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一同步辅导庄子思想中的道(四)

庄子思想中的道(四)

    11-14 22:56:20    浏览次数: 531次    栏目:高一同步辅导

标签:高一同步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庄子思想中的道(四),



  《庄子》书中虽然重视“阴阳”或“气”,但大多不作为最终的肯定性命题,《知北游》中的“通天下一气耳”是一例。《人间世》虽然说了“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但随后便说“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虚”的目的是为了得“道”。《大宗师》虽然说了“彼方且与造物者为人,而游乎天地之一气”,但在此之前已有“伏戏氏得之,以袭气母”,此句中的“造物者”,司马彪《注》云“造物者为道”。《田子方》中老聃在讲到“吾游心于物之初”时虽然说了“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此句有《易》泰卦之义,成《疏》:“肃肃,阴气寒也;赫赫,阳气热也;近阴中之阳,阳中之阴,言其交泰也”),但在此句之前有“心困焉而不能知,口辟焉而不能言,尝为汝议乎其将”,郭象《注》云“试议阴阳以拟向之无形耳,未之敢必”,成《疏》亦云“夫至理玄妙,非言意能详,试为汝议论阴阳,将拟议大道,虽即仿象,未即是真矣”。《庄子》书中对“阴阳”或“气”的重视,大多为“拟议”“仿象”之辞,较为正面的表述则是《则阳》篇所说的“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阴阳者,气之大者也;道者为之公”。似可说,《庄子》书中的气论思想大多带有“反命题”的性质;那么“正命题”若不是来自《老子》的“万物负阴而抱阳”,是否就来自儒家的易学呢?

  《知北游》篇云:

  不形之形,形之不形(成《疏》:“气聚而有其形,气散而归于无形也”),是人之所同知也,非将至之所务也(成《疏》:“夫从无形生形,从有形复无形质,是人之所同知也,斯乃人间近事,非诣理至人之所务也”);此众人之所同论也,彼至则不论,论则不至。明见无值,辩不若默。道不可闻,闻不若塞。此之谓大得。

  这段话又是对于气论思想“不形之形,形之不形”的“反命题”。另应注意的是,这段话指出了气聚而有形、气散复归于无形的思想在当时已是“人之所同知也”,“众人之所同论也”,道家对此已不屑于“所务”,而更强调“彼至则不论,论则不至”,“道不可闻”。我们由此可以看出,《庄子》书中的气论思想,并非道家刻意首创的思想,而是取之于当时比较流行的思想。这一可以说明:比之于简本《老子》和《太一生水》,何以“气”(“阴阳”)在庄子思想中的位置有了提升;二可以说明:何以气论思想被庄子及其后学认为“终不近道”。