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考复习资料大全,http://www.deyou8.com
高考作文课题案例(高三),
作文课题案例之二
收集经典资料,逐步学会运用
教学设想:
1、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联结起来,使学生的作文从课本中走出来,让经典走进学生的作文,从而增加作文的文化内涵,这是进行课题研究的核心思想。
2、收集课本中的经典写作资料,首先是收集学生对名家名篇的感悟,其次是对课文中经典语句的积累。
3、收集了一定的写作资料之后,关键是学会运用这些资料。首先是让学生感觉有材料可用,即课文中的资料能用;然后是学会活用,即善于紧扣题意从不同的角度去表述材料,达到“一料多用”。
4、学会运用写作资料,是一个逐步提高驾驭材料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进一步收集整理写作资料的过程。作文训练的设计宜由易到难,有层次有步骤地去进行;以便使学生感到容易下手而乐于操作,从而在不知不觉中逐步提高,这才是设计之妙!
以下这次作文训练,正是对以上设想的实践活动。
2006年广州市春季高中毕业会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40分)
在高中语文学习中,你通过课本结识了不少大作家,如:李白、韩愈、苏轼、关汉卿;鲁迅、朱自清、老舍、钱钟书;莎士比亚、巴尔扎克、莫泊桑、普希金……他们以真诚的心向你倾诉了丰富而复杂的情感,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这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呢?你最想对文学大师(其中一个或几个)说句什么心里话呢?
请以“心灵传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700字;⑥不得抄袭。
借鉴范文: 成长的伴侣
揭开成长的面纱,面对逝去的如歌岁月,我们无尽唏嘘。由身体的发育与心灵的成长,我们会发现,我们并不寂寞,因为在这十八个春秋,我们与大作家同在,与他们思想的精华同在!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在你的笔下,我看到了大自然的婀娜多姿;体会了山的沉稳,水的灵动;品尝了春的秀气,夏的张狂,秋的丰硕,冬的静谧。很多时候,我往往挨着沙发,品着一盏清茶,任由思维与你共同跋涉千山万水,感知自然的美景,自然的天籁。从你的身上,使我更热爱自然,更热爱人生。难怪你的诗被后人赞曰:“品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你这位杰出的诗人,杰出的画家,将永远伴随我成长。
莫泊桑
你的《羊脂球》仿佛一双强有力的手,时刻拨动了我的心弦。在你的文字里,我同情于勒叔叔的境遇,我为于勒并为千万个像他一样的人感慨。你使我认识到千丝万缕的社会关系,林林总总的社会道德,复杂多变的人情世故,人类求生的本能与欲望,在你笔下,我进一步了解了社会,知道了人与人之间有虚伪与冷酷,更知道人们还有信任、帮助与真爱。
鲁 迅
是谁铿锵的脚步声敲醒人们沉睡的心灵?是谁俯首甘愿做孺子牛,为人民的革命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啊,中国文坛上那颗闪亮的明珠——鲁迅。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真的猛士,又岂止刘和珍君独自一人!
你心系于国,情系于国,由为国学医到为国写作,锋利的言辞,仿佛一颗颗石头敲打着敌人,敲醒着国民。纵使如今国家日益富强,可你的影子还时刻伴随着中华民族,每个炎黄子孙。真的猛士,就要像您一样,把自身的价值实现于人民当中,国家当中,在幸福的生活中不沉迷于安闲享乐,而是努力尽职于当好一名中国人!
十八载里你们给予了我不少的收获,我知道,在今后成长的路上会继续有你们及像你们一样的陪伴。对于你们,除了感谢及以用行动做好自己外,我还能做什么呢?
[评点]:本文是散文类一等文。作者以“十八载里”文学大师“给予了我不少的收获”为议论红线,内容上选取王维、莫泊桑、鲁迅三位文学大师为典型事例,对三位大师的作品乃至为人理解深刻、认识透彻,大师们对“我”成长的影响写得自然、老练,立意上有一定的高度。属符合题意,内容项判一类中上。以比喻手法拟题,紧扣要求而又自然贴切。前后呼应,首尾圆合,结构严谨。主体部分以小标题形式,层次清晰,构思新颖。通观全篇,语言流畅,文采斐然,书写也非常工整。表达项判一类中上。
评分:20分(内容)+20分(表达)=40分。
借鉴指导:
1、结构方面,“首——主体——尾”三部分。
2、选材方面:
①选择自己有所感触的材料,以传统名家为主;
②表述材料时,要紧扣课文中的语句去进行,忌泛泛而谈。
3、组材方面:
①以“对自己成长的影响”为线索,来组织材料;
②材料的顺序为古今中外,以加强文章内在的逻辑性。
借鉴素材:高中语文课本一——四册“写作资料收集”提纲
学生优秀习作之一: 神交大方之家
大方之家,留于后世的诗书是其不灭灵魂的载体;与之神交,进行心灵传真,足以充盈我们的思想,终达“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效果。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转眼间,吾与其相交已十八载有余。
十八年的神交,使我领悟到“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怯怯乡思,“何当共剪西窗烛”的绵绵爱意,“梦里依稀慈母泪”的殷殷亲情,“劝君更进一杯酒”的眷眷友情。
十八年的心灵传真,让我懂得了“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韧,“一鞭直渡清河洛”的豪迈,“我劝天公重抖擞”的呼唤,“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责任。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自古离别难,自堪悲。与君别,只落得夜来无眠听风雨,知心话无个人听。王实甫的《西厢记》,尤其那“长亭送别”,堪称“离别之最”。一花一草,都赋予离别的悲苦与凄凉。“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此情此景,触动了多少人的心弦,每一次拨动,都是泪水倾盆。世人随之而舞,随之而涕,妙哉!妙哉!
《哀江南》感叹战争的残酷,与战后的萧条。“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村郭萧条,城对着夕阳道”。好不凄凉!时光流逝,物换星移;舆图换稿,江山易主。这中间夹杂着多少人的叹息与感慨。“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诗书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浸润着大方之家的灵魂与心血。它是今人与古贤神交的媒介。
“一个人,出生了,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人的生死岂是自己可以把握的。当日的地坛,剥蚀了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散落了玉砌雕栏。到处有的只是野草荒藤。而恰恰在这里,史铁生,一颓废之人,重新得到新生,参透人世间的生与死。他用手中的笔,点亮了你我的双眸,让我们重新了解了人生之路。
经过这十八年,我发现自己的思想丰富了,带给我受用不尽的财富。我开始厌恶那些蝇营狗苟者,攀权结贵者,醉生梦死者,抑郁自弃者,耻于与他们为伍。我有了宽广的胸襟,高远的志向。一颗躁动的俗心,渐渐静若幽谷。这就是我十八年神交大方之家,达到的境界。
学生优秀习作之二: 心灵的沟通
盈盈月光,灼灼红叶,萋萋芳草,徐徐微风,为我们编织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花园。在这里,有燕飞蝶舞,鸟啼虫鸣,让我们感到世界是如此的绚烂多姿;而先贤达们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更让我们感觉到生活的充实、精彩。
当形容枯槁的屈原站在汩罗江边高吟: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这时,我们分明能够感觉到诗人的一片赤诚之心不被人接受的感慨和无奈。“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而最终却落得“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境地。这时,谁不会感到心痛和难过?
屈原在文化史上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他的《离骚》是他毕生的结晶,也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不朽的地位,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