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孔庆东《正说鲁迅》中300处病误

孔庆东《正说鲁迅》中300处病误

    11-14 22:57:17    浏览次数: 258次    栏目:语文辅导大全

标签:语文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孔庆东《正说鲁迅》中300处病误,

24. 28页:鲁迅在一篇文章中有一句话:“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指正】此系鲁迅七律《自嘲》中的名句,后一句应为“管他冬夏与春秋”。

25. 28页:他看周大哥在家里抄一些古碑,字写得很好,很古雅,炉火纯青的感觉,【指正】“炉火纯青”前面缺动词,应加“有”。

26. 31页:比喻是一种文学手法,20世纪中国最著名的比喻就是关于铁屋子的比喻。【指正】鲁迅在《<呐喊>自序》所作的这个比喻当然是重要的比喻,但能轻易地说成是“20世纪中国最著名的比喻”吗?为了强调自己所讲的某样东西,就随便封之以“最”,这不是严谨的文风。

27. 31页:我们知道,有时候一个高手去劝说另一个高手是劝不动的,还不如派一个幼稚的孩子去劝他,钱玄同没有想通鲁迅的逻辑,他就说:……【指正】按钱玄同的经历:19岁留学日本,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曾从章太炎治“小学”。1913年始,先后任北京高等师范、北京大学教授。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杂感,力主“文学革命”,成为“随感录”的重要作者,并已经是《新青年》编辑。他被评价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揭幕人之一。这时的钱玄同可以比作“一个幼稚的孩子”吗?为了抬高鲁迅,不惜以贬低与鲁迅有关的其他历史人物,这是严谨的治学态度吗?(32页写道:“鲁迅终于没有经得起钱玄同所代表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的软磨硬泡”,对钱玄同的评价两相矛盾,一个幼稚的孩子可以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吗?)

28. 31页:(引文)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死了,然而从昏睡入死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指正】《<呐喊>自序》原文为: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

29. 31页:他就说:“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绝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指正】按《<呐喊>自序》原文,“绝没有”应为“决没有”。

30. 32页:鲁迅想:“希望是怎么样的?因为希望是在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合了他之所谓可有……”【指正】按鲁迅《呐喊自序》中的原文是:“……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

31. 32页:就这样,鲁迅磨磨蹭蹭写了一篇小说,叫《狂人日记》。【指正】根据有关资料:1918年4月,鲁迅应钱玄同邀请,参加改组后的《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当月,鲁迅创作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发表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上。这怎么能说是“磨磨蹭蹭”呢?

32. 33-34页:他不是在台上一站,传/单一洒,领着大家游/行去,鲁迅干不了这个事。【指正】“传/单一洒”应为“传/单一撒”。《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解释“撒”:“动撒布”,举例有:撒传/单。)

33. 34页:同时鲁迅用的词是“慰藉”,慰藉那这些在寂寞中奔跑的一代人。【指正】“那”是多余的。

34. 34页:不但表达了他自己的真性情,真思想,也发现自己的悲哀,同时也是为他人、为这个时代,为这个国家带来光明和力量。【指正】什么叫“发现自己的悲哀”?悲哀是用来“发现”的吗?

35. 35页:鲁迅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文坛巨匠【指正】此说不确。鲁迅属于现代文学史上的巨匠,他在属于近代的日本留学时期在文学上虽然也有重要建树,但他的正式文学生涯是在现代。

36. 35页:他是一个贫困潦倒的教书先生?还是一个收入很高的有钱人?【指正】第一个问号应为逗号。

37. 35页:文学家不是写长篇小说吗?鲁迅没写过长篇小说呀?【指正】后一个问号应为句号(或感叹号)。

38. 36页:鲁迅给我们的主要形象是……不知疲倦、不知休息、不尽人情,写呀写【指正】“不尽人情”应为“不近人情”。

39. 36页:鲁迅的确是夜以继日的、年复一年地战斗着【指正】两个状语后面都应使用“地”。

40. 37页:一听说单位发工资了,赶快跑去领。……所以鲁迅跑着去领工资。这个时候鲁迅跑的是比较快的,他很关注这个事情【指正】为了说明鲁迅“非常看重钱”,甚至“有一点点贪婪”,不惜编造鲁迅善跑的故事。景迅说孔庆东讲鲁迅是“信口开河,胡侃神聊,……名曰‘正说’,实为戏说,态度很不严肃,论述很不严密”,良有以也。“跑的”应为“跑得”,因为后面是补语。

41. 37页:在舆论、在媒体看来,教授索薪是可能被警察殴打的,即使教授索薪被警察把门牙打掉了,也是一个比较正常的事情。所以当一个好玩的事情报道出来,可见当时的社会是很混乱的。【指正】既说教授索薪被警察打掉门牙是“比较正常的事情”,又说是“一个好玩的事情”,不是自相矛盾吗?而媒体有炒作之嫌,怎么就能说明社会混乱呢?这种推理不是过于简单化了吗?

42. 38页:鲁迅曾经在著名的《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中,便充分表达了他的金钱观。【指正】“便”是多余的虚词,应删。

43. 39页:鲁迅在与萧军、萧红的书信中,曾经说自己的经济状况不能说穷,但也没有窘迫过,可见鲁迅当时的经济状况。【指正】经济状况“不能说穷”和“没有窘迫过”是一种意思,何来转折?

44. 39页:在这个薪水之外,鲁迅还到处兼课,鲁迅最多的时候曾经在八所学校兼课,一个礼拜他跑八个学校兼课,当钟点教师。【指正】根据作者自己提供的资料:在北京期间,鲁迅先后任教的学校有: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师大)、世界语学校、女子师范学校、中国大学、黎明高中、大中公学、集成国际语学校。既是先后任教,就不是同时在八所学校任教,也就不会出现“一个礼拜跑八个学校兼课”的现象了。(作者反反复复地说鲁迅对钱“贪婪”,到处“走穴”,当“钟点教师”,大概是为自己到处兼课辩护吧?)

45. 40页:鲁迅威望太大了,政府为了表示自己能够笼络大知识分子,表示政府很民主,即使像鲁迅这样的人天天骂我们,但还是要每月白送给他300大洋。【指正】前面用“政府”,是第三人称,后面又用“我们”变成了第一人称,造成人称混乱。另外,“表示”应用“显示”,因为送鲁迅大洋是一种行为。

46. 40页:鲁迅的这个作风,实际上是在辛亥革命的时候就这样学做过了。【指正】作风只能养成,什么叫“学做过了”,好像小学生写的作文一样的用词,真是令人大跌眼镜。

47. 42页:做在这后面,还有一个思想,就是鲁迅他决不肯作无谓的牺牲。【指正】什么叫“做在这后面”?这不是规范的现代汉语的措辞。

48. 42页:一方面鲁迅支持这些青年学生的革命行动,但是鲁迅又不同意他们反复地、激烈地,去向反动政府请/愿,鲁迅是反对和平请/愿的。【指正】如果鲁迅的态度是“不同意他们反复地、激烈地,去向反动政府请/愿”,那他就不是反对一切请/愿,他就应当赞成“非激烈的请/愿”,但是接着又说“鲁迅是反对和平请/愿的”,这就前后矛盾。

49. 43页:鲁迅是战士,但是他说战士的生命是最宝贵的,鲁迅还说过革命不是让死人,而是让人生。【指正】“让死人”应是“让人死”。

50. 43页:特别是有些人,自己不愿意牺牲,却煽动、鼓动别人去牺牲。恶毒的敌人就希望你赤膊上阵,有种的你站出来,你好好地跟我打一架。”【指正】这里孤立地出现一个后引号,没有前引号与之呼应。

51. 45页:鲁迅说那不行啊,如果我用我的真名,又点指名道姓地骂蒋介石,那我在中国就无法生存了。【指正】“点”字是多余的。

52. 45页:左/倾的那个领导企图把鲁迅就这样一次性地消费了,他没有意识到鲁迅的巨大的文化价值,他只一时冲动,说我们跟敌人真刀真枪地干多好啊,鲁迅骂蒋介石挑唆起来多棒啊!【指正】“鲁迅骂蒋介石挑唆起来多棒啊”这句话不通,可能是想说“挑唆起鲁迅骂蒋介石多棒啊”。而作者所说的那个左/倾领导(实指李立三)指示鲁迅公开发表文章骂蒋介石,即使在策略上是不正确的,也不能说是“挑唆”。

53. 46页:为了保存革命实力,鲁迅用他那犀利的文笔和敌人展开斗争【指正】这二者不是因果关系,恰恰相反,如果只是为了保存实力,那鲁迅最好不要和敌人展开斗争,更不能用“犀利的文笔”。

54. 53页:不变换笔名就发表不了,甚至变换笔名都很难发表,因为敌人有一套严密的网络制度,很多人没事就看报就怀疑,看哪篇文章是不是鲁迅写的【指正】“网络制度”是个新名词,是指用互联网的手段进行管理的制度。如:“我区将建立企事业单位物价员工作网络制度,进一步加强与企事业单位有关工作的联系,维护企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和良好的市场价格秩序。”这里应当说“严密的新闻出版审/查/制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孔庆东《正说鲁迅》中300处病误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