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考复习资料大全,http://www.deyou8.com
高考作文课题案例(高三),
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当司马迁在狱中整理史料,奋笔疾书之时,我的心中充满无限敬意。他为传承文化所作出的牺牲,后人会永远铭记的。他的光辉业绩,将会光焰万丈,永留青史。“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正是后人对他的无上评价。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对穷苦劳动人民关心的热忱之情,后人会永远铭记的;“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他满腹经纶,壮志难酬,后人感到悲愤;“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他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后人敬佩之至;“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他的名篇后人将永远传诵。文章憎命达在他身上得到完美体现,“诗圣”之名,他当之无愧。
岁月的羽翼扶摇直上,我们已无法目接,现在拜读逝去的名人的人生事迹与经典著作,我们感慨良多,他们使我们成长。与他们在心灵上的沟通,我们收益良多。不要为他们的不幸感到悲伤。因为坚硬的刺上还开着美丽的玫瑰。
教后反思:
1、学会运用资料宜从简单之处入手,学生便会感到容易操作;本次作文训练设计就让学生感到不难。
2、本次作文虽是在训练学会运用资料,但也是进一步整理收集写作资料的过程;需引导学生从“写作资料收集”提纲中进行选材,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选材习惯。
3、本次作文训练虽让学生感到有材料可用,有话可说,但是部分学生在组材上不能紧扣“对自己成长的影响”来进行,甚至所选的材料不是“文学大师”,这些都不合作文要求。
4、在表述材料时,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紧扣作品中的语句去进行,对作品缺乏深入的理解,只能是泛泛而谈,以致于很难有真切的情感投入。
作文课题案例之三
破“材料型”话题作文审题立意之关
在一九九九年——二OO五年高考(全国卷)作文命题的舞台上,话题作文经历了“摸索”、“成熟”和“完美”三个阶段。二OO六年高考(全国卷)作文命题有了新的变化,我们称之为“材料型”话题作文;因为此类作文虽无话题,实则是话题作文的进一步发展。“材料型”话题作文的写作,在审题立意方面,给学生带来更大难度,也给教师评价学生的作文带来很大的难度。
如何破“材料型”话题作文审题立意之关,进而写好此类作文,是师生共同面临的问题。以下这次训练,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进行的。
运城市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调研测试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孟买佛学院,是印度著名的佛学院之一。它不仅建院历史悠久,还培养了许多著名的佛学者。而且,该学院还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特点,就是在学院的
www.deyou8.com
正门之侧,特意开了一个小门。这个小门1.5米高,0.4米宽。一个成年人要想过去,就必须要弯腰侧身,不然,就会碰壁撞头。凡是就读于该学院的学生,第一节课就是由教授带领到这个小门前,让每一个人进出一次小门,所有的学生都是弯腰侧身进出的。经过这一节课,学生无一例外地承认,自己体悟到的东西,可以受益终身的。
假如你是该学院的学生,请以你所体悟到的内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标题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一、审题立意方面
1、审题(确定话题)
“材料型”话题作文的审题关键是确定话题。如何确定话题呢?我以为要把握材料内涵,抓住重要词语。其实,“材料型”话题作文的话题并不是多项的,而几乎是单一的。正如这道作文题目,我们把握材料的内涵——孟买佛学院“让学生弯腰侧身过小门”的这一作法,可以受益终身的。抓住重要词语——“小门”、“ 弯腰侧身”、“ 不然,就会碰壁撞头”。就只能确定一个话题——“正道直行便会碰壁撞头与弯腰侧身学会低头”,简单地说就是“正道直行与学会低头”。
2、立意(有点思辩色彩)
“材料型”话题作文的立意是建立在“确定话题”的基础之上的。当确定了“正道直行与学会低头”这一话题之后,我们自然会想到传统思想的精华——儒家“正道直行”的精神与道家“学会低头”的智慧;便会从“刚与柔”、“屈与伸”、“进与退”、“方与圆”、“山与水”、“忍与不忍”、“执著与通达”等带有思辨色彩的角度去立意,从而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认识水平。而不会走入“从单方面立意”的误区,诸如从“挫折”、“谨慎”、“实践”等方面去立意。文章的立意没有对错之分,只有高下之别;显然,前一类立意比后一类在立意上要胜出一筹了。
3、拟题(体现立意的一面镜子)
比较好的题目有“柔者无敌”、“执子与通子”、“人生的进与退”、“低头的绝响(智慧)”等,这些优秀的题目正体现了其立意的高远。
二、选材方面
1、恰当选择经典材料
⑴勾践灭吴;
⑵廉颇与蔺相如共同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
⑶屈原的“正道直行”;
⑷刘邦与项羽;
⑸司马迁“隐忍苟活”以著《史记》;
⑹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于乡里小人”;
⑺李白的“赐金放还”。
2、灵活运用经典材料
⑴烛之武、触龙的“讽谏艺术”;
⑵刘禹锡的“二十三年弃置身”与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⑶柳宗元的“郁郁不得解脱”与苏轼的“豁达乐观”。
三、组材方面
1、所选材料应有一定的逻辑顺序,一般按“古今中外”的顺序来组织;
2、记叙为主还是议论为主,一定要明确,不能文体不定。
学生优秀习作之一: 低头的绝响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这是作为一个有气节的人所信奉的人生格言。低下了头便意味着屈服,低下了头,便显示了卑贱。这是真理吗?这能成为普济世人的箴言灵咒吗?抬起头,看着飘过天空的烟云,耳际传来一曲遥远清悠的绝响。
“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半壶浊酒,沉沦江海,吟唱着盛衰兴亡,那个疲惫而残缺的身影从天际走来。他无法与至高无上的皇权抗争,他低下了头,忍住了泪,残弱的双肩扛起了所有的痛苦。他其实也想了却这令人嘲讽的生命,早早结束低下头的耻辱,可他又不甘徒然无获的走过去,这样他的灵魂到了地狱也会遭受岐视。他把所有的苦与痛嚼烂之后,他彻悟了。他拿起一枝笔,一截竹笺,伏下身子,把头埋得更低,一月,一年……终于,一部光照尘寰的巨著问世,他重新抬起了头,他的光绩一抹他所有的耻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直到今天一想他,他的头高昂地浮现在思想之际。他就是司马迁,他低头之后,走过苦难;他抬头之时,历史已在他的笔端。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提起卧薪尝胆,想起了越王勾践,这个为夫差做了数载奴隶的君王。他又何曾不是低头忍受吴人的笑讽,何曾不是默默忍受苦难的煎熬,他也是没有办法。看着浩浩荡荡的吴国军队践踏越国的人民,他肝肠寸断;看着吴国百姓对他冷嘲热讽,百般耻没,他悲愤欲绝。他握紧了拳,低下了头。他咽下了自己的愤恨。然后,休养生息,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后,挥师问吴,三千越甲奏凯而归。他站在吴国的城楼上,昂头看着臣服在他脚下的吴国臣民,他笑了。
一曲绝响,如暮鼓尘钟,如灌顶醍醐。我大彻大悟了:“没有低头,怎能显示抬头的可贵;没有屈膝,何以彰示昂首的尊严。低下头,是为了穿越困难的矮门,然后抬头挺胸走得更远,更好。” 看流云飘散,听风声渐起,那曲绝响却萦耳不散。我低下了头,低下了头……
学生优秀习作之二: 人生的进与退
“天下柔弱莫过于水,然攻坚强者,莫能胜之。 ——题 记
本以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便是豪气;本以为“拼得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转回”便是正道;本以为做“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的一粒铜豌豆”应是人生追求。但“江海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也”却是不争的事实。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