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资料——诗经名篇选读
关 雎
关关雎鸠①,在河之洲②。
窈窕淑女③,君子好逑④。
参差荇菜⑤,左右流之⑥。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⑦。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⑧。
悠哉悠哉⑨,辗转反侧⑩。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11。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12。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①关关:雎鸠和鸣声。雎(j
导读
《关雎》是《诗经》首篇,历来学者都很重视,自汉以来的多数学者认为是歌颂“后妃之德”。但就该诗本义来说,这是一首一位青年炽热地追求一位美丽善良姑娘的恋歌。诗一开篇,即向读者展现了一对相亲相爱的雎鸠,在河中小洲上关关地鸣叫求偶,此情此景触发起诗人自己对河边采荇菜姑娘的爱慕与追求,他反复地倾诉着自己内心缠绵难解的思慕之情。诗中“求之不得”一句,突然掀起热恋中的曲折波澜。紧接着“寤寐思服”、“辗转反侧”两句形象逼真的描绘,更显得爱情的真挚和可贵。末章在诗人的热切想象中,以和美的琴瑟和欢乐的钟鼓来与姑娘亲近,使她快乐,实现了一对有情人结成伴侣的美好愿望。这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首爱情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青年男女对美好婚姻的追求。而且这首诗比兴手法十分高妙,它将外在的自然景物与人物内心的情感和谐地统一起来,从而使景中涵情,情中蕴景,达到自然契合,浑然一体,意境优美而隽永。“关雎”一词,已广为流传,成为纯洁美好的爱情象征,所以该诗是我国爱情诗之祖。
桃 夭
桃之夭夭①,灼灼其华②。
之子于归③,宜其室家④。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⑤。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⑥。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
导读
这是一首祝贺女子新婚自诗。全诗构思工巧,层层递进。首章“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一句就给读者带来一片生机勃勃、春光明媚的自然景色,又象征正是青年男女嫁娶的大好时光,并烘托着容貌如花的美丽新娘的青春气息,预示着婚姻的美满幸福。接着二章、三章,用桃实硕大且多,象征新娘多子多孙;用桃叶茂密葱绿象征新娘于归后,家族昌盛,使全诗洋溢着民间婚嫁热情欢快的生活气氛,真是天然妙笔!清人姚际恒说:“桃花色最艳,故以取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诗经通论》)而且《桃夭》所创造的比兴,已成为后世文学作品中的成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也被后世奉为结婚的楹联。可见其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