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2、文言基础知识,包括通假字,重要的文言虚词、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特殊文言句式。
3、了解“夫差败越”和“勾践灭吴”的相关史实,认识精神力量对人生事业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教学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子
1、跟学生一起回忆、理解、点评蒲松龄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回忆中,学生在纸上写,教师板书,留空,抽学生上黑板填写“破釜沉舟”“卧薪尝胆”两个词语。教师可故意将“竟”字写成“竞”,让学生发现并提出纠正。)
2、抽1~2名学生讲他所知道的“卧薪尝胆”的故事,教师可作适当提示、补充、强调。(如学生不知道,可让他们翻看词典。然后找一名学生将词条内容读出来,教师作必要的提示和强调。)
3、很自然地引入到教材练习题三:
①让学生默读3分钟,用铅笔断句加标点。
②抽学生读文,说出断句时所使用的标点符号。(可一句两句或一行两行,估计自己能做多少做多少。有错误时,教师跟其他同学一起帮助纠正)。
③学生再读文段,理解意思。
④教师作必要的解读指导。(注意“反”“坐”“女”“邪”“振”等通假字)
二、进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由学生说出出处(《国语》)。
2、提醒学生读注解,了解有关《国语》的基本知识介绍,勾画识记重要信息。
3、强调“最早的一部”“国别史”等,尤其不能与《战国策》混记(《战国策》是国别体,但不是“最早的一部”)。
三、听录音朗读,继续勾画文中的难点和疑点。听完后,教师和学生一道纠正录音中读错的地方。
四、教师与学生一起回忆文言文学习要掌握的基本知识点:文学常识,通假字,重要的文言虚词、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特殊文言句式,课文内容解读等。
五、学生自读课,继续勾画疑难问题;也可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难点、疑点。不能求解的,做出记号,并在课堂答疑时向老师提出,由老师和其他学生一起解决。
六、课后作业布置:试做教材练习题二。
>>《第五单元 《勾践灭吴》(节选)》这篇教育教学文章来自[www.deyou8.com网]www.deyou8.com 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
一、课前听录音朗读,学生跟读,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二、课堂解疑。由学生逐段提出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教师组织学生答疑。(重视文言基础知识的掌握,把解疑重点放在字、词、句上。)
1、重要文句:
①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②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③“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④“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
⑤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⑥“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⑦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
⑧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⑨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⑩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11)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12)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
(13)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
(14)不患其从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15)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
2、作文素材: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未雨绸缪
●有备无患
●补漏趁天晴,读书靠年轻
●做有准备的人
●晴带雨伞,饱带干粮
●临死抱佛脚
一、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并作简要的分析评价。
1段:兵败求降(形势)
2段:变革图新(态度)
>>《第五单元 《勾践灭吴》(节选)》这篇教育教学文章来自[www.deyou8.com网]www.deyou8.com 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3段:富民强国(举措)
4段:民心堪用(策略)
5段:三战灭吴(结果)
二、指导学生整理、掌握本课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
1、通假字:
句——勾 帅——率 取——娶 免——娩 政——征 摩厉——磨砺
相关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