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激励奖惩,员工激励机制,员工激励方案,http://www.deyou8.com
激励与约束--市场经济里非常本质的东西,
这里需要说一说所谓重复建设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没有重复建设就没有市场经济,重复建设是竞争的基础。去看看硅谷,有成百上千家的计算机公司,这样才形成竞争。没有重复建设的话,就不可能对任何已有的企业形成威慑力。在美国,商业网点早就饱和了,但又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仓储式的。象书店早就有了,可又出现"亚马逊"。但是这种重复建设不是简单的"复制",而往往是有一点跟别人不一样,或者比别人的价格低,或者质量、性能比别人的好。为什么会有这种良性循环的"重复建设"呢?根源是企业的预算是硬的。硅谷每年有几百家新的企业出现,但同时也有几百家企业破产、关闭,这就是淘汰机制,这就是市场经济的约束机制。重复建设之所以成为我们关注的的焦点,问题的本质在于计划体制下投资主体是政府部门或地方政府,他们受软预算约束。所以在软预算约束没有得到根治的同时,中央政府只好限制地方政府、部门或企业上项目,在这一个意义上有一定道理。
但是这样限制重复建设治标不治本。这会形成恶性循环:给定没有可信的破产机制的情况下,你就必须限制重复建设。你限制了重复建设就限制了竞争。没有了竞争又反过来使得约束硬化不可信,激励也不可信。所以就走到死胡同里了。这是计划经济的通病。解决这个问题,临时办法是要下项目。但这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根本是要有一套很好的激励、约束、竞争机制,这是问题的本质。而一旦这个机制建立了,市场经济应有很多重复建设,大量的进入和大量的退出,最后淘汰出来的是真正效益高的企业。对什么是市场经济,什么是问题症结所在,我们需要有一个比较深刻的理解,而不应该仍然用计划经济的看法、办法来向市场经济过渡。
五、总结
对市场机制的理解不应当仅局限于资源配置,虽然它十分重要。我们还应该看到供给与需求背后激励和约束的机制,这是市场经济为什么有活力的根本原因。
当前,激励和约束都应该强调。我们改革历程中前15年通过放权让利的形式,调动人的积极性是应该肯定的。在过去5年中,对金融约束的加强也是应该肯定的。但是在这两个阶段都有偏颇。在前15年缺乏对约束的强调;在过去的5年,比较偏颇地强调管理和约束,对于激励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放权让利的方向没有错,第一调动积极性是对的,第二在当时有一定的局限性。当时连市场经济的目标都没有确定,还能谈什么规范化呢。现在我们应该搞规范化、制度化。但是其目的是两个:一是要调动积极性,二是要建立约束机制。抛开这两个中任何一个都不行。
www.deyou8.com的
在当前,经济不景气时特别应当关注激励问题。可是近年来,一些部委打着规范化旗号不知创造了多少个资格证和许可证。电视台是以正面报道的,可我觉得这是很有问题的。有些证是应该的,但大多数的证纯属限制竞争和"设租",限制人的经济自由,扼杀积极性。盖茨和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都是中学毕业,如果都要工程师证的话,还有没有今天的微软和苹果呢?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我觉得认识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给人经济决策的自主权是非常重要的。一句老话--人民群众当中蕴藏着无限的积极性。窒息我们经济发展的关键是我们自己的思想,是我们干部的思维方式。
我国20年来经济搞的好,一是归于稳定,二是归于调动人的积极性,给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非常大的激励。我们不能否认这个本质上的东西,应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进,很多东西应该规范化,但不能本末倒置。搞规范化也好,搞制度化也好,是为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为了人对其经济行为负责。我们对市场经济的理解还有很长的路程要走,不能说我们确定了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大事告成了。事实上市场经济有运行得好的,也有运行得糟的。重要的是看那个经济有没有动力,有没有很好的约束机制,是不是有竞争的环境。这就牵扯到一系列深刻的问题,诸如经济决策过程是分散的还是集中的;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干预市场的形式等等。目前我国的经济改革已经走到了这样一个阶段,使我们必须对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加以思索,以提高对市场体制的较为完整准确的理解。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