儿女柔情之小令,竟为南宋爱国精神深沉凝聚之绝唱。词中运用比兴,以眼前景道心上事,达到比兴传统意内言外之极高境界。其眼前景不过清江水无数山,心上事则包举家国之悲今昔之感种种意念,而并托诸眼前景写出。

破 阵 子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析】作者以飞快的节奏将当年率领部下宿营练兵,跃马横戈的战斗生活写得龙腾虎跃,气势如霹雳闪电。然而这一切都已成为醉梦中的回忆。了却恢复大业、名垂青史的幻想被年华老大、不受知遇的现实无情地粉碎了。

全词从意义上看,前九句是一段,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忠勇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宏大抱负。末一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对照。从这对照中,可以想到当时南宋朝廷的腐朽,想到人民的苦难,想到所有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由此可见,极其豪放的词,同时也可以写得极其含蓄,只不过和婉约辰的含蓄不同罢了。

鹧 鸪 天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忆少年时事,戏作

宋·辛弃疾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詹突骑渡江初。燕兵夜足银胡录,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析】此词写的是怀念昔日带领上万土兵投奔南宋,突破金兵封锁的激烈战斗场面。然而空有恢复的雄谋大略,却只能在归耕生活中消磨岁月:“雕弓挂壁无用,照影落青苔”(《水调歌头》)。“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满江红》)。辛词里这种感情炽烈,踔厉风发的英雄气概,与他一生立身行事相表里,是他一生肝胆的写照,而他到心暮之年仍不能实现自己恢复中原之志的悲剧结局,又使这种豪语壮气中充溢着郁怒悲凉的情绪,从而形成了辛弃疾“英雄之词”悲壮激烈的独特基调。

这首词以短短的五十五个字,深刻地概括了一个抗金名将的悲剧遭遇。上片雄壮,气盖万夫;下片悲凉,心伤透骨。悲壮对照,悲壮结合,真如前人评辛词所说的:“激昂排宕,不可一世”,是作者最出色、最有分量的小令词。

丑 奴 儿 近

博山道中郊李易安体

宋·辛弃疾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析】这首词题为“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是仿照李清照词的用语和口气写的。上片没有工细的刻画,完全用惊喜赞叹的口吻写出夏日傍晚骤雨之后的山光水色、斜阳远树、洒旗人家,自然成画。下片则以和白鸥开玩笑聊天的语气写人鸟相亲无猜的自在之乐,尤其活泼风趣。

宋孝完淳熙八年,辛弃疾于江西上饶地区的带湖上筑闲居,直至光宗绍熙三年(1192)再度起用,其间长达十年。这首词正是作于此时。辛弃疾隐居带湖,主要是由于投降辰的排挤打击,多少带有一点无可奈何。这种浪迹江湖的生活,并非他所追求的。因此,他在表现一种超脱的闲适之情时,仍然不时地流露出内心的不平静来。从这首词来看,有些句子看来悠闲自得,实质上是百无聊赖而自作宽解。一种希冀用世的心绪,还是时隐时现的。

丑奴儿 宋·辛弃疾

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析】这一首词,也是辛弃疾闲居带湖时所作。他常闲游于博山道中,风景如画,却无心赏玩。眼看国事日非



www.deyou8.com
,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情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把一首短短的词,写得曲折多变,娓娓动人,高度概括了词人大半生的经历感受。

俞平伯先生在《唐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解释非常透辟:“不识愁的,偏学着说。如登高极目,何等畅快,为做词章,便因文生情,也得说说一般的悲愁。及真知愁味,反而不说了。如岁逢晚秋,本极凄凉,却说秋天真是凉快呵。今昔对比,含蓄又分明。中间用叠句转折,末句近似滑,于极流利中仍见此老倔强的意态。将烈士暮年之感恰好写为长短句,‘粗豪’云云不足以尽稼轩。‘秋’仍绾合‘愁’字。可见稼轩虽咏烈士暮年之悲,也能写得像婉约词一样委婉。

再次,大量运用典故、诗文句法和口语入词,问答如话,议论风生:辛弃疾不仅继承苏轼打破诗词界限的作法,而且达到诗词散文合一的境界。他读书广博,无论经史、诸子、楚辞还是古今体诗句,拈来就用,一齐融化在词中。他用韵绝不限制,不讲雕琢,形成一种散文化的歌词。其语气的强烈多变,正是充分利用了词可以多用虚词以自由地表现口吻语调的特点,加上散文化句法而形成的。

西 江 月 宋·辛弃疾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析】辛弃疾是南宋一位杰出的豪放派词人。他的风格以沉雄激越著称。但人生道路既然多歧,作家的巨大艺术熔炉又丰富多彩,这就必然出现卓越作家不拘一格的艺术风格,既有其主调而又有其变调的风格。因此辛弃疾在慷慨纵横之外,还有其淡泊潇洒的一面。

这一首词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黄沙岭道上写的几篇作品之一。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岭高约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亩。可见黄沙岭一带不仅是一个风景优美的所在,也是农田水利较好的地区。词人在上饶家居,有机会充分领略黄沙道上的风物之胜。描写这一带风景的词,现存约五首,即《生查子》(独游西岩)二首、《浣溪沙》(黄沙岭)一首、《鹧鸪天》(黄沙道上即事)一首,以及本阕。它们从不同角度体现了辛弃疾部分写景词中清新俊逸和绰约自然的风格。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