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一同步辅导可惜聞一多

可惜聞一多

    11-14 22:52:30    浏览次数: 835次    栏目:高一同步辅导

标签:高一同步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可惜聞一多,

  有個河南人去美國研究哲學好多年,突然看破紅塵,起程回國,去少林寺當了和尚。 ——中國文化不務實: 大家覺得奇怪,既然是出家,何必大老遠地遠涉重洋,繞道美利堅,直接在老家上山不就行了。做學問猶如出家當和尚,有時候非得繞道走點彎路才行。頓悟的境界不是什麼人都能輕易達到的,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也就不同。上個世紀的六十年代末,中國正進行如火如荼的文化大革命,著名漢學家李約瑟在《東西方的科學與社會》中表達了一個十分有趣的觀點,這個觀點我們真是不太樂意接受,就是中國科學的發展主要是為了「實用」。 

 無論是在過去,還在今天,中國人都天真地相信自己的文化傳統,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追求,「朝聞道,昔死可矣」,所謂「養浩然之氣」。天知道中國的科學實用在什麼地方,恰如魯迅先生說過的那樣,中國人發明了火藥是造爆竹敬鬼神,發明了指南針也不過是用來看風水,而火藥和指南針只有到了洋人手裏,才能成為征服殖民地掠奪寶藏的利器,應該說洋人講究實用才對。 

裏應外合 擊破傳統 

 聯繫到「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這句著名的口號,就會意識到李約瑟並沒有完全說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實用」這麼個詞,早就紮根在我們的文化中,只是不知不覺而已。越是到近代,實用的觀點越是甚囂塵上。譬如郭沫若對聞一多先生有個很新奇的比喻,說聞先生雖然在古代文獻裏游泳,但不是作為一條魚,而是作為一枚魚雷,目的是為了批判古代,是為了鑽進古代的肚子,將古代炸個稀巴爛。聞一多生前也曾對臧克家說過:「你誣枉了我,當我是一個蠹魚,不曉得我是殺毒的芸香。雖然兩者都藏在書裏,他們的作用並不一樣。」他聲稱自己深入古典,是為了和革命的人裏應外合,把傳統殺個人仰馬翻。在一些文章中,他甚至把儒家道家和土匪放在一起議論,「我比任何人還恨那些故紙堆,正因為恨它,更不能不弄個明白」。 

得名「何妨一下樓主人」 

 我一向懷疑這話中間多少有些作秀成份,按照我的傻想法,聞先生如果不是對中國古典的東西情有獨鍾,有特殊的興趣,絕不可能成為一名純粹的書蟲。抗戰期間,西南聯大的文學院落腳蒙自,聞先生在歌臚士洋行樓上埋頭做學問,除了上課,吃飯,幾乎不下樓,同事因此給他取名為「何妨一下樓主人」。如果僅僅是為了和古代文化作對,給傳統添些麻煩,這種信念支撐不了多少時間,因此,我更願意相信他只是找個冠冕堂皇的借口,因為在習慣中,大家共同關心的興奮點,常常是我們的行為有什麼「用」,對於國計民生有什麼實際的好處,有什麼樣的思想教育意義。以成敗論英雄,以有用沒用來衡量價值,這種學理定勢並不是隨便就能改變。做學問和做生意並不一樣,可是在談論別人的學問時,我們常犯的一個低級錯誤是自己也忍不住變成了生意人。 

學問無所謂死活 

 正如把清朝乾嘉學派的考證說成是只會做死學問,簡單地歸結一代知識分子怕掉腦袋,這種貌似深刻,似是而非的簡單結論,多少有點投機取巧。乾嘉學者在考據上找到的樂趣是後人無法想像的,學問無所謂死活,書獃子往往比那些讀書的機靈鬼更可愛。回顧已經過去的上一個世紀的學術史,我對聞一多先生學術研究的中斷覺得最痛心,因為他對中國文學史研究的獨到匠心,空前絕後無人匹敵。與嚴謹認真的朱自清先生相比,聞先生的才學見識各方面都更勝一籌。雖然在美國留學時學的是美術,但是因為早年就打下的良好西方教育基礎,就如中過牛痘已有免疫能力一樣,他不會在令人眼花繚亂的西方思想面前無所適從。他全身心投入自己所做學問的那股瘋狂勁兒,為了一個詞彙一個神話下的刻苦鑽研功夫,是同時代以及後來的學人望塵莫及。 

詩人氣質造就出豐盛 

 更難能可貴的,是聞先生擁有詩人的敏感與豐富想像。良好的基礎與吃苦耐勞的精神,對於做學問來說,確是非常難得,畢竟還不是鳳毛麟角,無跡可尋。就像是否「有用」不是最重要一樣,基礎與刻苦只是鳥的一對翅膀,沒有翅膀飛不起來,也飛不高,但是,僅僅有翅膀仍然遠遠不夠。詩人的敏感和想像能夠創造一切,縱觀古今中外,第一流的學問恰恰都是有詩人氣質的人完成的,詩人不計成敗利鈍,無所謂後果,不在乎起因。放大了說,詩人氣質絕非只有詩人才有,這是一種難以用語言描述的東西,看不見,摸不,無聲無臭,來無影去無蹤,它創造了世界上一切真正美好的東西。 

 詩人氣質不僅造就了第一流的詩人,還可以產生第一流的藝術家和科學家,產生第一流政治家和商人,產生第一流的軍人和運動員。 

 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在詩歌精神上可以對話,大科學家本身就是一首詩,牛頓,達爾文,愛因斯坦,他們的發明創造離開不了詩歌精神。乾嘉學者致力於訓詁,達爾文研究人類進化,牛頓和愛因斯坦投身於物理學,都是異曲同工,因此,不要以是否實用來判斷是非,不要以是否產生經濟利益評估價值高低,這種並不很新的老調還得重彈。



可惜聞一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