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一同步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为了忘却的记念》——一《为了忘却的记念》思想内容,
深切的哀悼
“前年的今日”、“去年的今日”、“今年的今日”三个重叠式的排比句。因为文章是两年后写出的,所以首先是“前年的今日”,作者避难在客栈里,柔石等五位文学青年“却是走向刑场了”;其次是“去年的今日”,恰好此时因上海战事,鲁迅再次避难于英租界地,而柔石等人的尸骨早已埋在不知那里的地下了。“不知那里的地下”,这是暗指国民党上海当局一直封锁消息,柔石等人遇难一年,连尸体埋在何处,均无人知晓。那两年鲁迅都在逃难,只有“今年的今日”,才在旧寓里;深夜,妻儿睡觉了,他独坐着。“我又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不料积习又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写下了以上那些字”。这些描述加重了全文悲凉、凄怆而又愤懑的气氛的渲染。
不会忘却
“不是年青的为年老的写纪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年青人死得越来越多,年老的来为年青的写纪念文字,这是极不正常的现象;更不正常的是,文章又不能自由地、畅快地抒情和议论。“这是怎样的世界”,是鲁迅的控诉,也是社会现实的写照。漫漫长夜漫漫的路,“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这是一句愤激的话;相反,鲁迅是不会忘记这些年青人和他们流淌的鲜血的,也不会钳口不说话的。“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这就是说,将来总会有人来纪念、评论这些为革命献身的文学青年。事实证明鲁迅的预言是正确的,半个多世纪以来,文化界、学术界用各种方式来纪念、研究柔石等“左联”五位烈士的生平事迹及其在中国左翼文艺运动与文学创作中的贡献。这也说明,为了忘却而纪念这五位文学青年,其实是无法忘却与不该忘却,而实际上是并没有忘却的。这末段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文章题目和主题的理解,它含蓄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的意味。
沉痛的悼念
这是一篇著名的悼念文章。通过记叙作者与柔石、白莽等五烈士生前的交往、友谊以及他们遇害的经过,激愤地揭露和控诉当局用“刺刀”“围剿”革命文化的罪行,抨击了当时“禁锢得比罐头还要严密”的黑暗统治,深情地讴歌了五烈士坚贞不屈的崇高操守,激励革命者踏着烈士的血迹,“不断地斗争”,“继续前进”。本篇与写于“三一八”惨案后的《记念刘和珍君》,都是鲁迅悼念革命烈士的著名散文,同样凝结着鲁迅对于青年战友的真挚的爱,同样喷射出对于刽子手的强烈的恨。但本篇表达的思想和感情,更为深沉,激荡着战斗的情怀和旧世界必然覆灭的高昂基调:“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作者语重心长,悲愤交集,其中有对黑暗势力的揭露和控诉,有对烈士的缅怀和挚爱,有无法排遣的悲伤和愤慨,更有不可遏止的战斗情怀,沉重的情味沁人心脾。
永远的怀念
与《记念刘和珍君》类似,这篇文章是为纪念几个青年作家的被杀而写。他们与鲁迅或多或少都有交往,也可以算鲁迅的学生。所不同的是,《记念刘和珍君》更多义愤,这一篇则是过了许多年后,他在悲愤中更加沉静,没有先前那么激动了,因为他看见的青年的血太多了。因此,这篇文章中激烈抒愤的语言少,平直叙述这几位青年与自己交往的文字多,他把这些事记下来,不是如题目所说要把这些忘却,而恰恰是为了永远地怀念。在文章的开头,他说自烈士牺牲两年以来,他的悲哀就没有停止过,他正是为了摆脱这悲哀的重压,才写下这些文字了却此事,但分明地,在记述了这些事迹之后,他的悲愤更加浓重了。他深信这些勤奋、友爱、认真的青年人不能白死,将来人们还会纪念他们。
文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我们仍然与《记念刘和珍君》对比了看,在那篇文章中,鲁迅是说不出话,出于义愤,出于愤怒;而在这里,鲁迅提出“没有写处”。军阀统治虽然黑暗却还有发表意见的地方。“三·一八”惨案发生后,知识界人士可以撰文发表,痛斥政府的昏聩和残暴,而且还召开公祭大会,还能将烈士公葬于圆明圆。而到了30年代,人民反而更无自由,专制统治愈加严密。5位青年作家是被秘密杀害的,死于葬身之地,他们的亲朋好友呼天不应叫地不灵。鲁迅在他们被捕后在客栈里避难,写了那首《无题》诗,“惯于长夜过春时”,他只有在夜里沉吟,而“吟罢低眉无写处”!从这种对比中可以看出中国现代政治演化的轨迹,也可以明了鲁迅为什么常常为中国人感到深深的悲哀和绝望。
然而人间自有温情在,有正义在,鲁迅不来说话谁来说话呢?——他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
这篇纪念文章,并不强调牺牲者的思想政治活动,而重在介绍他们的文学活动和成绩。这是鲁迅所熟悉的。而5个人中,李伟森他不认识,胡也频只见过一面,所以记叙的重点在白莽和柔石,而其中以他与柔石的交往最多、相知最深。鲁迅曾为柔石作小传,为其作品写序。白莽,鲁迅也为他的《孩儿塔》作过序,盛赞他充沛的才情和英勇的斗争精神:“这《孩儿塔》的出世并非要和现在一般的诗人争一日之长,是有别一种意义在。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
第二节到第四节都是记柔石的,鲁迅以生动的语言,叙述了他们交往中的几件事,可以作为那篇简短的《柔石小传》的补充,着墨不多,写出柔石性格特点和行事交友之道。这些地方表现了作为小说家的鲁迅的叙述才能,他的观察能力和独特的感受力。写柔石忠厚轻信,总将理想的头,碰在现实的大钉子上,只好自认倒霉,拼命工作,弥补亏空;写他友爱而羞涩,总做些损己利人的事;写他们老少二人同行,这个担心那个被车撞,那个却担心这个近视眼不方便,苍皇失措苦愁一路,十分有趣。同时也写了他受女朋友的影响,变得急于事功,要做大部头小说。这在平时,鲁迅也许还要多批评几句,但斯人已去,那创作的热情徒然留在他的记忆里,他只有说自己偷懒,钦佩柔石的自尊和勤奋好学。这表现了鲁迅的仁厚爱心。
是啊,这样努力从事新文艺建设的青年,这样善良的人,竟惨遭杀害!鲁迅在自己编的杂志上登一幅木刻作品《牺牲》,画的是一个母亲悲哀地献出儿子。如文中所说,这是独有他知道的对柔石的记念。
鲁迅就象这位慈母一样爱这些有为的青年。
坚韧无比再接再励的战斗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这篇文章沉痛地追念死者,但贯穿全文的乃是一种坚韧无比、再接再厉的战斗精神,同时对革命和革命文学的前途也充满了乐观。乐观主义原是他清醒的现实主义的特征之一。自从他改变了过去进化论的思想,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参加了革命的实际斗争之后,这种乐观就更加坚强,更加稳固。因为自从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在革命的实际行动中更密切地接近了群众,他对于中国革命,已经确切地看见了最可靠的力量,清楚地认识了胜利前进的道路,这就必然地会使他的作品照射出乐观主义的光芒。他始而说:“我们的这几个同志已被暗杀了,这自然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若干
www.deyou8.com
的损失,我们的很大的悲痛,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却仍然滋长,因为这是属于革命的广大劳苦群众的,大家存在一日,壮大一日,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也就滋长一日。”继而说:“左翼文艺有革命的读者大家支持,‘将来正属于这一面’。……左翼作家们正和一样在被压迫被杀戮的无产者负着同一的命运,惟有左翼文艺现在在和无产者一同受难,将来当然也将和无产者一同起来。”现在这篇文章里又这样说:“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鲁迅的乐观主义是科学的,深刻的,我们今天不是确已达到在全国范围,甚至在世界范围来“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了么?这就是因为他并没把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看成一个孤立的现象,就是因为他已经看到反动统治者“除从帝国主义得来的枪炮和几条走狗之外已将一无所有”,而要求革命的人民方面,则正有着最好的领导和最大多数的群众。这样的乐观来自对于无产阶级和一切劳动群众力量的认识和信仰,来自对于敌人的卑鄙和穷途末路的敏锐理解,也来自对于革命发展的卓越的预见。
是这样的乐观主义,所以,就不但能鼓舞鲁迅自己,而且也大大鼓舞了在黑暗中苦斗着的人民。鲁迅帮助人民张开眼睛,也给了人民无限的勇气,他真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