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5月,川端康成在一封信中,认真请三岛由纪夫为自己获诺贝尔文学奖写一份“推荐文”。下面是此“推荐文”的一部分:
川端的作品里,纤细连接着强韧,优雅与人性深渊的意识互挽着手。在其明晰之中,隐含着不见底的悲哀,尽管属于现代,中世日本修道僧的孤独哲学却呼吸于其间。他对用语的选择,显示出现代日语极致的精妙,以及微妙的震颤和战栗的感受性。他的独特文体,是少女的无垢,是老年那令人惧怕的嫌人癖,若不迅速果敢地抽出对象的本质,以达到完美的表现,则绝不罢休。
因着极度的简洁,象征主义者与生俱来的深沉含蓄的简洁,他的作品篇幅短小,而且在有限的纸面上,能够深入、广泛地成功描述人性的诸多层面。对于现代日本的众多作家而言,传统的要求和意欲树立新文学的愿望,几乎是相悖而不可能的两难窘境,而川端却凭借诗人的直观,轻易地超越这个矛盾,将这两者综合在一起。从其青年时期直至现在,川端那为之向往的主题始终如一。人的本源性孤独,与爱的闪烁的瞬间被窥见的不灭的美这种对比性主题——恰如电光的一闪,瞬间映现出黑夜里的树木和花儿一般。
能够推荐这个较之任何日本作家更适合于诺贝尔文学奖的人选,使我从心底暗自感到荣耀。
这篇推荐文,极有深度地指出川端康成小说的独具风格,同时也指出川端连接传统和现代的重要意义,当然,他也为川端没有较大部头的著作做了解说,也极有风度和分寸地认为川端康成是“日本”作家中最应该的获奖者。
当然,我们不知道三岛由纪夫的这份推荐函对瑞典皇家文学院的评委们起到了什么作用,因为川端康成没有获得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迟至7年后的1968年,川端康成才因其“高超的叙事文学,以非凡的锐敏表现了日本人的精神实质”而获得了这项举世瞩目的大奖。圆了自己早已存有向往之心的辉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