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一同步辅导川端康成详细介绍

川端康成详细介绍

    11-14 22:56:20    浏览次数: 793次    栏目:高一同步辅导

标签:高一同步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川端康成详细介绍,

  日本现代文学大师。1924年毕业于东京大学,1948年至1965年间连任日本笔会会长,从1958年起任国际笔会副会长。

  1968年以《雪国》一书因其“以敏锐的感受及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
精华”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日本人。也是第二位荣膺此奖的亚洲人。

  川端康成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散文,其中尤以《伊豆的舞女》、《千只鹤》、《睡美人》、《雪国》、《古都》等最富盛誉。他的作品在虚幻、哀愁和颓废的基调上,以病态、诗意、孤独、衰老、死亡来反映空虚的心理、细腻的感情和忧郁的生活,追求一种颓废的至美,达到一种空灵虚无的艺术至境。

  1972年4月16日,这位追寻东方美的文学大师,在公寓以煤气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川端康成最初曾热衷于日本艺术品收藏,因为他立志要成为一名画家。从某些方面来说,川端康成从未放弃这一梦想,而是将它融进了文学创作之中。他的人物塑造讲求感官效果,甚至可以看出画家绘画的艺术痕迹。

  川端康成后期作品中所注重的细节的细腻风格,在早期作品《十六岁的日记》(1925)中便初露端倪。这部自传叙述了作家的童年和外祖父的过世,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自传还显示出川端康成特有的冷漠气质,即他对周围的环境和人采取一种超然的、甚至冷酷的客观态度,一种没有感情的冷漠无谓的态度。这种气质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更加根深蒂固。1922年,川端康成发表了一系列的短篇小说——实际上更接近于小品文——取名《手掌短篇小说》。

  川端认为,这些他用来代替诗歌的简洁雅致的小品文,不能列入他的最优秀的作品。尽管如此,在战后的多产时期,他还是创作了多部出色的这类短篇小说,如《石榴》(1945)、《竹叶》(1950)和《仙人掌》(1963)。在这些小说中,作家通过情感深厚的语言,表达了他的主题与他的孤寂心态。故事虽然简短,却涉及到川端康成众多的主题,如爱情、死亡、美和纯真等。

  在30年代中期,川端康成是日本风靡全国的新感觉派的青年作家。新感觉派接受西方的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以及立体派等先锋派思想,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学试验;他们认为,即使这些全是西方的东西,也应把它们融进日本文学之中。新感觉派成员大声疾呼,反对当时流行的马克思主义社会批评学说,并拒绝接受前辈人已经过时的自然主义思想。川端康成作为一位重要的评论家和理论家,以自己的文章《先锋派作家的新倾向》(1925)为新感觉派在理论上作出了贡献。在这篇文章中,川端着重指出了从风格到主题取新舍旧的必要性。他还强调感官感受的重要性——仅这一点就足以使他的作品——尤其是他鼎盛时期的作品——异军突起,出类拔萃。

  实际上,他的早期作品既不能称为现代,也不能说十分杰出。作品虽然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实验特征(例如意识流),但似乎只是披上了西方思想的外衣。这些作品或者有西方背景,但内容是日本特有的现代主题;或者谈到一些新问题并展现一些西方式的新型人物,但其深层意识仍带有浓重的日本色彩。这本身并没有错,但置于奇异的环境或背景之中便显得有些不伦不类。这类作品包括《玫瑰魂》(1927)、《针,玻璃与雾》(1930)和《水晶幻想》(1931)。

  川端康成的新感觉派阶段非常短暂。他逐渐又回到传统中去,或者说回到了几种传统之中。在川端康成杰出的作品里,对大自然的迷恋使人想起平安时代(798—1184)的日本古典文学。他比佛教诗人更加有意识地把自然景物用于象征,正因为如此,他实际上可以说是象征主义者。除去早期新感觉派的修辞风格,对细节的审慎认真态度还使他成为一个自然主义作家。川端康成的象征主义和自然主义可以追溯到20世纪早期的日本小说家,这些作家在精神上深受19世纪中后期法国诗人和小说家的影响。

  说来也怪,川端康成第一部新感觉派阶段之后的作品,竟与前面提到的新感觉派文章同年发表,这或许是因为理论还没有付诸实践,但不论什么原因,川端康成的中篇小说《伊豆的舞女》(1926)与他成熟时期的作品有更多的共同点,而与那些按照现代派原则创作的作品相去甚远。《伊豆的舞女》中正值青春妙龄的主人公,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川端康成后期作品中的人物原型。川端康成是一个唯美主义作家,大自然的赞美者;他喜欢孤独,既渴望与人交往,又避之惟恐不及。那个贞洁的少年舞女,成为川端康成一生作品中洁白无瑕的象征和化身。

  小说《禽兽》(1933)与《伊豆的舞女》一样质朴动人,虽然简短但却比后者更加回味无穷。《禽兽》中的主人公是个孤独的单身汉,他发现与动物在一起比与人共处更加融洽,但他对动物的占有欲有其残酷与病态的一面,主人公之所以能与动物生活在一起,与其说是由于它们活着时的娇美,倒不如说是因为这些动物在死亡前后的怪态。小说《雪国》发生在日本多雪的西部越后汤泽,以一个名叫叶子的姑娘之死亡为故事结尾。叶子是川端康成笔下若干少女中的另一个,也是纯洁无瑕的象征。在川端康成的大多数小说里,《雪国》是第一部先在杂志上连载后来才单独出版的作品。

  小说最后定稿之前曾有几个不同的版本。它们的主要区别是结尾的不同。换句话说,当时川端康成决定不了如何收尾。事实上,川端康成的大部分作品好像都是在接近结局或没有结局的情况下收尾的。其中部分的原因是川端康成把生活看作一个无法预见结局的过程,他的小说形式和结构上更富于音乐感而不是建筑的立体感,更强调暂时性而不是空间感。

  川端康成曾尽力避开日本采取的战争行动,但祖国所遭到的灾难性失败仍使他心神不宁。他曾发誓将来只创作悲歌;的确,川端康成战后的小说总以某种方式哀叹逝去的生活。随着日本踏上西方化的进程,川端康成在作品中越来越清楚地表现出这一主题。

  然而,这一主题与几乎总是萦绕在他心头的形而上学的抽象问题相比,还是显得无关紧要。川端康成创作中挽歌般的基调,最明显地表现在他对死亡的重新关注和强调。反映作者本人步入年迈时期的主人公,大都是年老的,尽管表面上身体还算健康,但已意识到死神在步步逼近;虽然死亡的阴影始终笼罩在川端康成的心头,但此时却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川端康成战后的作品充满了关于书中次要人物或外围人物死亡的各种故事、传言和轶事,充满了时间轮回和人不免一死的象征,也充满了关于死亡意义的梦幻、沉思与感想。

  川端康成战后杰出的作品是《千只鹤》,主人公是潇洒的男青年菊治。菊治虽然没有面临死亡的威胁,但却陷入故去的父亲为他安排好的世界;他想亲自去体验生活,但到头来只是再次印证了他已故父亲的yin威。菊治想与之结婚的女子,注定是不容侵犯的圣洁的化身。小说赖以构思的日本传统的茶道,糅进了无情的厄运与徒劳无益的思想。菊治父亲的情妇胸前的胎记,代表着可怕的耻辱,令人联想到不洁与死亡。

  《山之音》(1957)大概要算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主人公信吾是一个老朽的生意人,无时不为死亡的念头所困扰。随着老友故交一个个死去,也由于经历到年迈给他带来的脆弱和力不从心,他对周围世界又有了新的认识。虽然身体机能衰退,但他的思想却变得更加敏锐起来,也更清楚地意识到时间轮回的现实。在川端康成所有的作品中,《山之音》的象征无疑最为错综复杂。

  在这部小说里,自然界的动植物和非生命体,一一都成了象征物。只要想到书名中的“山”和千年长寿的忘忧树种,人们就会觉得前者是死亡的预兆,后者代表了生命的不朽。从文体方面来讲,《山之音》也是他作品中最令人满意的一部。简洁的语言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寥寥数句的段落有时只有一句话,但却表达出主人公的内心和外部世界的感受。川端康成的这种艺术手法,常常使人联想起日本传统的俳句诗。

  如上所述,川端康成战后的作品不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是无与伦比的。这段时间比较重要的作品还有《棋圣》(1954),它以作者曾报道过的一场重大的围棋比赛为素材:比赛的一方是老棋圣,代表传统与典雅;另一方是青年棋手,代表西方现代文明的影响。川端战后写的《湖泊》(1961)反映了他特有的思想境界,贯穿着他所熟悉的主题。

  《湖泊》只有一点与其他作品大不相同:在其他作品中受到抑制甚至扼杀的冲动、激情和性欲,在这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但是,另一部小说《睡美人》(1961)又回到了被压抑的世界,甚至连性欲也萎靡不振了;年轻貌美的女郎与失去性机能的垂暮老者睡在一起,只能引起老者对自己充满旺盛活力的青春岁月的回忆。

  瑞典文学院在授奖辞中特别赞扬《古都》,这是一部描绘日本古老首都的小说,它以哀伤的笔调记录了西方对日本日趋深刻的影响。《美与悲哀》(1965)表达了川端康成一贯的信仰——美的东西同时也令人悲伤。美,一方面象征着永恒;另一方面,当它体现于某个具体事物时,又只能是昙花一现,不会永葆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