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资料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议论类文章的丰富

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议论类文章的丰富

    11-14 22:57:17    浏览次数: 584次    栏目:高考复习资料

标签:高考复习资料大全,http://www.deyou8.com 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议论类文章的丰富,

3.统计资料表明,各国小学生每天的劳动时间差距不小:美国1.2小时,O.7小时,法国O.6小时,英国O.5小时,而中国仅为o.2小时。相当多的城市中小学生,上学由父母接送,不会划火柴,不敢开煤气,所谓的劳动只是擦桌子、扫地。

4.美国前总统里根的儿子失业后,没有向父亲伸手,而是一边寻找工作,一边靠领取救济金度日。

5.狐狸母亲:冷酷中的温情。电影《狐狸的故事》中有一个情节:小狐狸长大了,可以外出谋生了,狐狸母亲便开始发了疯似的驱赶它们,不许一只留在身边。

6.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如今,人造“美女”在韩国盛行。割眼皮、增鼻骨、美发等整容美容活动在中国也开始流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俗话说“三分人才,七分打扮。”化装自己,既是一种自我美丽,也是一种对别人的尊重。但也有人反对这种违背本色、以假我来欺骗别人的做法。你是怎样认为的呢?

请以“化装与本色”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参考素材】

1.气节操守,是做人的标准,是检验灵魂的试金石。具有高尚节操者,诚信无欺,见义勇为,甚至舍生取义。他们能做到:“富贵不yin,贫贱不移,威武不屈”。

2.无节操者,见利忘义,贪生怕死,以致卖国求荣,他们灵魂里充满铜臭。

3.纵观历史:守节操者流芳百世;无节操者,为世人所不齿。

4.事实论据

谭嗣同从容就义

1898年6月8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戊戌变法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谭嗣同,当时完全有机会逃走。另一位变法运动的领导人梁启超也反复催他尽快离开,但他拒不逃走,并慷慨激昂地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在慈禧发动政变之前,谭嗣同的父亲曾多次写信催他回家,以免杀身灭族之祸,但他已抱舍生取义之志,对老父的来信均付之一笑。

受刑前,他面对上万围观群众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与谭嗣同一起就义的还有刘光第、杨锐、杨深秀、康广仁、林旭等人,史称“戊戌六君子”。六位义士,个个大义凛然,临死不屈,他们高尚的节操,为世人所景仰。

齐白石的民族气节

齐白石,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现代国画大师。1937年日寇占领北平时,他已70高龄,他愤然辞去北平艺专教授职务,闭门谢客,表示不与敌伪合流。尽天寒冷,全家宁愿受冻,也不领敌伪的施舍,拒绝卖画给敌伪人员。为了摆脱敌伪的纠缠,他先后在门上贴上告白:“白石老人心病发作,停止见客。”切莫代人介绍,心病复作,断难报答也。”画不卖与官僚,窃恐不祥。”后来干脆写:“白石已死。”白石老人的高风亮节一直为世人称道。

苏格拉底坚守哲人的节操

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他认为哲学的目的不在于认识自然,而在于“认识自己”。强调“美德即知识”,知识的对象即“善”。当时奴隶主统治者控告他传播异说。毒害青年,反对民主之罪,判他死刑。他从容地对法官说:“作为一位哲人,我坚持哲人的节操,如果你们提出条件,说只要我以后不再从事哲学研究,就可以放我,让我活下去,那么我的回答:只要我活着,我就不会放弃我的信仰。”

苏格拉底,誓死坚持真理的气节,值得后世景仰,其言行大抵见于柏拉图的一些对话和色诺芬的《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中。

5.理论论据

名节重于泰山,利欲轻于鸿毛。

明·于谦《于肃愍公集·无题》

不为利动,不为威劫。

黄兴《在驻洲国会议员欢迎会上的答谢诃》

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              《孔子家语·儒行解》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陈毅《冬认杂咏·青松》

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

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不以穷变节,不以贱易志。            汉·桓宛《真诚铁论·地广》

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心宜虚,言宜实。

弘一大师《寒笳集》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石灰吟》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传》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乍向划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

唐·李白《设辟邪伎鼓吹雉子班曲辞》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后汉书·列女传》



上一页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