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一同步辅导《宽容》序言 练习

《宽容》序言 练习

    11-14 22:56:46    浏览次数: 519次    栏目:高一同步辅导

标签:高一同步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宽容》序言 练习,

《宽容》序言         

一、熟读课文,联系题注,概括本文的中心意思。
解题指导:
  本题旨在把握文意,为分析评价、借鉴吸收打好基础。你可以先写出每个小节的大意;然后把全文十个小节划分为四个部分,概括出每个部分的大意,在此基础上分析作者的态度,即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进而概括本文的中心意思。
  
答案:

  四个部分的大意:
  (第一小节)宁静的无知山谷,闭塞落后,愚昧守旧。
  (第二至四小节)漫游者要把人们引向新的幸福的世界,守旧老人却根据律法杀死了他。
  (第五至九小节)在死亡的威胁下,人们把守旧老人推到一边,沿着漫游者开辟的道路走进新的世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们开始怀念先驱者。
  (第十小节)希望这样的事将来不再发生了。
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以寓言的形式形象地说明《宽容》一书的精髓,这就是提倡思想自由,提倡宽容,反对迫害先驱者,反对以愚味无知、顽固凶残的态度扼杀真理。


二、理解下边语句,回答问题。
  知识的小溪沿着深邃的破败溪谷缓缓地流着。(“知识的小溪”指的是什么?“深邃破败的溪谷”象征了什么?“小溪”为什么是“缓缓地流着”?)
对于敢于离开山脚的人,等待他的是屈服和失败。(说说“敢于离开山脚的人”“屈服和失败”的原因。)
  失望把勇气赋予那些由于恐惧而逆来顺受的人们。(人们为什么“恐惧”?为什么“失望”?为什么“失望”会带来勇气?)
  “对这件事我们的确很内疚,不过,假如当时我们知道的话,当然就……”(那么在不知不懂的情况下,应当怎么办才不至于事后内疚呢?)
  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不过将来”后面为什么要加上“我们希望”四个字?)
解题指导:
 (本题旨在引导你深入细致地分析、理解比较含蓄或较抽象的语句。分析时要经常问问自己“为什么用这个词?换成另一个词行不行?”另外还要注意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在语境中、情境中进行语句含义的分析。)

答案:
  “知识的小溪”指的是无知山谷的文明程度仅像一条小溪,浅陋贫乏。“深邃破败的溪谷”象征了无知山谷古老守旧,没有知识更新的机制,没有新知识的汇流。“小溪”“缓缓地流着”是说无知山谷的文化发展非常缓慢,社会停滞不前。
  一是守旧老人用“律法”无情镇压;二是群众受传统观念束缚,受守旧老人蒙骗,助纣为虐,反对“敢于离开山脚的人”;三是“敢于离开山脚的人”太少,孤军奋战。这三个原因使“敢于离开山脚的人”最终“屈服和失败”。
  人们害怕“得不到园中果实中应得的份额”,因此“恐惧总是陪伴着人们”。由于特大干旱半数以上的人死亡,活着的人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山脉那边,而律法却说“不行”,因此人们彻底失望。为了死里逃生,人们终于产生了叛乱的勇气。
  不盲从守旧老人,不紧跟他们充当打手,对于先驱者的新知,要解放思想,虚心学习,即使一时不能接受,也要采取宽容的态度。
  这样的事情将来不再发生,仅仅是希望,实际上还是要发生的,能减少一些就算很好了。这是因为顽固的守旧势力总是要镇压创新者的;有些善良的人们由于传统的束缚,认识的局限,总是有意无意地伤害创新者,所以加上“我们希望”四个字以表示自己的心愿。

三、评价先驱者的人格精神和文章寓言式的写法,写二百字左右的短文。
解题指导:
  本题旨在落实本单元“分析评价、借鉴吸收”的教学目标。评价先驱者的人格精神时,可以思考:先驱者的人格精神包括着什么精神?他们的人格精神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评价文章寓言式的写法时,可以想想:作为序言,采用寓言式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对表达作者的思考又有什么好处?
  
答案:
  先驱者是开拓者,是开路先锋,是“首先向未知世界的黑暗和恐怖挑战的人”,是他们把人们引向新的自由、新的光明、新的幸福。他们的人格精神崇高伟大,他们追求真理,追求光明,他们没有迷信观念,蔑视旧传统,蔑视专制主义,他们有匡世救民之志,置个人生死荣辱于度外,他们总是忍辱负重,为真理而斗争,充满献身精神。
  这篇序言,很像一个寓言故事,生动形象、含蓄隽永。寓言式的写法,可以概括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无数事实,因而更有普遍性,许多历史事实都可以从这个故事中找到影子,而此后发生的事件又像这个寓言故事的重演。所以文章非常耐读,发人深思,故事包含的思想非常丰富,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