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感受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学习作者的革命精神。
2 品味词的语言和意境,训练诗词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3 提高朗读能力,背诵全词。
二 教学重点
赏析诗词的表现力
三 教学设想
抓住词的思路,反复朗读,着重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而具体地感受词的意境,学习诗人宽广襟怀和昂扬的革命精神。
四 教学工具
计算机辅助教学
五 教学过程
(一) 播送歌曲《沁园春•雪》,引出作者毛泽东,学生朗读《沁园春•雪》(幻灯片一)
(二) 导语: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磅礴气势及表现出来的乐观精神。今天我们学习毛泽东用“沁园春”作词牌的另一首词“长沙”,体会本词凝练铿锵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同时感受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领会词中深远优美的意境。
(三) 对“词”的知识的复习
词的介绍 (幻灯片二)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两汉,盛行于宋代。它原本是配合宴乐曲调的歌词,但在发展中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叫做“诗余”。因为句式长短不一,所以词又叫“长短句”。到宋代,也有把词叫做乐府的,如《东坡乐府集》。每一首词都有词牌。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标目。不同词牌都有特定的字数、句数和格律。按字数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结构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在中学课本里所见的词牌有《亿江南》、《如梦令》、《西江月》、《虞美人》等。其中较为重要的几种如《念奴娇》、《水调歌头》、《沁园春》等,每种都应背诵一首,熟知其句式、字数。
(四) 背景介绍 (幻灯片三)
这首词的题目是《长沙》。长沙是毛泽东早年学习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1911年——1924年)。1925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径长沙,重游橘子洲头,面对绚烂的秋景,回忆往昔岁月,写下了这首词。下片提到的“百侣”,是指曾和他一起战斗过的何叔衡、蔡和森。
(五)朗读
1 听配乐朗读 (录音带)
2 学生自由朗读 (2分钟)
3 正音 (幻灯片四,叫一位同学朗读下列词语)
沁(qin )湘(xiang )橘(ju )碧(bi )舸(ge )击(ji )翔(xiang )伥(chang )霜(shuang )廓(kuo )浮(fu )峥嵘(zhengrong )遒(qiu )遏(e)
4 学生齐读全词,熟识上下片内容
(六)课文分析
从字数看,本词属于长调(114字),从结构看,是双调。
1 学生齐读上片,掌握上片的主要内容
2 提问:从内容看,上片分为哪几个层次?
答:分三层,第一整句为第一层,第二、三整句为第二层,第三整句为第三层。
分析第一层
3 提问:第一句为了填词的需要,变动了词序,据词义其正确的词序该怎样?
答:寒秋,独立橘子洲头,(见)湘江北去。
4 提问:本句的作用有哪些?
答: ⑴点明时令、地点 ⑵交代环境
⑶渲染气氛 ⑷作出铺垫
赏析
体会作者用“深秋”的巧妙:因深秋,枫叶才有“红遍”;因深秋,江水才有“漫”、“碧”之状;因深秋,才觉“长空”,才能观赏雄鹰搏击状。
可见,好些匠心独运的字,要从宏观来把握,方悟其妙。
总结:
以上十二个字,把诗人独立顾盼、意气昂扬的形象烘托如画,并为全词定下豪迈奔放的基调。
分析第二层
5 提问:“看”字总领几个小句?作者看到了什么?视觉有何变化?
答:“看”字一共领起七句。诗人远眺许多山上,重重叠叠的枫树 经霜变红,象染过一样;近看碧绿的湘江上,无数大船只争着驶。仰望天空,雄鹰在矫健有力地高飞;俯视水底,鱼儿在自由轻快地游。宇宙间的万物,都在这深秋时节中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这是一幅绚丽多彩的“湘江秋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