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的“焦点访谈”,《杂文报》的“焦点放谈”,谈的都是人们关注的热点、焦点,此类“与时俱进”的报刊和栏目,请你关注。
[举例]
□满分作文《不能忘记的过去》——
选取六十年前法国诺曼底、苏联斯大林格勒、中国东北某个村庄三个历史画面作为材料,其意义就在于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考文《一件趣事》梗概——
小明说,他妈从英国给他带回修改液,众人传看,赞不绝口。
忽然一个人发现瓶底有四个字:中国制造。
文章从一个点映射出了“中国制造”这一“热点”话题。
(2)着眼时代新风
[举例]
□考题《美在身边》。
多数同学都把寻找美的目光投向学校或家庭,而有位考生调动自己的课外阅读积累,这样写道:
记得5月初的《兰州晚报》上刊登了兰州急救中心O型血告急的消息,第二天,就有2000多名群众挽起袖子为急救事业无偿献血,挽救了众多病人的生命,这不正是有无数颗美好心灵汇聚而谱写的爱之歌吗?
这件事就发生在考前一个多月,用来真实、鲜活、动人,跳动着时代脉搏。
□考文《在公共汽车上》梗概——
在公共汽车上,有一位青年给老人让座。那青年下车时大家才发现,他腿有残疾,行动不便。
(3)着眼时代改革
(4)着眼时代科技
(5)着眼时代名人
请你关注:
◇央视每年举行的重大评选活动,如“感动中国”、“经济人物”等;
◇与中学生贴近的热门人物,如中国杰出少年、少年作家等。
(6)着眼时代理念
[举例]
考文《我渴望大家理解他们》,生动地描述了一位青年民工舍身救城市儿童的故事,对如何看待改革开放大背景下的“民工”做出了充满激情的回答,充满着人文关怀色彩。
4.兼顾细节
没有细节的材料不是好材料。
[举例]
韩老师指着地图说:“大家看,欧洲的这一部分,形状像一只蹲着的猴子,这猴子伸长前臂抓住了爱尔兰岛,那就是英国。它的东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不冻港——摩尔曼斯克。”他这时便摸着自己的耳朵说:“摸着耳朵,慢慢地撕一刻钟。这样,摩尔曼斯克这个地名就记住了。”这时,同学们都笑了,不知不觉中就记住了这个地名。
[点拨]
选材特区
1.“唯我有”的生活
作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用心对待生活,仔细观察生活,真切感受生活,深刻思考生活,“我”的笔写“我”的生活。
[举例]
考文《我的家庭》梗概——
一天早晨,我买8根油条,给了 10根。
我:卖者没发觉,旁人没发现,真走运。
姐:高中学生,团支部书记,优秀干部,区级三好学生。批评弟弟自私目利,个人主义,主张给人家退回去,赔礼道歉。
母:儿科医生,先进工作者,关心病人胜过自己。认为多要不对,但不是自己有意的,送回去多难为情,下不为例。
父:厂长兼党委书记,市级优秀企业家,认为不是自己有意拿的也不对,要从思想上认识此事性质是自私自利,个人主义。要责己严。拿起两根油条送了回去。
父归,我不哭了,妈不着急了,姐不生气了,大家都笑了。
2.“唯我有”的风采
中学生要个性张扬,文章要表现“我”的风采、“我”的追求。
[举例]
满分作文《我心飞翔》开头——
蜗牛说:“雄鹰展翅可以登上金色字塔顶,而我心飞翔,亦可攀上金色字塔顶徜徉。”
小溪说:“雨珠奋力可以挤破白云降落,而我心飞翔,亦有飞上云颠俯视山川的婀娜。”
绿叶说:“红花耀眼出众,独当一面,人人赞不绝口,而我心飞翔,亦会甘为人梯默默耕耘,赢得赞誉声声。”
或许,雄鹰的矫健,雨珠的轻逸、红花的美艳都在你所想到的情理之中,是勿庸置疑的。然而蜗牛、小溪与绿叶虽微小,却也可成就一番伟大……
三个比喻材料令人读来为之一震,叹服作者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3.“唯我有”的眼光
素材避同,角度求异,创新为先,追求“个唱”。
[举例]
满分作文《稳中求胜》——
作者选取宋江和刘备的“沉稳从志而来,沉稳从难而来,沉稳从无欲而来”以论述中心论点“为人沉稳,稳中求胜”。
选材慧眼独到,准确典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点招]
材料不足时
不妨:
1.时空穿越
通过联想和想像,跨越时空的阻隔,摆脱现实的束缚,根据立意的需要——
◇把事件缩小或放大;
◇给历史名人编故事;
◇截取一段历史,重新演绎;
◇自己客串一把成语故事,顺便把自己的‘现代意思”强加给他们;
◇让古人去操练现代人的人情事理;
◇神话人物PK时事人物,历史人物VS小说人物……
2.移花接木
把书报上的故事原文搬上作文本或考卷是抄袭;把几个故事进行压缩,然后将其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表达某种新的思想,则是创新。
比如:
◇把相同、相近或相反的东西联结相组合;
◇把一个论题置于特定的情境;
◇把古今中外的事物串联起来;
◇文体“杂交”。
——从而表达思想,突出中心。
请读“佳作验招”美文《赏树》。
3.角色错位
改变原主人公“他”的身份、地位,从另一个侧面挖出“他”的思想情感。比如——
◇王子变贫儿;
◇“小皇帝”流浪;
◇以猫眼看世界;
◇苍蝇的幸福生活。
[举例]
□满分作文《伤心儿女》梗概:
三个不孝儿女在母亲平时及重病往院时无人过问,可在母亲弥留之际,却想通过移植母亲的记忆,摸清母亲留下的家底。然而,当“我”与“母亲”的身份互换后,在母亲的记忆中,看到的却是母亲的艰辛、母爱的伟大和母亲的忍辱负重。与“母亲”角色的换位,涤荡了不孝儿女灵魂深处的污垢,于是,儿女们的灵魂也获得了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