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二 近现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知识整合】
一、中国近代的政体——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⑴君主立宪制:
①19世纪60年代,由洋务运动中分化出来的早期维新派,最早提出在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缺乏完整理论,且没有付诸实施)。
②19世纪末,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发展早期维新派的思想,提出把挽救民族危亡同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结合在一起的救国方案,掀起了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运动(但因其阶级局限性而失败)。
③20世纪初,清政府为缓和矛盾,进行“预备立宪”,使一部分立宪派分化出来,成为革命的一支力量。
⑵民主共和制:
①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在《民报》中把同盟会纲领中的“创立民国”阐发为民权主义,认为君主专制政体是中国长期落后和被侵略的根源,主张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②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成立了南京临时政府。临时政府实行总统制、责任内阁制,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体制的确立。
③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派,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发动了新文化运动,实际上在政治体现为民主共和制。
④1928年国民党形式上统一全国后,实行“训政”,以党治国,蒋介石集党政军于一身,开始实行独裁统治。
二、民国时期捍卫民主政治的斗争:
⑴“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原因、结果及宋教仁实行政党政治的努力);
⑵国共两党所形成的新三民主义和民主革命纲领;
⑶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背景、内容与结果);
⑷国统区的人民民主运动;
⑸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
【归纳】孙中山从1905年创立同盟会到1925年逝世,其民主政治斗争可分为三个时期:
①1915~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1912~1922年:为捍卫民主共和而斗争;
③1923~1925年:促成国共合作掀起国民大革命运动。
三、中共的民主政治建设:
⑴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三三制”原则;
⑵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
⑶北平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制定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参与政协的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广泛地进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政权机构,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形成。
⑷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⑸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使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
⑹新时期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①粉碎“四人帮”后,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②1978年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强调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的道路。 ③中共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并提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的任务。 ④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并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其政治纲领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四、中国近代化
1、具体层面(派别及主张)
⑴经济(工业化)
①洋务派提倡“求富”,兴办民用工业;洋务运动开始引进西方的机械生产。
②维新派提出设立农工商总局,保护农工商业发展;
③清末新政:奖励实业
④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鼓励、保护工商业和人民创办实业。
⑤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
⑥甲午战后,中国出现兴办工业的高潮,到19世纪末才有显著发展。戊戌变法试图推进经济的近代化,但很快失败。
⑦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后,民族资本主义才得到进一步发展。
⑧中华民国鼓励和保护工商业和人民办实业,一战时期,中国经济近代化出现高潮。
⑵政治(民主化):
①维新时期(最早为早期维新派)提出君主立宪,设议院,开国会,对旧制度进行改革。
②革命派主张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外交近代化)
④百日维新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⑤清末立宪,裁撤军机处,改设内阁
⑥辛亥革命确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⑶军事近代化:
①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和近代海军;
②百日维新实行征兵制;
③清末新政编练新军;
社会生活 风俗习惯、思想观念的变化
⑷思想“西化”
2、发展过程:
㈠经济领域(即工业化进程)
⑴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①19世纪六七十年代伴随着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近代化艰难起步。
②19世纪末由于外国资本输出和清政府放宽限制,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
③民国初年,由于辛亥革命的推动和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民族工业迎来短暂春天。
④20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末,日益萎缩。30年代开展“国民经济建设活动”工业有了发展,但获益最大的是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抗战以后,四大家族加强对工业的垄断。☆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从根本上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⑵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化的发展
①建国初期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1953年~1956年通过对民族工商业的改造使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②1953年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1953~1957年执行以发展重工业,建立工业化为基础为目标的一五计划。
③50年代末至70年代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文化大革命等使工业化建设受挫。
④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辉煌成就,建成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㈡思想领域(传统儒家思想向民主思想的嬗变)
⑴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三部曲(阶段特征)
①第一阶段:自雅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20多年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探索西学的热点在“师夷长技”的“技”上,即学习西方制造坚船利炮的工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