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一同步辅导血色闻一多——清华出身、校园文化

血色闻一多——清华出身、校园文化

    11-14 22:52:30    浏览次数: 464次    栏目:高一同步辅导

标签:高一同步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血色闻一多——清华出身、校园文化,

   《血色闻一多》是同心出版社出版的“重说文坛三剑客”系列中的一本,该书以闻一多思想脉络的形成和变化为线索,展示了他从一个诗人、一个知识分子到介入政治的变化过程。在《血色闻一多》中,谢泳对暗杀事件作了独到的考证,书中称此事是时任云南警备总司令的霍揆彰借刀杀人,为了打击云南的地方势力而想出这个一石二鸟之计。事后,蒋介石将霍撤职。

     同心出版社 作者:谢 泳 定价:24.8元    

清华出身(图)

 

清华出身(图)

清华学校辛酉级中等科一年时与同学合影(4排左2为闻一多)

  闻一多生活的时代,中国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大学。他的家乡湖北浠水是一个很闭塞的地方。梁实秋就说过:“闻一多的家乡相当闭塞,而其家庭居然指导他考入清华读书,不是一件寻常的事。”这样的事,在那样的时代,一般只会发生在对外面世界有所了解的家庭当中,这也是为什么要特别强调闻一多出身乡绅之家的一个原因。

  闻一多报考清华的那年,清华只在湖北招4名学生,那年的作文题目是《多闻阙疑》,正 好应了闻一多名字的来历。少年闻一多,读过不少梁任公的文章,学得了一些梁任公的文笔,所以,他的作文受到了主考官的赞许,但他的其他功课却平平,因此只被录取为备取第一名。

  闻一多是1912年进入清华学校读书的,他在清华一呆就是10年。在闻一多的一生中,清华可以说是他的精神家园,他在那里读书,后来又在那里当教授,他早年的民主思想萌生于清华,中年时,他的民主精神又在清华成熟。在闻一多的生命中,没有比清华更重要的地方了。清华是他的起点,也是他的终点。

  清华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大本营,百余年来,中国重要的知识分子多出身清华,就是那些不是清华出身的知识分子,一生中也很少不和它发生关系。清华在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历史中不是一个可以忽略的地方。清华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是胡适。胡适出身清华,但他后来进了北大,北大虽然比清华的历史长,但中国早期重要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却多数出自清华,所以对早年的清华不应抱有成见,而应公正地评价其历史作用。过去说到闻一多进入清华,比较有影响的一个认识是说他:“随着许多达官贵人和豪门望族的子弟一道,走进了美帝国主义者用中国人民的血汗钱——庚子赔款堆砌起来的清华留美学校。”[1]这个说法,现在的人们已经不大信了,因为这不符合历史。梁实秋在他回忆闻一多的文章中就曾对此说有过批评,其大意是,八国联军中只有美国一家在中国办了清华学校,而其他的帝国主义,包括俄国却什么也没有做。对于早年清华的历史,还是要少一些偏见,只要它的好处多于坏处,就不能再以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来推断庚子赔款的动机,它毕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准备了最初的人才,并且这些人才分布在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的各个方面。

  清华学校是用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办起来的,创办于1911年3月,1912年称为清华学校。这是一所奇特的学校,中等科4年,高等科4年,前后共8年。学生在14岁以前进入。招生名额按各省分担赔款数额分配。入校学习8年后,全部资送美国留学。

  正常情况下,闻一多在清华应该是8年,但他在进入清华的第二年,因为英文跟不上而留了一级,而后又因闹学潮再留一级,所以前后一共10年。清华的10年,是闻一多一生中最重要的10年。梁实秋说:“他的同班朋友罗隆基曾开玩笑的自诩说:‘九年清华,三赶校长。’清华是八年制,因闹风潮最后留了一年。一多说:‘那算什么?我在清华前后各留一年,一共十年。’”[2]从这些玩笑式的言谈中,可以感受到清华对闻一多那一代人的吸引力。留级原本是一般学生不愿多提的事,但在清华学子中,他们却以能在清华多呆几年为荣。

  闻一多的清华岁月,与他后来的变化并无必然联系,因为在清华时,他还不是一个对政治真正感兴趣的人。对此,梁实秋有这样一段叙述:“他不善演说,因为他易于激动,在情绪紧张的时候满脸涨得通红,反倒说不出话。学校里闹三次赶校长的风潮,一多都是站在反抗当局的一面,但是他没有出面做领导人。”[3]

  去美国留学前,还在清华的时候,闻一多就给老师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他的清华同学浦薛凤在一篇回忆其清华国文老师赵醉侯的文章中说:“他告诉我说:‘我一生教过的学生,不下万人,但真正让我得意的门生,只有四人。’赵醉侯老师反复所指之得意门生四人,乃是我辛酉级(本级毕业留美,应在1922年夏,在毕业前后概称辛酉级)罗隆基(字努生)闻多(后来改名一多)何浩若(字孟吾)及浦薛凤(字逖生)。”赵醉侯还写过这样一首诗,其中四句是:“清华甲第首推罗,其次雍雍闻浦何,风雨鸡鸣交谊切。朝阳凤翙颂声和。”[4]和闻一多并称的这四位同学,后来在美国都学了政治学,只有闻一多一人学了美术,但有趣的是,那三位学了政治学的同学,到20世纪40年代,却都没有闻一多激进。

  [1]《谈闻一多》第4页。

  [2]《谈闻一多》第3页。

  [3]《谈闻一多》第6页。

  [4]台湾《传记文学》第45卷第3期。

校园文化(1)(图)

校园文化(1)(图)


 

闻一多辛酉级中等科毕业留影

  10年清华。从14岁进入,到24岁离开,应该说是闻一多初步认识社会的重要阶段。也正是这一阶段,对闻一多的影响极大,形成了他的民主观念。

  当时的清华是留美的预备学校,学校非常美国化,主要课程都用英语讲授,使用的也是美国教材,如公民课本就用的是美国公民课本。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从小就学会了类似美国人为人处事的方式。早年清华的这种教育,多少年之后,才体现在中国的 民主化运动中。庚子赔款资送的清华留美学生,后来成为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主要班底,特别是中国早期的政治学者,差不多都是庚子赔款资送留美的学生,像胡适、张奚若、钱端升、罗隆基、王造时、萧公权等。可以说,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对中国民主化倾注心血最多的,也就是早年出身清华的这些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后来被暗杀的三位著名知识分子杨杏佛、李公朴及闻一多,都是留美学生。梁实秋在回忆其清华生活时说,他在清华和美国老师相处,特殊受益的不是英文训练,而是练习使用“议会法”。他说:“这一套如何主持会议,如何进行讨论,如何交付表决等等的艺术,以后证明十分有用,这也就是孙中山先生所谓的‘民权初步’。在民主社会里到处随时有集会,怎么可以不懂集会的艺术?我幸而从小就学会了这一套,以后受用不浅,以后每逢我来主持任何大小会议,我知道如何控制会场秩序,如何迅速地处理案件的讨论。”[1]

  闻一多在清华的经历,和梁实秋相去不多。在清华,除了以美术和诗歌知名外,闻一多还是一个对校园文化活动非常热心的积极分子。他是著名的学生刊物《清华周刊》的编辑,也时常在各种重要的校园活动中扮演主要角色。

  清华的校园文化,是分析闻一多那一代知识分子时必须关注的一个方面。清华虽然是按美国方式办起的学校,但在当时的学生中,也不完全认同它的一切。梁实秋就说过,因为清华是庚款学校,总觉得有一些国耻的意味。闻一多在离开清华前发表的最后一篇文章是《美国化的清华》[2],在这篇文章中,闻一多对清华的批评相当尖刻,他说:

  我这意见讲出来,恐怕有点骇人,也有点得罪人。但是这种思想在我脑筋里酝酿了好久。到现在我将离开清华,十年的母校,假若我要有点临别的赠言,我只有这几句话可经对他讲。

  我说:清华太美国化了!清华不应该美国化,因为所谓美国文化者实不值得我们去领受!美国文化到底是什么?据我个人观察清华所代表的一点美国文化所得来的结果是:笼统地讲,物质主义;零碎地数,经济、实验、平庸、肤浅、虚荣、浮躁、奢华——物质的昌盛,个人的发达……或者清华不能代表美国,清华里的美国人是不是真正的美国人,我不知道。不过清华里的事事物物(我又拿我那十年的经验的招牌来讲话),我是知道得清清楚楚的。我敢于说我讲的关于清华的话,是没有错的。我现在没功夫仔细将清华的精神分析出来,以同所谓美国化者对照,我只举其荦荦大者数端。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