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语文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中学语文教学中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
云南省文山州第一中学语文组 陈媛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一个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就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出自己的看法,从创设气氛,口语训练、培养自我反思能力等方面着手培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 批判性思维 培养
在普遍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不仅热衷于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如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等,而且也热衷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动机、自我意识、健全人格、社会合作以及品德等。但是,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似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被人们冷落了,那就是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然而,近年来,西方教育界却越来越重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批判性思维被看作是学习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成分,可与问题解决并列为思维的两大基本技能,因此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成了学校教育的关键目标之一[1],应该把它放在教改的重要位置。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本上的知识都是正确的,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占有者。
在实际教学中,批判性思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教师们往往只注重学生的理解状况,并不十分关心所教知识的真实性与价值问题。无论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他最终关心的仍是学生是否理解文章的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是否理解自己的讲演和解题思路;而这些理解都预先存在一定的标准答案的。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把老师视作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老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有学问的人,并且课本上的知识都是科学的,正确的。于是,老师也就成了知识的权威。凡出自老师之口、作者之笔和科学研究者,凡白纸黑字印刷成书者,似乎都是金科玉律、不容置疑的。正是师生之间的这种共识,使得老师很少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真实性、准确性与价值进行评判。有些老师为了保护自己的知识权威形象,尽量避免讨论如何评价和判断所教的知识,因为这首先需要对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出挑战,因此只在预先准备好了的、所谓的标准答案的范围内讨论问题,这样是最安全不过的了。
有一位教师讲秦牧的散文《土地》,文中有这样两句话,“骑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的地方”、“收起缰绳,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突然,有一位学生问道:“老师,即是野马,何来缰绳?”这一下使毫无思想准备的老师一时张口结舌,支吾半天。最后,显得非常不耐烦地说:“你如少钻些牛角尖儿,你的学习成绩还会好些吧!”老师的回答使这位学生非常难堪,学习兴趣全无[2]。更有甚者,有些老师为了维护其“师道尊严”,不能容忍学生提出出乎自己预想之外的批判性的问题,结果挫伤了学生独立进行批判性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谨尊师道”,一味地被动接受而已。
另外,我们也经常发现一些同学对试卷中答题出现的错误,不是先进行反思,而是急急忙忙对照正确答案进行修正,以致“屡错屡犯”。这是缺乏思维批判性的表现。事实上,任何一个成功的思维方法、有价值的思维成果,都是对思维进行反思的结果,对思维进行反思,就是能积极主动地严格检查、甚至挑剔思维过程和结论。在解决某一问题以后,可反问通过自我反思,及时反馈调控,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更带有主动性,减少了盲目性和狭隘性,思维的结果更具有正确性,从而有效地优化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品质。
(二)忽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对批判性思维的忽视会导致了什么结果呢?学生形成了被动听讲、理解和接受的惯性,缺乏主动思考,宁可绝对相信老师的权威,而不相信自己的质疑和判断。一旦给以独立从事评判机会时,他们就变得无所适从。总之,在当前教育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处于一种被冷落的状态。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中,批判性思维也应当有它的一席之地。批判性思维之所以越来越受重视,除了它在整个教育新观念中的重要性外,更是由于在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获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众所周知,在信息社会里,信息是首要的资源,然而,信息不断增长,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信息海洋。这些信息未必对我们都十分有意义和价值,并且我们的时间有限的。这意味着,我们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有选择性地获取信息,对信息进行适当的评价,然后做出决策。面对各种扑面而来的信息、各种可选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及他人的不同意见,我们都必须做出适当的评价。在现实生活中,如果离开了独立的批判性思维,我们就可能被信息的汪洋大海淹没;被各种似是而非的解决方案迷惑;被他人别有用心的真实谎言误导。正因为如此,无怪乎人们把批判性思维列为未来社会的公民必须具有的五大技能之一(另外四项技能是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全球意识)。
二、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
“批判性思维是对自己或别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提出质疑,弄清情况和进行独立分析的过程。”从哲学上来讲,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就人类思维来看,实际上就是“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否定”就是人类对事物的反思与质疑,进行独立分析;最后“否定之否定”则决不是简单的重组,是在前面反思的基础上,一种新的观念的产生。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一)教师做好示范,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教师是学生的"镜子",要使学生成为批判者,教师首先要做批判的勇士和榜样。课本上有许多地方值得商榷,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利用,引导学生批判、纠正和改进,教给学生批判的方法。课本是人编的,出错也很正常,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迷信权威,崇尚书本,只会使思维僵化。对课本上的知识,我们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对于那些不知如何提问的学生来说,老师的提问和老师设计的问题对他们具有很大的示范性和启发性。所以,教师要给学生做好提问示范,设计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思考兴趣,且具有一定的梯度,让悬着的果子摆在“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位置,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使学生在层层剖析中,在问题的解决中去突破教材的重难点。而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发展了能力,而且对问题的模式也有所了解,他们会模仿提出问题,进而主动地、更好地提出问题。这对学生主动学习以及学习方法的培养都有正面引导作用。例如,在教学中应有这样的认识:
1.错误有利于学习。
2.不要要求学生一开始就什么都能理解,注意循序渐进。
3.重视学习、提高学习质量。
4.好学生也需得到老师的帮助和反馈。
5.不懈的努力、有效的策略是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6.每个人都能成功。
(二)创设良好的批判性思维的课堂气氛。
良好的课堂气氛和教育环境,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当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和教育环境,给学生提供发展批评性思维技能和批判精神的机会。
教师一定要问学生有启发性的问题;要求学生分析、应用和评价信息,要求他们支持他们的答案和结论。强调不要只给出正确的观点,而是要说出观点的理由,必要时,可以在课本之外引用所需的补充材料。
批判性思维是一个积极的建构争论的过程。课堂上要以论题为中心,强调争论。争论时,允许学习方式和能力存在差异;允许学生对争论过程做观察、相互作用和内化。教师要少一点权威,少用考试来驱动学生学习。要鼓励学生接受发散式的观点和自由的讨论。学生在向别人的观点和理由挑战时,一定要感到安全。学生一定要学会相互尊重和评价,这样他们才能彼此互相学习。要鼓励他们参与对立的讨论、辩论活动、以及解决问题和决策活动。通过变换不同的教学活动,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在各种不同的领域学会批判性思维。当然,这样做,对教师是一个挑战,因为,教师对探究方法既无准备也不适应,而且,学校的传统和管理不易改变。
(三)加强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1)可开展课堂3分钟演讲和两分种讲评训练。演讲要求学生能围绕话题,扣住中心,突出重点,表述完整流利,让人爱听,而且能接受你的观点。这可以在中心话题确定后,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语句间的联系是什么;哪些详说,哪些略说,重点放在哪;用哪些材料,什么时候用;哪些词语要重读,哪些语句要缓读等,都要考虑得十分清楚。这可以训练思维的清晰性。如果每天课前坚持用3-5分钟让学生上台脱稿演讲,通过抽签让一位学生评讲并打分,对学生思维的清晰性品质的形成必将大有裨益。
(2)辩论是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针对热门话题开展辩论。辩论时不分对错,只要说出理由即可,这解放了学生的思想,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辩论其实就是批判性争论,课堂上的辩论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