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
第一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单元特征】
内容涉及到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三条主线,即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和全国人民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而不懈努力的奋斗历程以及新中国成立后至今的对外关系。
建国以来,中共领导全国人民建立并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其间,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道路也出现过曲折,“文化大革命”使民主法制遭到践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人民吸取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加快民主法制建设的步伐,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祖国统一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国政府以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使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促进了祖国的统一进程。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必将实现。
新中国在建国初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随着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地提出,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并以一个大国的身份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参加了1954年的日内瓦国际会议和1955年的万隆亚非会议,并发挥了积极作用。由于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在世界舞台上越来越活跃,到了七十年代,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调整外交政策,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在国际事务和地区事务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有力地促进了人类和平事业发展,为人类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知识网络】
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新中国初期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70年代打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开外交新局面 中日建立外交关系
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新时期的外交 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的活动
【考点清单】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1)新中国成立(2)、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1)文化大革命(2)对民主法治的践踏
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1)法律制度的健全(2)民主法治的完善(3)依法治国(4)基层民主选举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高考的相对热点;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治的践踏,法律制度的健全,民主法治的完善,依法治国,是高考的相对冷点。
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条件(胜利、政协会议与共同纲领)、经过、标志、历史意义;
掌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内容;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的原因、经过、职能及变化; 1956年八字方针提出的背景、意义;1982年十六字方针提出的背景、意义;
掌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的原因、经过、意义、职能;
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的时间,内容,体现的 两个原则(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意义;
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三权分立制度的区别;
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的原因、含义、经过;
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对民主法制的践踏的表现破坏民主法制的主要表现(践踏公民权、夺权与革委会、人大政协制度、党组织与制度)、教训、启示;
了解新时期法律制度的健全、民主政治的完善、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内容、意义;基层民主选举的内容,意义。
【知识梳理】
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新中国成立
⑴、筹备会议------政协第一次会议:①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③标志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形成
⑵、新中国成立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⑴确立: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创建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⑵指导思想:“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⑶主要形式:政治协商(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
⑷意义: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⑸曲折: 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干扰了政协工作的正常开展;
“文革”期间,政协制度遭到破坏。
⑹发展:1982年,中共提出了各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人民政协迎来新的春天。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1、第一部宪法的颁布-----1954年宪法
⑴、主要内容:确立了我国的政治制度,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⑵、意义: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⑴确立:1954年宪法,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⑵意义:奠定了新中国的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服务于被服务的关系,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⑶曲折: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人大制度建设趋于停顿。文革”期间,人大制度遭到破坏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意义:促进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以及地区经济的发展。
2、中国民主政治的三大特色:(1)人民代表大会制(2)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民主政合资建设的曲折发展
“文革”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各党派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法律形同虚设。
三、民主法制建设的健全和完善
1、平反“文革”前后的冤假错案,是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首要环节。
2、党和政府还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