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是一门艺术,倾听的前提是相信人与人之间有一些共同的地方,可以进行交流,可以进行互相比较。以追求幸福为例,它并非只为某些高层次的人所独有,它存在于每一个常人的理想之中,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里就借俘虏彼埃尔的口说过:“世界上没有一种环境人在里面是幸福和自由的,同样也没有一种环境人在里面是不幸福和不自由的。”
无独有偶,《列子·周穆王》中也有个类似故事:尹氏家有个老奴,终日辛劳疲惫不堪,每到夜晚精神荒散,就梦为国君,恣意所欲,快乐极了。醒后又能继续不倦地劳累,他心满意足地说:“人生百年,昼夜各分,吾昼为仆虏,苦则苦矣,夜为人君,其乐无比,何所怨哉。”
如今做尹氏家老奴那样梦的人越来越少了,不过这个故事揭示的问题却很有意义,那就是尽管人存在形形色色的地位或职业差异,但“在地球这个太空船上没有乘客,我们都是乘务员”,我们都有某种共同的理想。
不过微观地看,在“乘务员”之间的确又存在诸多矛盾冲突,需要随时随地进行处理。生活中的事情,你一旦被卷入要作出决定的时候,你不能用寻求只能得出一个中间结果的中间立场来解决,调和在这里意味着持久的冲突。
然而以上这个判断放在经营决策上使用经常是对的,却不能延用到企业管理上,因为管理的一个根本特征就是通过调和取得企业群体的信任,以期能达到“所谓众者,得众人之死,所谓强者,得天下之心”那般境界。
进一步地说,管理者应当学会从人的内心世界来协调不同阶层人们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从外部世界。因为所有的秩序,政治的也好,经济的也好,社会的也好,最终都是一种精神上的秩序。在一种精神上的秩序没有形成之前,任何外在的秩序均不牢固。
在管理的沟通方面,大禹治水的故事虽然很古老,却永远富有魅力。
大禹之父鲧奉命治水,以“堙”相挡,九年无功,终被赐死。大禹继父志,决心根治水患,为求治水良方不辞辛劳寻至涂山,终以一片坚贞从涂山酋长蒙处得到秘藏之《水经图》。十三年治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胼手胝足,披棘斩荆,终以疏导之良方治水成功。
大禹父亲鲧之殛于治水,源于“堵塞”两个字,大禹之所以比他父亲高明,则是源于另外两个字:疏通。祖先为我们留下这样一个珍贵的故事,不仅是因为故事本身充满了智慧,还更多地包含着眼光、气度和真理。
如果说大禹治水的疏通仅仅是单向度的话,管理沟通则是互动的。不过这种互动不能只是停留在表层上的作秀,它必须触及人的心灵深处,否则就如下面这个故事描绘的那样,与其说是心灵沟通,毋宁是一种沟通作秀:
有一位大学校长站在讲台上对大学生们讲话,他双手左右摊开,显出坦诚的样子,说话的声调颇为热情。他正在向学生们表示,他非常欢迎学生们的任何意见和建议,他将十分关心学生们的一切问题。然而他讲话时眼睛很少往台下看,尽管他不用讲稿,却总是低着头,有时还要用手掌边敲敲讲台。目光和敲击动作在这里是真正的无意识人体语言,它们与这位校长的其它有意识模仿的人体语言正好形成对比,从而揭穿了校长虚伪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