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议论类文章的创新
第二节
——议论类文章的创新
同中求异,见解新颖
知识导学
见解新颖。对同一事件或事物,要有自己独到的观点与看法,要能发掘其中最新、最有特色的内涵;要能挖掘出问题中隐含的更新、更有现实意义的观点。个性化的感悟,真挚的情感,深刻的思想,是文章的魅力之所在、价值之所在。
方法导引
如何做到见解新颖?
2.角度要独特。理性地审视传统的价值观、道德观及前人的“成果”。不断用新的思想来武装自己,使自己的思想保持一定的超前性。树立避同意识,勇于质疑“经典”、“名言”。对习以为常的观点,不妨多从反面思考一下。比如“自己就是上帝”“高枕有忧”“旁观者未必清”“走自己的路,也听别人说”“人何必胜天”等等,就是勇于质疑的“创新”。
如2006年福建作文题目:留下一点空白。如果对话题“留一点空白”作反向思维,提出自己的见解:追求奋发有为的人生。用新的思想、站在新的角度审视人生价值观。不囿于固势,立意高远,表现出饱满、积极的人生认识。这种具有个性化的思考和敢于提出与众不同观点的勇气尤其值得肯定。
佳作导读
我只要一条缝隙
(文章的标题让人感到别具一格)
传说中,神灯的精灵是永远不会被囚禁的。只要有一条缝隙,无论多么细微,精灵便可化成一缕青烟逃逸。
然而,那一条缝隙,是我世界里已被抹杀的那一点空白。所以,我的心无法呼吸。
当我在父母的希冀中成长,优秀便成了一种习惯。他们无法容忍平庸,所以我不得不走向牢笼。他们安排着我的世界,不留一点空白给我。爸爸说,你一定是最棒的,可是他不知道,我不要做最棒的,我不想在奥数之中徜徉,也不想在字母里面徘徊。我只要,我只要一条缝隙,只构筑我的世界;我只愿,我只愿有一点空白,让我自己涂鸦。
初中即将毕业的时候,班主任留给我一句话:“做你自己!”没有人知道,我在漆黑的深夜里回忆起这句话时心中的渴望。我也渴望父母给我留一点空白,让我展翅高飞。但是,他们总是要我乖,要我努力,要我是最优秀的。我曾经试过反抗,但我的坚硬总被柔软的言语融化。于是,我埋头苦读,逼自己做一切我不喜欢的事。
我以为我麻木了,不会反驳父母了。然而,在看到“留一点空白”这几个铅字后,我心灵的堡垒被攻垮,这正是我在心中念了无数次的字眼。此刻,我只想大声说:“亲爱的爸爸妈妈,请给我留一点空白。”(试题要求写“留一点空白”,这是一篇因为真实而产生感人力量的文章。情感的抒发都是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因此,文章又具有了一种考场作文中少有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莘莘学子在黑暗中奋战,他们的泪水浇涅了大地。高三的孩子或许迷惘,然而复读生的生活是被书山题海完全占据。父母让我复读,我默默地点头。他们用书填充了我的小屋,给我制定了时间表,紧凑得没有多余的时闻看窗外,镜片不断加厚。我仿佛被囚在一个密不透风的石屋之中,除了读书,别无选择。那是一段至今想来依旧心酸的日子,从小到大,我要听话。即使我完全可以不复读,完全可以选择一所二流的大学,但我还是在父母殷切的眼光中投降。
我只要一点缝隙,让我能够触摸到青春。小四说,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可是,我没有明媚,亦没有忧伤,有的只是痛楚——那被安排了十九年的痛。
爸爸妈妈,虽然你们听不到,但我还是要说。请留一点空白给我吧,让我选择我要走的路。我知道你们爱我,但是爱从来不是用来束缚。
请给我一条缝隙,请给我一点空白。我不是要像神灯的精灵那般逃逸,只是要做我自己!
(初读全文,在作者那里,“父母的希冀”早已“抹杀”了“我”世界里的那一点空白,而“我”所渴求的,不过是可以让“我”化一缕青烟逃逸的“细微”的“缝隙”!表面上看,作者在这里呈现的思想和情感是非常“危险”的——对父母的叛逆以及对“埋头苦读”的“别无选择”,但这并不是作者有意在哗众取宠、刻意地“铤而走险”;因为,在作者的内心世界里,“逃逸”并不等于消沉,“缝隙”并不就是堕落。相反,作者在要在“缝隙”中“触摸青春”,要在“逃逸”后“做我自己”!这样的情感显然不是灰色的,让人感到是一个年轻青春萌动的真实心灵。)
误区导诊
作文的见解新颖,特别注重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发现。社会科学是具有稳定性的,在修正、完善中发展。这和自然科学不一样(自然科学在否定中发展)。这里的“新”是相对的“新”,只是相对于大多数同学而言,你的见解方式或者得出的认识与他人有所不同,有独到之处;不是人云亦云、老生常谈。要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事物上发现出美来,但绝对不是说你要创造出一些从未有过的思想观点。
由于对作文创新的理解存在误区,许多考生的高考作文所体现出的却是为创新而胡乱创新的不良为文倾向。
1.刻意求新,胡编乱造
受“另类”文学的影响,以及社会上某些不良思想的侵害,还有所谓的“戏说”“传奇”“秘史”类影视作品的误导,不少考生以“新新人类”自居,作文立意刻意求新,追求“另类”,好“耍酷”,故作惊人之语。瞎编乱造,盲目求新。题材五花八门的作文,也并不见得就是具有创新色彩和个性特征的作文。远离了生活的合理性,想像和联想所带来的不是创新,而是荒诞不经。动不动就是神游太空、时间旅行、梦中奇遇、神鬼传奇;要么就是早恋、网恋、蹦迪、泡吧;或者是记忆移植、父母双亡、家庭变故……这些缺乏生活底蕴和真实体验感受的文章,反映出的是考生积淀的不足和生活感悟能力的欠缺。
这种做法立意上走入误区,即常人赞成的,他就反对;常人喜欢的,他就厌恶。如作文题为“生活需要
“人与人之间缺乏真城,只有欺诈”“人与人之间缺少温暖,只有冷漠”十个官来九个贪,一个不贪是老憨!”我憧憬上一所名牌大学,找一个风情万种、长发披肩的女同学做妻子,拥有一座小楼房,过着‘西窗剪烛’的温馨生活。”提供“率真作文”,“我手写我口”,但如此地消极厌世,发泄灰暗心理,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这样的作文又怎么能得高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