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语文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矛盾,真是个宝贝,
矛盾,真是个宝贝
矛盾,真是个宝贝复杂而微妙的感觉,要靠矛盾去传达。
你只须表现这种矛盾状态,传达这种真实感受,但不要使矛盾清清爽爽“解决”掉。因为矛盾一旦化解,问题彻底解决,读者就不必再思考了,不必再体验了,也就没有什么味道了。
让读者的心经受一点撕扯吧,不然他就没心情思考下去了。
找到矛盾点才好分析进去,不知哪里是“技经肯綮”,你的分析怎么能“中肯”呢?没有矛盾点,没有模糊处,那还要你分析什么?
快速破题,关键是抓到矛盾,并且把它紧紧抓牢。让复杂微妙的感觉在心里酝酿成熟,也不需要太久的时间,然后再让它借助形象传达出来。
对破题而言,矛盾,可是个宝贝。让思想的火花在与外物的碰撞中升腾是“我要作文”还是“要我作文”,这是区分主动作文与被动作文的重要标志。大量的成功作文,常常是“我要作文”的宠儿而不是“要我作文”的产物。
突然来到的某些美妙的瞬间,常会灵思涌动,妙语连珠,尽管这时只有三言两语,依然能够激起“我要作文”的强烈冲动;而随着美妙瞬间的悄然逝去,“我要作文”的强烈冲动也会烟消云散。因此,及时把握某些美妙瞬间涌起的写作冲动,哪怕是点滴灵思,几行妙语,也应不失时机地将它们记录下来,这是大有益处的。因为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许会遇到与这样灵思妙语相关相承、相得益彰的人和事或景与物(我们将这些人、事、景、物统称为“外物”)。到那时,你那孕育已久的思想火花就会在与外物的撞击中升腾起来。
这种不期而遇式的两相撞击,只是“我要作文”的初始阶段和“自在”状态,但它又是从“自在”状态走向“自为”阶段的必由之路。缘此而前,我们就可以在作文的“自由王国”中信马由缰、任意驰骋了。
由此看来,及时把握和巩固“我要作文”的初生状态,以后就会在某些思想火花的驱动之下,产生主动寻求有关材料的热望;而一旦找到了你所需要的有关材料,暂时搁浅的“我要作文”的写作冲动便会再度涌起。这样,一篇篇成功作文——主动作文的宠儿便会从你的笔端奔涌出来。伴随着成功作文的不断涌现,“我要作文”的习惯也会逐渐养成。因此,让思想的火花在与外物的撞击中升腾,乃是我们在作文成功之路上迈出的极为重要的一步。示例一
思想火花的记录
A.做人,应该有选择的奋斗,也应该有选择的舍弃。奋斗也好,舍弃也好,目的都在于前进。
B.我们的内心,也像一片田野,既有收获的喜悦,也有荒芜的悲凉……
C.有人说,生命之树是常青的,依我看,似乎也有落叶飘零的时刻。在生命之树的落叶飘来之时,我们应如何对待……
相关材料的寻求
关于思想火花A——我们学校附近的农民爱种棉花。春天,即使是从种子公司购回的棉花种子,他们也要再次选择一番,绝对不让一粒有问题的种子下地。有几天,我们在课后连续观察了好几户农民选种子的情景,他们的认真和专注,使我们深受感动。于是,我们的“思想火花”就在这样的撞击中升腾起来,写出了下水文章《选择》(见下文)。
关于思想火花B——我们是在农村长大的,现在又在农村中学里工作,对一年四季的耕、种、收、藏了如指掌。一想到这些,“我们的内心,也像一片田野”这一思想火花,就十分自然地在这不期而遇的两相撞击之中升腾起来。
关于思想火花C——秋风扫落叶的情景谁没见过,只要我们带着“不似春光,胜似春光,战地黄花分外香”的热忱,并以积极的昂扬的姿态看待它,就会使自己的灵思妙语更加鲜活起来。
撞击之后的升腾
[例文一]
选 择
农民选种时,该选择什么,放弃什么,他们的目光就是评判的尺度。看吧,那份认真专注劲儿,简直就是一首完美的诗。
生活中,可让我们选择的方方面面很多。在太阳和月亮之间,如果选择了太阳的光辉,就必须舍弃月亮的皎洁;在青年与儿童之间,如果选择了走向成熟的青年时期,也就必须舍弃儿童的天真烂漫……
该选择的选择了,是一种明智与果断;不该选择的选择了,不免留下绵长的遗憾。
做人,总应在选择中奋斗,并在奋斗中选择;也应在舍弃中前进,并在前进中舍弃。
把准了选择和舍弃的尺度,人生也会是一首完美的诗。
[例文二]
审 视
看的方式和对象,从来就是千差万别的,审视,便是其中既普通又特殊的一种。
农民,一旦将审视的目光投向他们辛勤耕耘过的田野,一眼便可看出收成的多少。我们的内心世界,也是一片充满生机和希望的田野,也应存在着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之类的劳作,,如果任其荒芜,岂不可惜。
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岁月里,在奉献与进取的光泽正在照亮我们前程的时候,你可曾从紧张而繁忙的学习、工作或劳动中,抽出一点时间来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世界?
[例文三]
时 光
一分一秒的时光构成了一天,一天又一天的时光组成了岁月。当岁月之手扯下了生命的树叶,时光便一片片随风飘着,殷红的、枯黄的,欢欣的、悲凉的……都被匆忙而过的路人踩在了脚下。
当时光在感情的波峰浪谷中飘泊久亍,它便演绎成史册,载进多种多样的人生——伟大的,壮烈的,崇高的,渺小的……
我们,时光隧道中匆匆而过的路人,虽然并不幻想能够抓住一生中每一分每一秒的时光,但是,却希望能够在新世纪中度过闪光的一天又一天。
写作体会
从三篇“下水”作文来看,它们的语言文字、理论思考和原先的“思想火花”相比,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升腾”。在被《延边日报》等几家报纸采用之后,我们埂将以上文字打印给学生,不少同学在阅读思考之后,都有了大同小异的发问:“老师呀,你们后来的文章和原先的‘思想火花’相比,上了不止一个台阶。能说说你们是如何上台阶的吗?”
面对如此热切的发问,很有必要向同学们谈谈我们写作后的几点感受。
第一,要勤于动笔。勤到怎样的程度,简而言之,就是要做到不放过“思想火花”突然来到的每一个瞬间。我们的口袋里,每天都装着好几张空白卡片,一有灵思妙语袭来,就随时随地把它们记录下来。有了空闲时间,再掏出来看看、想想、改改。就在这看看、想想、改改的同时,有些生活体验便和它们发生了撞击,进而再度点燃起“思想火花”。下水作文《审视》,就是这样写作成文的。反过来说,如果当初那朵“思想火花”突然袭来时没有适时记录,恐怕至今也不会有那篇文章面世。
第二,要勤于观察。可以与“思想火花”相撞击的客观外物是很多的,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有目的地主动寻求,勤于观察并积极思考。在第一次观察了农民选种的情景之后,我们为“思想火花”A确定了题目“选择”,并写出了一二两节文字。但在这时,我们深有意犹未尽之感;可是,下面还该写些什么呢?很茫然。于是,我们又去观察农民选种。这一次,我们遇上的却是下种。一位老大妈在往营养坯里丢种时,又剔除了几粒已经选过一遍的种子,还责怪老头子:“不该选的选了,还不废了坯子!”正是这样的一句话,促成了我们思想火花的再度升腾,诱发了我们对人生的些许感悟,这才有了{选择》的后三节文字。
至于秋风扫落叶的情景,我们一直熟视无睹。去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几个同学和我们一起在林阴道上就生命之树常青这个话题边走边聊。就在这时,偏偏有几片落叶飘落下来。当时就有人发出了“生命之树果真常青吗”的疑问。我们略加思考,也就蹦出了如“思想火花”C所示的几行文字。此后,我们就带着这样的感受再度观察落叶,思考落叶,终于形成了对时光问题的感悟。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