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得体
【趣例导入】
1、有位老太太去世了,亲属们怀着悲痛的心情围坐在一起商量后事。老太太生前嘱咐要土葬,土葬 有点不现实,老太太的孙子说:“这么办吧,人死了,埋掉不如烧掉,我看,干脆烧了吧,又省钱又省事。”
2、白洛克太太一直在担心嗜赌如命的 丈夫,不知丈夫现在在哪。于是问丈夫的好友。“请问,你知道我丈夫是赢了还是输了?”朋友回答道:“他去时只坐一部价值30万美圆的小轿车,回来时却坐了一部价值50万美圆的大巴。”
3、南朝梁有个大臣叫萧琛,在萧衍还没称帝时就与他交好。后来萧衍当了皇帝,两人关系仍很密切。一次,武帝萧衍举行大型宴会,酒过几巡之后,萧琛有些醉意,就爬在案几上。武帝看见就用枣子投他正好打中萧琛的头。萧琛拿起盒子中的栗子正好打在武帝脸上,武帝一脸怒气。萧琛马上说道:“陛下把赤心投给臣,臣怎敢不用战栗来回报呢?”武帝听后,转怒为笑。
——把话说好很重要 古人说:舌为利害本,口是祸福门。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俗语说:“语言切勿刺入骨髓,戏谑切勿中人心病。” “当着矮人,别说短话。” 可见:言谈既能促进事业发展,生活如意,也能伤害别人,招来灾祸。那么,如何说话才得体? 你会说话吗?
【知识讲解】 (一)、得体
得体,指语言的运用要与语言环境保持和谐一致,恰如其分。
语境分为“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
“内部语境”主要只文章的上下文,如文体,句式,语言间的搭配和使用习惯等。
“外部语境”指言语交际时的各种语境条件。如说话的目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受话者的年龄、性别、经历、思想性格、爱好、文化水平、心理需求、职业处境等。
“得体”就是语言的运用要注意适应各种情境条件,即符合“语境”的各种条件和要求,注意掌握语言使用的分寸。
(二)得体的要求 1、符合表达方式(文体) 2、符合表达场合 3、符合交际对象
4、符合表达目的 5、具有分寸 6、用语要简明
7、注意“讳饰”,积累一定的文化常识
(三)考查热点:
①一些特殊用语的含义和用法。 ②说话的外部语言环境——场合、对象、时间。 ③文体特点,根据不同的文体,恰当运用得体的语言。
附
表达方式,根据交际方式和言语特点分类 口语语体 日常交谈 一般使用口语色彩鲜明的词语,句子一般较短,通俗简明。
书面语体 演讲 语言准确、简洁、通俗(口语化、个性化、生动感人、幽默风趣)
辩论 语言要有理、有力、有节,应做到口齿清晰、言简意赅、言之有别、言之有物、言而有序、言之有理。
公文语体 要求庄重,严谨,准确,简明。
&nb
(四)语言得体应注意的几点 1、根据表达方式做到语言得体
表达方式的问题就是语体的问题。因此,要正确运用口语和书面语
例1:电影《林则徐》中写林则徐召见外商,申明中国政府关于严禁贩卖鸦片的命令,其中说到若有违令者,“船货交公,人即正法”。有外商问:“什么叫‘正法’?”中国官员答:“正法就是杀头。”
这一段,林则徐说的是法令,所以用的是庄严典雅的“正法”,官员是口头对话,所以用了浅显易懂的“杀头”,和各自的语体都很协调。
例2:广播稿要求通俗,口语化,一听就明白。把下面一段文字改作广播稿时,有四处非改动不可,请指出并改。
自从①我省西部地区发生②强烈地震以来,③本市各界对④震灾以后的人民的生活十分关心,积极开展⑤赈灾活动,捐款⑥累计已逾100万元之巨。我厂原来已经捐款⑦(包括捐赠衣物折款)8万元,昨天又捐款2万元。⑧这些钱物已经转送到了⑨灾区。
【解析】:④震灾和⑤赈灾同音异义;⑥累计已逾100万元之巨中“逾”不通俗,“100万元之巨”为书面语,不和口语要求;⑦(包括捐赠衣物折款)不能用括号说明或注释的表达方法。
→分析:考察口语运用能力。辨析口语正误,就要辨析听后是否回产生歧义,听后是否回感到费解或不解,以及是否通俗流畅。
广播稿只有用口语表达形式写下来才能让人明白,而上文是用书面语写的,可以看明白却不能听明白。
2、要根据表达目的恰当地选用表达方式:
语言表达要适合表达目的的要求,是说语言的表达应有明确的目的性,目的决定了语言得体的尺度,决定了语言表达的方式。要实现表达的目的,人们必须对语言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否则就不能达到目的,甚至背道而驰。
例3:午休时,要求大家安静: C
A、你们给我听着,不许再大声说话。 B、请大家静一静,没有看到大家正在午休吗?
C、现在是午休时间,请大家静一静。 D、你们还高声大叫什么,没有看到大家正在午休吗?
例4:集体活动时,你迟到了: C
A、“真倒霉,遇上塞车,害得我迟到了。” B、“嘿,拼命地赶来仍然还迟到。”
C、“对不起,让大家久等了,不好意思。” D、“你们早来了,我来得还不太晚吧!”
例5:一位自尊心很强的同学做错了某件事,建议他去道歉: B
A、“这事你错了,该找人家赔礼道歉去!”
B、“这事咱们也有不对,最好还是去向人家说清楚。”
C、“这事你难道没有错吗?赶快去认错!”
D、“这事你是确确实实做错了!还不去认错!”
例6:在下面两种情境下,用语最得体的一组是( B )
[情境1]某同学的发言超时了,你作为主持人,需要终止他的发言。
[情境2]某同学正在发言,你作为主持人,需要插话,想打断他。
A.对不起,已经超时了。你停一下,我来说两句。
B.对不起,已经超时了。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
C.已经超时了,对不起。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
D.已经超时了,对不起。你停一下,我来说两句。
例7、选出某城市汽车运输公司驾驶员宿舍出口外的最佳标语: C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