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语文阅读教学文言文高考文言文题目设置及解题方法推敲(苏教版高三必修)

高考文言文题目设置及解题方法推敲(苏教版高三必修)

    11-14 22:57:17    浏览次数: 128次    栏目:文言文

标签:文言文资料大全,http://www.deyou8.com 高考文言文题目设置及解题方法推敲(苏教版高三必修),

 一、文言实词
设题方法(一):偷换一个比较适合语境的解释,但字本身没有此解。
《何远》(全国Ⅰ)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与恢素善       善:友好。
B.远本倜傥,尚轻侠 尚:崇尚。
C.视贫细如子弟 爱抚。(对待)
课内例句: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D.士类益以此多之  多:称赞。
《樊英》(四川卷)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复固辞疾笃  辞:推辞。
B. 环堵之中    堵:院子(墙)
C. 月致羊酒    致:送给。
D. 延问得失    延:延请。
《醉书斋记》(江西卷)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知道。
B.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烂漫:坦率自然的样子。
C.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     僻:怪僻,
D.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         赚:获取。(骗取)
设题方法(二):偷换这个字多个义项中的其他义项,并且此义项似乎也适合语境
《王戎传》(山东)
以知而未纳,故不得坐 犯罪(定罪、判罪)
《杜环》(广东卷)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重然诺,好周人急   周:救济
B. 母如其言,附舟诣谭 诣:往见
C.谭谢不纳,母大困  道歉(推辞)
课内例句:阿母谢媒人
D. 奉糜食母,抱衾寝母 给……吃
《辕固生》(山东卷)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 匡:辅佐。(匡正,纠正)
B.代立践南面 践:登上(王位)。
C.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 (给予)。
D.薛人公孙弘亦征 (被)征召。
《高进之》(江苏卷)
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  等候(察看、探察)
《董槐》(江苏卷)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遇槐严       遇:对待     
B.吾属将责之偿 谴责(责令,要求)
课内例句:因责常供
C.斩以徇师     徇:示众    
D.麾妇人出    挥手使……离去
《寇恂》(天津卷)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迫洛阳 迫:逼迫(靠近、逼近)
B.有牧人御众之才 牧:统治
C.引耿弇等五营击之 引:带领
D.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 修:美好
《齐民者》(安徽卷)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书》所述,要在安民              要:关键。
B.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          责:需要。
C.询之老成,验之行事   询:询问。
D.资生之业,靡不毕书   资:资财。(帮助)
小结:文言实词重在考查常用实词的用法,设题多设置与正确义项相关联的来加以混淆。针对以上归纳的常见的设题类型,我们读文章时应注意掌握一些推敲方法:
1、联想推断。试卷上常出现一些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想课文中有关语句中的用法,互相比照,辨其异同,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如:由“吾属将责之偿 ”可以联想到课内例句“因责常供”
2、语言结构推断。有些文言句子结构整齐,讲究对仗,可以根据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词义;有的词是同义复词,两个字义可以互为解释。
3、辨析词性推断。根据词语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如:“资生之业,靡不毕书”中的“资生之业”该是一个名词性的短语,而“资生”该是动宾结构的词语,那么“资”就不该解释为名词“资财” 而该是动词 “资助、帮助” 了 
二、文言虚词
1、《景公》(北京卷)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三请,不见许 (被)       
徒行见公曰(拜见)
B.令国致乐不已 (停止)      
狗马室妾,不已厚乎(通“亦”)
C.公驱,及之康内 (代词)    
愿夫子之幸存寡人(主谓之间)
D.晏子乃返(才)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才)
2、《杜环》(广东卷)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竟绐以他事辞去   (用)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用)
B.因访一元家所在(于是)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经、由)
C.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才)
D.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 (替)     
秦王为赵王击缶(替)
3、《辕固生》(山东卷)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分法相同的一组是
A.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被)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替)
B.何者?上下之分也(疑问句末语气词)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人、地方、事情、情形)
C.景知大后怒而固直言无罪(转折)
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转折)
D.诸齐人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凭借)
且以一壁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因为)
4、《董槐》(江苏卷)
文中“诸生以夜中对”中的“以”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倍邻(来)                 
B.王好战,请以战喻(用)
C.不然,籍何以至此(凭)               
D.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而)
5、《天台生》(浙江卷)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生惊寤,以为风雨且至也 (陈述语气)     
邻之厚,君之薄也(判断)
B.尔不谨,褰帷而放之人(顺承)    
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顺承)
C.其食乎物者,可谓泰矣 (他们)           
其孰能讥之乎(难道)
D.而物独不可食于人耶 (表对象)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
6、《湖南文征》序(湖南卷)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逮乎来世,周子复生于斯(到)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语气词)
B.亦每缀以排比之句(用)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用)
C.不言法而法未始或紊 (并列)    
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并列)
D.上与《诗经》、《周易》同风(和)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和)
7、《樊英》(四川卷)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隐于壶山之阳(在)                   
室西连于中闺(和)
B. 乃为英设坛席 (于是)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竟然)
C. 待以师傅之礼  (用)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因为)
D. 寔(shi)怪而问之 (顺承)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