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有病早防治
11-14 22:49:11 浏览次数:
780次 栏目:
健康常识
标签:健康知识,小学生健康知识,幼儿健康知识,http://www.deyou8.com
心肌有病早防治,
不久前,记者的一位青壮年朋友因患心肌病去世,为了治病,几年中他曾奔走于大江南北,终未能幸免于难。难道医界对心肌病真无救治良策吗?近日,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采访时,心内科主任关振中教授和副主任于波教授就此话题不断接到全国各地的咨询电话,因为他们刚刚在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直播节目介绍了心肌病诊治问题。
□心肌病早期易漏诊
据介绍,心脏一昼夜大约跳动10万次,搏击5吨~8吨的血液,其动力来源于心脏的肌肉部分———心肌,心肌受损所致的心脏病统称为心肌疾病。按心脏形态和病理生理分为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及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型等四个类型。
由于心肌病起病缓慢,最初患者常没有自觉症状,容易产生误诊漏诊。随着病程进展,病人出现心力衰竭,心慌气短或呼吸困难等症状,乃至夜间不能平卧,下肢压陷性水肿,肝肿大,出现胸水腹水等临床症状。此时通过B超、X线等检查,就可看到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等情况。
□我国约12万人患心肌病
关振中教授说,近年高血压、冠心病、瓣膜病等心血管病的防治已受到重视,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心肌病对健康的危害也很严重。据一些医院和局部地区统计,心肌病在我国住院心血管病患者中占15%左右,人群发病率约1/万,以此推算我国约有12万以上的心肌病病人,主要发生在贫困的农村地区。心肌病的死亡率非常高,扩张型心肌病5年死亡率高达35%,肥厚型心肌病虽发展缓慢,每年因梗阻性心绞痛和猝死的死亡率也达3%。
目前原发性心肌病的病因尚不清楚,据研究,近半数扩张型心肌病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肥厚型心肌病30%~50%有家族史。我国东北地区的克山病也是一种地方性心肌病,可能与某些微量元素缺乏和病毒感染有关。
□服药是主要治疗手段
治疗心肌病通常使用洋地黄、利尿剂和血管活性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等。近年药物使用上有些新进展,如过去认为β受体阻滞剂会使心脏收缩力量减弱,是心肌病心力衰竭治疗的禁忌药,国内外大量临床实验研究表明,在急性期控制后,长期服用可增加体内β受体,改善心功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此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过去主要用于高血压、冠心病治疗,现在也用于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治疗,可以扩张血管,减轻心室负荷,在心肌重建和血液代谢中发挥作用。对于肥厚型心肌病治疗主要是钙离子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的长期足量应用,可有效地稳定病情减少猝死。应用药物的着眼点是改善心脏功能,延缓疾病的进展。目前国内外都在开展基因治疗研究,虽然很有希望,但尚未达到广泛应用的程度。
□外科介入治疗取得进展
近年国内外在心脏介入治疗心肌病中取得了许多令人兴奋的进展。例如对肥厚梗阻型心肌病,通过导管对肥厚的室间隔进行化学消融术,在临床上可以立竿见影疏通梗阻,甚至达到治愈效果;此外,安置双腔或多腔起搏器治疗心肌病难治性心衰;植入心脏起搏除颤器,预防各型心肌病所并发的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病人猝死等。
心外科领域近年也有很多新进展:切除扩大变薄心肌的心脏减容术、背阔肌动力心肌成形术即包心术等已从国外引进,在国内一些大型医疗机构开展。于波教授特别介绍说,目前国内外对心肌病终末期治疗手段最好的方法是进行心脏移植。我国心脏移植存活时间最长的患者杨玉民已存活10年,可正常工作生活。
尽管有药物、介入治疗、手术等多种治疗手段,但心肌病仍是死亡率很高的疾病,因此,及早诊断、控制病情发展很重要,对于特异性心肌病,去除心肌损害的病因,确定原发疾病加以治疗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