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简单来讲是指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人群中的传递与交换的过程,目的是激励或影响人的行为。沟通在结果上存在有效沟通与无效沟通两种。我国企业从90年代以来,因经济的迅速发展及管理的进步,沟通日益凸显其地位并被企业重视。我们有很多企业天天讲沟通,管理上要沟通,但据调查有80%的沟通是无效的。在此,笔者认为有相当部分是因中国人的特性及其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影响造成,其造成无效的弊端大都存在以下四种:
主题意思表达不明确
1、客套话及铺垫话语较多,中国人注重谦虚,主张以“和”,避免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当然,一种和谐稳定的工作环境对企业发展是必须的、有利的。但是,中国企业的管理者在工作沟通中选择的行为方式和策略是带有消极因素的。因此,在企业中我们会常常遇到上司与下属及平级同事中沟通,往往是互相恭维,即使工作出现差错也不忍心直接指出来。总是在前讲一大堆客套话或为批评所铺垫的一系列话语,然后再慢慢引申到沟通者所要表达的主题上。这时已浪费大量时间,被沟通者才明白沟通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意思,且有时这些所谓的废话甚至会扰乱我们对主题意思的理解与甄别,最终导致沟通无效。
2、怕事、不敢承担责任,以致自己的主题不被上司或其他沟通者所知。它包括忍让、妥协、逃避,孔子说:“君子无所争”,“君子矜而不争”。这样明哲保身的哲学在中国是非常有名的,影响着中国人在企业中的作为,再加上中国传统文化“无为,退而独善其身”等逃避策略影响。使得中国企业的多数管理者一旦与上司有分歧就采取退让,或怕事逃避责任追究,以致跟随上司的错误思路走而不敢有异议,致使沟通无效。
沟通所处高度远远不够,而只停留在低层面上
1、中国文化自我观的主要特点是以亲近为尺度,在沟通中遵循亲近准则。注重亲缘关系的中国人社交圈的广度相对有限,深层次沟通大多只是停留在亲缘关系上。中国人的人际交往往往表现出明显的“熟人社交”的特点,即在自己熟悉的人际网络中交流和沟通相对频繁。这就为什么我们在企业中出现小团体,或只与几个要好的人进行深层次沟通,私底下滔滔不绝不断地发表着自己的看法与见解。但进入不熟悉的群体或在正式场合上就支支吾吾讲话不出,或不愿意发表自己看法,致使整个沟通高度无法达到理想的状态,而造成无效。
2、中国人目前“沟通基础”表现欠佳、沟通不够另一原因,是由于反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更重要的是人的眼光意识较弱。看问题通常只注重眼前,而不会考虑更高更深层次的事件原因与发展结果。目前教育存在的弊端造成中国学生疲于应付各类考试,而忽视了对事物看法的独到见解与深层分析。这样下来,使得在沟通中展现参差不齐,看问题分析问题而只停留在低层面上,造成在沟通中缺乏有益性与效率性。
沟通技巧生硬,不知灵活应变。
主要表现在沟通过程中不够自信,话语、行为僵硬,使对方感觉到不可接近,或认为其知识能力欠缺。在此,笔者简单分以下两种情形进行分析,并顺带将其解决技巧说明一下。
首先,在你真正揣摩出对方与你沟通目的和意图时。个人认为沟通的最高技巧表现在你如何去说服人家,去改变其思维与想法。一般中国人的沟通方式上过于直面回答问题,在此过程中,被沟通者往往只注意该问题的答案,而解决问题的方法、意义往往被忽视。这样的方式作用不大,印象肤浅,甚至错误仍然会重犯。如果沟通者以迂回方式或以事例引诱,使被沟通者作出深层次的思考,进而领悟出其事件的真谛所在。这样的沟通,人们不但记忆深刻,而且在语言效果上彰显灵活并富有内涵。
其次,在不完全了解对方与你沟通的意图和目的所在时,先不必直接回答问题。而是采取倾听行为,亦可用反问的方式从对方中引出漏洞和问题,进而针对其表现出目的、意图对照问题进行回答。这样既不会使你在问题面前马前失蹄,造成不必要的尴尬与麻烦,又可以有效的解决问题,进而博得对方对自己的好感与信服。
只知收获,而不懂付出
当我们企业来了一位新员工时,我们往往听到他(她)的第一句话是“请大家多多关照”,而不会是“大家有用得着的地方尽管找鄙人”。这就反映出中国人的一个劣根性,只懂得先向人索取,后考虑回报。其实在沟通上这会存在一个不对等的问题,并不是所有人会向你主动提供信息和帮助,你必须积极主动地向人家反馈信息或帮助人家解决问题。人家在得到你的有效信息或行为帮助后,才会更加乐意的回馈于你,从而达到有效沟通之良性循环。
(作者:曾水良、潘养仁、周从亮、文红湘)
慧泉(中国)国际教育集团
温州赛格教育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