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资料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议论类文章的丰富

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议论类文章的丰富

    11-14 22:57:17    浏览次数: 584次    栏目:高考复习资料

标签:高考复习资料大全,http://www.deyou8.com 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议论类文章的丰富,


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议论类文章的丰富

第二节   旁征博引  事丰理显

——议论类文章的丰富

知识导学

议论类文章要达到丰富,在材料上追求的是博学多才,毕竟材料是作品最根本的载体。可以说,历代优秀之文无不在材料上具有顺手拈来、回环往复的特点,无不在情和理上具有协调统一的特性。从《庄子·逍遥游》的神奇莫测比喻娴熟而具有哲理的思考,到刘基《卖柑者言》的寓意于言,事理结合而说理深刻,从贾谊《过秦论》的大肆渲染、大肆铺排到韩愈《原毁》的古今对比正反对比,莫不是材料丰富,内容充实,而情理兼具的典范。在当代,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行者无疆》等文化散文,都在说古道今,融贯古今,在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长河中尽情地徜徉,充分展示材料丰富的重要性。所以,文章要做到情感丰富,启迪人智,首先是要材料丰富。同时,议论文还要在材料的挖掘上下功夫,达到神韵的丰富。

一、旁征博引

而所谓旁征博引就是指说话、写文章引用作为依据或例证的材料具有广泛性、广博性。所谓情理并茂就是指文章在材料丰富的基础上,具有情味,以情感人,并意味深长,给人以启迪。因此,材料丰富就是指文章的内容要具体、充实。主要是说议论性文章能够旁征博引,理论引论、事实例子、类比事例、数字资料等等都比较确切有力;记叙性文章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能够更宽更广地使内容具有细腻的情感和回味无穷的思考。

高考作文的发展等级丰富,要求之一是做到“材料丰富”。我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要成功,不仅要有“米”下锅,而且还要多多的优质“米”。万万不可对材料有满足感和随意性。好的作品是精选出来的产品,是纵横千里横贯东西的“轻骑兵”。它讲究的是旁征博引,但绝不是拖沓冗长,而是通过旁征博引达到更加动情、更加有力。在议论中,古今中外、高雅通俗都要涉及,从而给人一种丰富厚重之感。

二、视角独特

每一个文题,都能引发、激发我们的思维。

任何一个材料,都会在认识、评判、表达时会有自己的一方天空,为思维视角的独特提供了可能。对于议论文而言,实际上是讲究一个论证的过程。一讲到论证,很多人就会想到演绎法、归纳法、比较法等等。论证性的文章更讲究思路的清晰,尤其需要视野的开阔。毕竟,它首先要考虑的是怎么来证明自己观点的过程。议论文思路的开阔是整体性和全局性的,而具体方法常常体现在局部。有了全局性的论证思路,再具体地安排好某一局部论证方法,那就可以取得宏观与微观两方面的较好效果。因此,只有登高望远,才能极目千里;只有极目千里,才能文思如潮涌,浩浩荡荡,绵延上万里。而且常常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可喜景象。而有的人找到了文章的切入口,可还是感到茫然,不知从何下笔,那问题就在于写作思路没有打开。

因此,我们要在平时训练当中,用脑用心,养成求异思维的习惯,创新意识的培养,将每一则材料用好用足,文章就会变得独特起来。

三、意境幽深

一篇好作品的打磨是历经多方面的,构思巧,材料好,语言精等,但更需深刻的立意,深远的意境。幽远的文章,令人看不完,猜不透,咀嚼不尽,回味无穷,是作品的高境界。意境主要是针对散文、诗歌、小说等文学体裁而言的,是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中蕴涵的或者体现出的含义隽永的境界,是文章中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它是对形象更高的要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也作了独到的诠释:“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意境深远或是景物与抒情结合,通过象征、暗示等含蓄的手法或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把所要表达的感情表达出来,达到情景交融;或是象征隐喻,含意幽远;或是诗情画意,言有尽而意无穷;在议论的同时,注重意境的锤炼,将论证弄深刻些。

在事丰理显的基础上,追求意境深远是高考作文迈上一类的必经之路,也是那些富有才华才情的考生一显身手的着力点。刻画一个人物,描摹一种情状,如果只是表面的形似,只求其生动逼真,而不能揭示生活哲理,不能表现作者崇高的精神境界,不能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深思,那么就难说这样的形象是真正的生动的形象。其实意境和意象是辩证统一在一起的。“象”指的是具体的艺术形象,“境”指的是产生于具体意象之外的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等。因此,能否达到意境美,要逼真形象地刻画实境,但重要的不在此,而在于实中蕴虚,在意象之外传达意境,即所谓的“象外传神”。深刻的意境往往依附于一定的具体事物,也就是说要通过具体的形象来展示作者的思想、观点、认识,表达作者的情感。所以,要能达到意境美,必须用力刻画好意象,写好实境,要“化理为象”。“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切,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明代文艺家朱承爵如是说。

“缀文者性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受到启迪和美的熏陶。而高考作文意境深远,就是让阅卷老师感受其中,“入情”其中,从而让你的文章脱颖而出,高“分”亮节。

方法导引

学识、涵养、审美、文气只能从丰厚的积淀中修养而成。写议论类文章时,思路滞塞,视野狭窄,立论偏浅,内容空泛,究其原因是缺乏丰厚的积淀。要达到此点,就必须从材料、思维、意境三个方面进行拓展。

一、恰当运用材料

1.选熟悉的材料,奠厚实的基础。

作文的材料自己熟悉了,就会任自己的思想或写作的需求而驰骋,也就容易出产优质作品。因此,在选用名人事迹或言论时,避生就熟,要选择那些历久弥新、洋为中用的事例,让自己的文笔能在材料的沙场上处置恰当,因为回归古典、借鉴西方式的旁征博引也是新颖生动的重要途径。当然,如果自己见识不广,积累不多,而所熟悉的材料尽是别人所熟悉的,甚至是滥用的,那么要想使所用的材料达到新颖而有力,那也不是现实的。所以,要做有心人,善于收集,善于识记。课本上的事例和事理,要温故知新,归纳整理,不要抱着金碗讨饭;听广播,看电视,读报刊,览杂志,甚至平常交谈所引事例,有不少是值得借鉴的材料;留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注意思考和提炼,将这些事例巧选角度,加上有“亲历”的烙印,往往能写出动人而且服人的文章来。只有做到这些,作文才可以奠定厚实的基础,才会丰富起来。

2.修繁茂的枝叶,留鲜明的印象。

自然之美是最真实的美。然而,如果将大自然中的一些绿树红花按照自己的意愿巧妙地进行修剪,那么将得到的是另外一种令人诧异、叫人惊奇的新气象。面对偌大的材料之屋,如果不加以精选,而信手就用,那得到的将仅仅是一些真实的粗坯,而不是高雅的艺术了。因此,材料丰富并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对所选的材料有目的、有指向、有取舍地运用。剪去材料中与文章中心联系不够紧密的情节,只保留最能表现中心的部分;剪去材料中重复的叙述性或议论性语句;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安排好材料的详略:与表现中心关系不大的材料要略写,与中心关系较为密切的材料要详写。对于论说文来说,尤其要注意舍弃与论点无关的材料。这样,不但在行文时有了轻重缓急,避免了呆板沉闷,而且也使文章的主题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印象深了,所谓的旁征博引也就有了运用的价值所在,情理并茂也就有了实现的可靠保证。

3.定巧妙的角度,见神奇的功效。

我们所讲的旁征博引就是做到目标一致,力量集中,魅力无穷。而一则材料,所需求的议沦的角度是多方向的带有辐射性的,如果不作处理就任其自然,是达不到写作的目的的。所以,要运用求异思维,打破惯有的思维定势,从相反角度、非普通的角度,观察、分析、理解事物,往往能使平凡的材料化腐朽为神奇,善于把握角度,小中见大,平中见奇,从那些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中,挖掘出新鲜生动的材料,达到神奇的功效。要选好角度,表达的方式也很重要。面对众多的纷繁复杂的不同类型的材料,选择表现主题思想的方式是行文的重要要求。常见的旁征博引方式有排比句子、排比事例、博喻、选点反问等。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